APP下载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体系的优化构建
——天津市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跟踪调查

2013-02-16乔雪松肖林鹏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体质测试

乔雪松 肖林鹏

(1.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体育部,天津300384;2.天津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与管理系,天津30038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重要举措,是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措施。教育部部长杨贵仁强调:“加强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普遍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中心主任季克异教授指出:“把实施《标准》作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内容之一”。由此看来,《标准》已成为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体育教学改革、评价学校体育工作水平的重要依据和教学活动之一。

国内学者近十年做了大量研究。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从时间到范围、操作到管理、理论到实践等各个维度都存在显著性差距。特别是《标准》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还不健全,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1-4]。例如在体育课上测试影响正常体育课;虚报、漏报、误报数据;测试成绩反馈滞后、缺乏健身指导;《标准》与学生学业不挂钩等。以上问题暴露出《标准》在管理方面的滞后。有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较为关注,但对待体质健康测试的态度比较消极。95%以上的同学没有测前辅导和有针对性的锻炼,对测试的常识和技巧准备不足,52%的学生对测试等级不太关注。这些调查说明多数大学生对体质测试还未达到认真积极的程度[4]。《标准》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组织管理的质量,应把《标准》纳入各级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整体工作的管理体系[1]。《标准》的组织管理工作范围很广,涉及从组织体系到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各个环节。因此需要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这关系国务院两个《决定》能否落实、学校体育改革能否深化、学生体质能否改善、锻炼习惯能否养成。本研究依据我市13所高校的调查分析,构建的《标准》优化管理体系是为体质研究拓宽了视角。

1 天津市高校实施《标准》的跟踪调查

1.1 准备阶段-组织开展有序,指导措施得力

课题组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后,将《标准》的组织、准备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02.12-2003.8)主要做了6项工作:转发学习文件;各区县成立《标准》领导小组;制定区县学校实施方案;实验点师资队伍培训;布置场地器材;开展《标准》宣传教育。

试验阶段(2003.9-2004.7)主要做了2方面工作:全市小学一、三、五年级和初、高中、大学一年级学生从2003年秋季起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探索经验。印发(《关于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改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的通知》)2个文件,采取两个举措(将《标准》测试器材列入我市双高普九规范学校建设评估指标,通过督导检查促使所有学校装备《标准》测试器材;全员师资队伍培训,为下阶段做好准备。

实施阶段(2004.9-目前)主要做了5项工作:从2004年秋季开学起全市大中小学所有年级的学生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编印6个学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手册》;举办指导学生使用《手册》专题师资培训活动。开展5次《标准》专题调研和经验交流活动。组织数据报送、管理工作,当年11月首批240所学校完成数据报送工作。组织实施《标准》科研课题立项工作,全市共申报126项课题,批准21项重点课题、14项一般课题。

1.2 具体实施-硬件建设基本达标,软件建设不完善

体质测试的物质环境要素包括有形和无形物质环境两类[5]。有形物质环境是指测试室的环境;测试仪器的数量;测试室张贴的文件等。无形物质环境是指《标准》的管理机制以及在校园内的信息传播途径和技术手段等。检验这两个要素的质量及其控制是评价学校《标准》工作水平的客观依据。

课题组对13所高校的体质测试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普通高校9所,高职3所),调查内容分为五个方面(34个问题):1)体质测试软硬件建设;2)《标准》的实施情况;3)《标准》的宣传推广情况;4)《标准》实施效果;5)《标准》的组织管理。统计显示,有形物质环境能够满足在校生测试需要,但是体质测试组织管理及其后续保障机制问题越发严重(见表1)。多数高校《标准》的无形物质环境建设十分缺乏(见表2)。

表1 测试室有形物质环境一览

表2 测试室无形物质环境一览

课题组观测部分高校的体质测试过程发现,大多数学校是由体育教师负责自己的学生在课上测试的。这种集中测试的办法节省教师时间,但是弊端较多。不仅影响正常体育课教学,还容易造成不规范操作、虚假数据、测什么练什么的应试教育倾向[1]。如果严格执行《标准》关于体质成绩与学生毕业、教师业绩挂钩的规定,当前这种“教考”不分且缺乏监管的测试办法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标准》的教育作用又如何体现?笔者认为解决《标准》组织与实施的矛盾的关键:是完善《标准》的组织管理体系,彻底改变当前高校体质测试普遍存在“重测试轻评价”、“组织管理松散”、“测试走过场”的现象。

2 《标准》优化管理体系的框架

《标准》优化管理体系是笔者提出的全新命题。为界定其含义,可参照相关领域的工具性定义。教育部、体育总局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解释:是关乎学生体质的教育手段、个体评价标准和毕业条件[1]。肖林鹏教授等给出“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的定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一系统有其特定的目标、要素、结构及功能[6]。黄希庭教授等给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定义:是指由专业机构和人员遵循心理健康规律向社会成员所提供的心理促进工作,以及围绕此工作投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所组成的系统[7]。由此看来,明确《标准》优化管理体系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才能准确把握《标准》优化管理体系的定义。

2.1 《标准》优化管理体系的要素

《标准》优化管理体系的要素包括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系统、学生体质健康监管系统和学生体质健康服务系统四要素。

学生体质测试系统是以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心为载体。其软件系统包括人员配置、岗位职责、任务与考核、管理制度、经费保障等。硬件包括测试场地器材、维护、后续投入等。

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上报和等级评价构成的软件系统。其功能是统计、上报数据以及追踪体质变化趋势,提供分析报告和健身处方。

学生体质健康监管系统是优化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的保障环节。包括两个子系统:外部系统是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中心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委、体育局),内部系统是指体育部、教务处、校团委、学工部、校医院五部门构成的监管系统。在这两个系统之外,还有家庭、社会、用人单位构成的间接责任监管系统。

学生体质健康服务系统是《标准》的最终效益转化装置。包括体质训练系统和训练效果评价系统。体质训练系统的工作机制是课外训练、单项俱乐部和体育社团构成的多元体质训练系统。效果评价系统包括学生学业和教师业绩两方面。

2.2 《标准》优化管理体系的结构

《标准》优化管理体系的结构是四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组合、协同完成目标任务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工作原理。该结构的运动状态是测试系统、工作装置、决策系统、转化装置四个子系统闭环式的运转过程(图1)。

图1 闭环系统控制原理示意

2.3 《标准》优化管理体系的功能

《标准》优化管理体系的功能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功能。狭义的功能是指测试功能,包括学生体质测试数据采集、上报、体质评价和健身处方。广义的功能包括健康服务功能、健康教育功能、健康策略功能、健康评价功能。

综上所述,《标准》的优化管理体系由四个要素、四个子系统构成的闭环结构和若干功能组成。《标准》的优化管理体系是通过以上组件按照一定方式和原理进行动态运转的。怎样运转才能获得最高效率,关键在于运行的机制。

2.4 《标准》优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2010年至2011年课题组通过跟踪调研两所高校,对该校挂牌成立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心组织实施测试的全过程进行观测,并访谈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和相关测试人员关于《标准》四要素建设的过程和现状,归纳实施经验,绘制了《标准》优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图2)。

图2 优化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示意

2.5 《标准》优化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的分析

《标准》优化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的涵义是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系统、学生体质健康监管系统和学生体质健康服务系统四要素顺序运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是遵循行政-计划式运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系统是遵循指导-服务式运行,学生体质健康监管系统是遵循监督-服务式运行,学生体质健康服务系统是遵循指导-服务式运行。四个系统按照“测-评-控-调”的闭合顺序,发挥各个系统的功能作用。

《标准》优化管理体系的功能性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

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体质与学生体育成绩、学业和体质与教师工作量、工作业绩相关的制度和制度的执行力方面。

制约机制体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心与体育部的制约关系。中心人员构成以体育部教师为主,测试工作的机制是主管校长问责、中心主任负责制,这就形成中心隶属于体育部,同时又相对独立于体育部。中心人员的工作量计算与考核区别于体育部教师,是由体育教学和体质测试两部分工作构成,体育教学工作量由体育部负责核算,体质测试工作量由中心主任核算。这种工作机制有效保证测试的顺利开展、操作的标准化、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及时上报。2)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心与教务处的制约关系。中心提交测试计划,教务处根据各院系、年级教学进度协调、安排测试时间,保证测试任务按时完成。3)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心与学工部、团委和校医院是协作关系,学工部社团活动评奖、团委宣传教育活动和校医院健康咨询服务都需要使用测试数据和分析报告。

保障机制体现在主管校长、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部三方各司其职。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心对主管校长负责,主管校长对中心的建设、发展、任务给予指导规划,审批建设经费。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是由学校各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的领导组成,对学生体质状况和中心工作负有监督、决策职能,中心及时将体质分析报告与建议送达各部门及教学单位,为教育教学和教学质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我市部分高校《标准》的准备和实施阶段的调查,显示出《标准》准备阶段的组织、计划周详而实际操作效果却大打折扣的矛盾,即《标准》的执行力问题。为此,通过《标准》优化管理体系的要素、结构、功能的探讨,逐渐明晰《标准》优化管理体系的概念,初步建立优化管理体系的理论框架。

但是本研究构建的《标准》最优化管理体系的理论及其运行机制仍需借助高校《标准》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深入考察验证。就《标准》的组织管理而言,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尽快成立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心,符合学校实际情况,有利于整合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另外,按照精简编制的原则,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心常设主任1名和管理员1名,测试员可以提前选拔培训学生社团中的优秀骨干。人事部门应对中心人员的教学和测试的工作量进行认真核算。《标准》优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促进《标准》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标准》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丰富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的理论。《标准》优化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宗国.影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主客观因素分析[J].体育科学,2009,29(9).

[4]李一宁,顾渊彦,程志理.增进青少年体质座谈会发言摘要[J].体育与科学,2007,28(2).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肖林鹏,孙荣会,唐立成.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

[7]黄希庭,郑涌,毕重增.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心理科学,2007(1).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体质测试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心理测试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