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滑运动员竞赛失利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3-02-16毕霍龙谷振伟
宋 毅 毕霍龙 谷振伟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300)
1 前言
我国轮滑运动的竞赛成绩近几年提高的幅度较大,运动技术的改进是成绩突破的关键,教练员注重对运动员心理训练与调控也是竞技比赛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轮滑运动比赛的场地小,速度快,弯道滑行多,技术繁杂,对运动员的意识、感觉、意志和情绪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运动员要承受沉重的心理负荷,并会出现身心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和一些特殊表现。如何减少失败,提高比赛的成功率以及及时调整失利后的情绪和心态,这是教练员、运动员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运动员在失利后表现出的心理与其个性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应运用科学的心理方法进行及时干预与调节。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11年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承办的全国速度轮滑锦标赛,从来自全国各地32个代表队中抽取的20位少年轮滑运动员做为研究对象。本次参赛队伍涵盖全国多个省份地区,有东三省代表队、有京津地区代表队、有四川等中部地区代表队、有中山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队,本次抽取对象有很强的代表性。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分析法
查阅和收集了大量关于比赛失利后人的心理表现方面的资料,并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2.2.2 调查访问法
通过与轮滑队员的直接交谈,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以及失利后的各种心理表现,为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感性认识。并请教了多位轮滑运动的教练和专家,了解和掌握了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调节比赛失利后心理状态的具体方法。
2.2.3 心理问卷法
结合相关研究中的一些理论知识,确定问卷项目,设计出《影响技术效果的心理因素》的调查问卷,并发放问卷表20份,回收有效问卷表20份,回收率100%,并对所有调查材料进行了严格的整理、效验和统计。
2.2.4 数理统计法
1)正态分布D检查法;2)R型聚类分析;3)双侧T检验;4)全部数据在计算机上完成统计处理工作。
3 现象与分析
3.1 失败心理的种类、特点及命名
通过对《影响技术效果的心理因素》调查问卷的反馈与分析,我们将全部研究对象失败心理的测试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和心理的特征,将调查表中20种心理状况归为五大类型并分别给予命名(见表1)。
表1 5种类型因子命名表
表1 5种类型因子命名表
3.2 失败心理与性格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研究表明,在5种类型心理状况中,Ⅰ型、Ⅱ型的心理状况的表现程度与性格特征呈显著性水平相关,即内向型运动员在一般情感特征的表现心理比外向型运动员要强烈得多。对失败动作的情况记忆心理方面,内向型运动员比外向型运动员记忆深刻,心理影响要大得多。
依据这一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对于内向型运动员,尤其是抑郁质的运动员,应在充分肯定其长处的基础上,以真诚、信任的态度,鼓励、开导等方法,帮助其正确认识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使其增强比赛的自信心,防止消极情绪的蔓延和不良记忆的痕迹影响;对外向型运动员,特别是多血质运动员,则应防止心不在焉、粗枝大叶的轻视思想,及时警醒他们应从失败中吸取深刻的经验教训。
3.3 失败心理与场依存性特征的关系及比较分析
研究表明,在5种类型心理状况中,Ⅲ型心理状况的表现程度同场依存性特征呈显著性水平相关,即不同场依存性特征的轮滑运动员对外界信息的依赖心理有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场依存性大的轮滑运动员想得到外界帮助、支持和鼓励的心理表现强烈,而场依存性小的轮滑运动员,对外来帮助、支持、鼓励表示无所谓,有时甚至感到讨厌。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对场依存性大的轮滑运动员,像粘液质的运动员,应多加以指点、帮助和支持,满足他们依附心理的需求;对场依存性小的轮滑运动员,像胆汁质的运动员,则应该采用任其自由发挥的方法,尽量少地干扰他们的心理活动,满足他们独立参赛和自我调节心理的需求。
4 解决对策
少年轮滑运动员由于正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受其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其比赛失利后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状况,加上个性特征的不同,其影响的力度和调控的能力也相差较大。因此,就需要广大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要深入钻研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对比赛失利后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干预和调节,使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能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4.1 树立必胜的信心
确立信心是轮滑比赛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问题。在轮滑训练和比赛中,没有对自身动作准确性的把握、没有对自身实力的高度自信,就无法调动和控制自己内在的身心潜力,无法适应紧张激烈的竞技对抗比赛,不能更好地调控比赛中或比赛后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少年轮滑运动员更是如此。比赛时少年轮滑运动员不能对客观形势做出正确的分析,缺乏冷静处理比赛中出现偶发事故的能力,比赛失败后又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容易因暂时的失利而产生畏首畏尾的消极情绪,且会产生较深的心理痕迹。这些心理因素会导致一系列的比赛综合症状,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成绩。因此,平时训练时,要有意识地对少年轮滑运动员进行恢复自信心的专门练习,通过对客观形势的正确分析、通过训练时对技术动作的正确掌握、通过学习和掌握科学合理的心理调节方法,树立起对运动竞赛的高度自信和强烈的求胜欲望。
4.2 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
4.2.1 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法主要包括肌肉渐进放松、闭目养神、音乐放松、情景放松、语言暗示放松等,但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意念集中注意力,调节呼吸,宁神静气,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弱交感神经的活动,使轮滑运动员从神态到肌肉、关节,从外部感官到大脑皮层都逐渐放松,降低由情绪紧张而产生的过多能量消耗。通过这些具体放松动作,使整个机体状况和心理活动都处于轻松状态,从而缓解紧张情绪,减低心理压力,提高肌肉拉伸的力量,使少年轮滑运动员信心十足地准备接下来的训练和比赛。
4.2.2 转移视线法
人的情绪状态往往容易因强烈的应激事件而发生失衡现象,尤其少年期的运动员,其自控能力较差。转移视线的方法就是通过外界的新异刺激,使其注意力能够发生迁移,进而情绪发生相应的改变。教练员可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根据队员的兴趣、爱好和心理倾向,将其注意力从引起消极情绪的事件中转移到一些能够引起积极情绪的事情上,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和说服。此种方法应贯穿于平时的训练中,使运动员既具有紧张情绪的体验又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4.2.3 暗示调节法
暗示调节法是利用暗示语等刺激物对轮滑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调节其行为的一种方法。暗示的作用在运动员比赛前、比赛过程中、比赛结束后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自我暗示是调节运动员情绪状态的一种极佳的方法,它能使运动员保持一定的心理稳定状态,提高自信心,消除比赛前的恐慌和比赛失利后不良情绪的影响。要运用积极的、肯定的、明确的词语暗示自己,禁止使用带有否定色彩的词语。通过反复暗示、提醒,不断鼓舞士气,增强斗志,提高耐挫折的能力。
4.3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说明:意志支配行动的过程首先是行为动机的产生,其次是行动目的的确立,再次是行动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最后是克服困难执行决定。按照此规律,平时的训练中就要根据动机——目的——方法策略——行动的顺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尤其是少年轮滑运动员由于年龄少、身心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往往存在动机不强、目的不明确、方法不灵活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意志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和比赛失利后,都要有意识地加强动机与目的的教育,使他们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集体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理想。同时,通过有意创设比较艰苦和困难的情境,提高运动员吃苦耐劳、努力拚搏的意志品质,以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自觉性和自制力,提高抗挫折能力。
5 结论
轮滑队员比赛失利后有多种多样的心理状况,归纳起来有五大类型。教练员要抓住这些内在的因素及时地给予调节,减少这些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使少年轮滑运动员的心理向良性方向发展。
[1]郑凤家,宋毅.花样滑冰运动员动作失败后心理状况种类与个性特征关系的研究[J].冰雪运动,2000,22(2):33-34.
[2]王爱黎.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的体质特征与运动训练[J].冰雪运动,2006,28(12):10-11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03.
[4]易学,刘素卿.暗示在体育训练与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2000,20(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