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山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的内部空间

2013-02-15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唐山市龙头企业比重

高 东

(唐山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北 唐山 063000)

唐山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的内部空间

高 东

(唐山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北 唐山 063000)

紧密结合农业和农村实际,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与农村内部空间,通过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积极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整合与优化,大力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居住和生活环境,从而实现唐山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

唐山市;农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

鉴于异地转移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唐山市各县(市)区应紧密结合农业和农村实际,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和形式,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

1 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1.1 坚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大小,不仅直接影响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也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为此,必须狠抓龙头企业新建和技改扩建项目建设,切实加强龙头企业管理,努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加快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活的步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联结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目前,唐山市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共拥有国家、省、市三级重点龙头企业198家,这不仅辐射带动“一村一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而且使全市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127万户。比如,乐亭县2009年共有151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3万户,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两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10%以上,劳动力年均收入达1.6万元。

1.2 坚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农村专业化、特色化生产基地建设是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对农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以及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尤为直接。比如,乐亭县目前有4个大型生产基地,占地71.9万亩,年营业收入68.4亿元,合计带动农户14万户,农村劳动力就业达13.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比重51%,农民年人均收入达1.18万元。与此同时,作为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强村重要举措的“一村一品”工程,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2009年,唐山市达到国家标准“一村一品”专业村总数达到586个,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476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8.3%。滦南县参与“一村一品”工程的行政村有385个,参与农户12万户,所占农户比重达75%,年人均增收1 500元。乐亭县参与“一村一品”工程的行政村有227个,参与农户有4.5万户,所占农户比重达81%,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30%以上。

1.3 坚持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

近几年来,通过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措施,唐山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并与龙头企业建立了多种有效的利益连接机制,发挥了其在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市场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还带动了广大农户的广泛参与。比如,迁安市围绕农产品的产、加、销建立了农产品产销协会、甘薯产业协会、苗木协会、花卉协会、养猪公司等行业协会62家,拥有固定资产总额29 276万元,社(会)员总数14 560人,带动了全市91 155农户的生产,占全市总农户的56.8%,涉及种植、养殖、加工、生产资料服务、农副产品购销储运等多个领域。其中,仅甘薯协会下属包括规模型甘薯粉丝加工企业43家,加工专业村29个,参与农户达1 400户,从业人员1万多人,年加工产值6.42亿元,年纯收益9 636万元,仅此一项全市每户农民增收580元。截止2009年底,唐山市共组建了农业协会428个,专业合作社191个,在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动植物防疫、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都发挥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1.4 坚持发展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规模

随着国家及省、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唐山市各县(市)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在有序进行。到2009年,全市772万亩耕地中已有29.72万亩进行了流转,占耕地面积的3.84%。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13.14万亩。从2010年起,农村土地流转比例每年可增长2%以上,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面积也将增长2%以上,大大带动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以及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例如,到2009年,滦南县发展专业大户2 100个,家庭农场139个,共带动农户50 200户,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28 405人,年人均收入近5万元。乐亭县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830个,带动农户7.5万户,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12.5万人,年人均收入1.5万元。

2 有效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整合与优化

2.1 积极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使农村劳动力由传统的粮棉生产转向多元化特色农产品生产

到目前为止,唐山市以粮棉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格局并没有完全被打破。这种传统农业生产格局不仅与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相适应,与市场脱节,不利于农民增收,而且与人多地少的现实农村状况不适应,更不利于农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同时,也难以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抗衡。所以,应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大力调整农业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多元化高效优质农业。各县(市)区要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在区域内选择发展优势主导性产业,逐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专业生产带,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粮棉生产更多地转向特色农业生产。

近几年,唐山市不断实施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积极采取抓基地县建设、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挂牌基地等措施,逐步壮大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围绕奶牛、瘦肉型猪、果菜、食用菌、板栗、甘薯、肉蛋鸡等主导产业,加强了丰润奶牛产业、玉田瘦肉型猪、乐亭果菜产业三个省级示范基地县的规划和建设,重点培育了遵化食用菌产业、迁西板栗产业、滦南水产品产业三个市级基地县。同时,又启动了“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研究培训中心”的创建工作,由所在县市区负责筹建,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业务指导,承担全市相关主导产业发展的研究、推广、培训等职能,使唐山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迈上健康快速发展轨道;围绕生产基地县主导产业发展,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的原则,从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扶持发展“一村一品”。到2009年上半年,唐山市“一村一品”特色经济村达到了1 815个,占全市农村总数的32%。例如,滦南县柏各庄镇交六村的蛋鸡产业、倴城镇张官寨村的畜牧养殖、迁安市寺后村的白目粉丝加工园区、遵化市平安镇平一村的食用菌等等都是“一村一品”的典型。三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在各县(市)区相关农村建设挂牌基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签订合同,为基地农户提供技术、信息、培训等服务,基地农户种养的农产品作为原材料提供给龙头企业,并向龙头企业输送工人,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这样,既促进了基地周边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土地经营收入,又可以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务工收入。比如,乐亭欧意、冀东果菜、玉田汇源、遵化广野等多家企业都已在农村建设发展了挂牌基地。

2.2 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就地转化

根据对迁安、遵化、滦南、乐亭等县(市)区的调查,第一产业产值占农村总产值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比重大多在20%~35%之间(只有迁安市这一比重在10%以下),农村劳动力就业比重均在45%以上,滦南县这一比重仍有66.1%。第二产业产值占农村总产值的比重大多在40%~65%之间(迁安市这一比重在80%以上),农村劳动力就业比重在20%~30%之间。第三产业产值占农村总产值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比重均在40%以下,迁安市和滦南县这一比重都不足10%,农村劳动力就业比重均在30%以下。可见,各县(市)区三次产业结构尽管呈良性改善趋势,但第一、二产业比重仍然比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偏小,农村劳动力在第一、二产业中的就业比重高达70%以上,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还不足30%。因此,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就必须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巩固和优化第一产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就地转化。

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第三产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的能力和空间远远大于第一、二产业。对于唐山市来说,无论是第三产业产值还是就业人员比重还不到40%,所以第三产业发展空间非常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近几年来,唐山市各县(市)区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步,发展势头良好。比如,近三年以来,迁安市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中西部乡镇除了做大做强钢铁产业外,重点发展了物流、运输、商贸等工矿区配套接续产业;在农业基础较好的南部乡镇,重点发展设施果菜、特色杂粮等农产品加工业;在北部山区乡镇,重点发展肉奶牛、肉鸡、生猪等产业。这样,农村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比较明显。三年多来,共向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第一产业专业转移农村劳动力4 300人,向工矿区、运输、建筑等第二产业转移7 100人,向农机作业服务、商业、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转移6 500人,到2009年底,进入县城及乡镇务工的农民达到5.6万人。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 776元,比2007年增长67%。再比如,唐海县利用曹妃甸港口建设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临港经济,近年来累计启动财政资金3亿多元,吸引社会资金20多亿元,努力推进县城及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加快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批发、商业、餐饮、旅游等产业,引导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目前,在城镇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村务工人员达到8 000人,年人均收入超万元。

3 大力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有句口头禅,“有雨就涝,无雨就旱”,尽管有些偏激,但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近年来,唐山市农田水利虽然有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政府应每年下拨一定的财政资金,同时通过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来资金如龙头企业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基金制度和劳动积累工制度,成立临时性和常年性的农田水利建设队伍,利用农闲季节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绿化荒山等。这样,就可以大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就地消化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比如,近几年,乐亭县投资5 000万元新建和维修了农田闸桥20座,完成旱改水2.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2万亩,更新农田机井200眼等等,从而为乐亭县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3.2 改善农民居住和生活环境

以推动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为契机,以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为切入点,采取政府下拨财政资金和吸收社会资金相结合的筹资方式,由乡镇政府牵头组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业队伍,队伍成员全部从下辖各村农村劳动力中招募,聘请房屋、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有线电视、沼气池建设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对队伍成员进行全员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关领域技术。在此基础上,各专业队伍负责本乡镇各个村的道路修建、房屋建筑、自来水安装、有线电视入村、通讯及互联网建设、农户沼气池建设和改厕、改圈、改厨以及农村街道绿化、垃圾清运处理等等。

近年来,唐山市共完成农村道路硬化1 818.8公里,解决了6.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9.5%,受益人口为314.52万人;户用沼气池累计达到28.8万户,占适宜建沼气池总户数的21.1%;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了43%,互联网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这样,使农民居住和生活环境大大改善,文明生态村建设取得重大成绩,同时又消化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比如,乐亭县赵庄村每个建设沼气池的农户可年产沼气350立方米,完全满足了一家四口做饭、照明的需要,并节约燃料费600多元,电费150元。沼气池年产的50立方米沼渣、沼液,通过做底肥、追肥、叶面喷施等方式用于棚菜生产,每年可节省化肥、农药投入1 200元。

[1] 贲成龙.进城还是返乡?——新形势下进城务工农民回流现象分析[J].农村经济,2007(11).

[2] 李国英.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甘肃农业,2007(10).

[3] 张顺铃,倪飞.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征与对策[J].科技进步理论与管理,2004(11).

[4] 周泽炯.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4(11).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Internal Transforming Space of Tangshan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GAO Do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Tangshan City in situ conversion, some measures were presented. It includes combination with agriculture and rural actual, sufficient mi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interior space,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dimensions changing, industrialization,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structure and rural industry structure, stimulation of rural employment structur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engthening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mproving of farmer production, and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Tangshan; agriculture;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transformation

F323.6

A

1009-9115(2013)02-0145-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2.046

2012-10-30

高东(1958-),男,河北唐山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唐山市龙头企业比重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中国人民银行唐山市中心支行
唐山市
唐山市还乡河水污染综合治理
唐山市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