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抱朴子内篇》单音连词语义研究

2013-02-15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单音连词语义

郑 琳

(四川民族学院 教育系,四川 康定 626001)

一、引言

《抱朴子内篇》[1]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其成书时期处于上古和中古的交替之期,所以《抱朴子内篇》是研究中古前期汉语不可多得的语料。经文献检索,发现《抱朴子内篇》的语言研究备受关注,如董玉芝[2-6]《抱朴子内篇》词语札记、复音词等系列文章,李娜[7]、成妍[8]、单青梅[9]、胡晓娜[10]、黄静[11]对《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反义词、副词、介词、词汇、助动词的研究,等等。尽管如此,《抱朴子内篇》的其他词类如动词、连词等还未见研究成果。本文拟对《抱朴子内篇》的单音节连词语义进行全然性探讨。

《抱朴子内篇》单音连词凡48个:并1①、而1、及、且1、以1、与、便、而2、即1、乃1、然1、遂、以2、因1、则1、辄、并2、而3、况、乃2、且2、而4、或、而5、苟、即2、如、若、设、虽1、则2、正、以3、因2、由、而6、故、因3、但、而7、顾、然2、则3、然3、虽2、而8、而9、以4。这些连词按其语义类别可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假设、因果、转折、“步”条件、目的等10类。连词“而”在《抱朴子内篇》中共现1 082次,可作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假设、因果、转折、条件、目的等 9类连词,介于它的复杂性,我们将对其“独”析讨论,所以本文拟对除去“而”的剩余39个单音连词进行语义类别的考究。

二、单音连词的语义类别

(一)并列连词

并列连词是连接具有并列关系的词、短语或分句的连词。《抱朴子内篇》共有单音并列连词6个,分别为:并1、而1、及、且1、以1、与。

1.并 1②

凡3例。

(1)若不服仙药,并行好事,虽未便得仙,亦可无卒死之祸矣。(卷二《论仙》)

2.及1

《词诠》:“及,等立连词,与也。”[12]可译为“和”、“与”。凡141例。

(2)又可户内梁柱皆施之,凡人居山林及暂入,皆可用之。(卷十七《登涉》)

3.且1

两个“且”构成“且……且……”的格式,所连接的是两个形容词,表示事物同时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可译为“又……又……”。凡4例。

(3)或矬陋尫弱,或且黑且丑,或聋盲顽,或枝离劬蹇。(卷七《塞难》)

4.以1

《词诠》:“以,等立连词,与也”[12,p473]。可译为“而”、“和”等。凡5例。

(4)不知玄者,虽顾眄为生杀之神器,唇吻为兴亡之关键,绮榭俯临乎云雨,藻室华绿以参差,组帐雾合,罗帱云离,西毛陈于闲房,金觞华以交驰,清弦嘈囋以齐唱,郑舞纷柔以蜲蛇,哀箫鸣以凌霞,羽盖浮于涟漪,掇芳华于兰林之囿,弄红葩与积珠之池。(卷一《畅玄》)

5.与

《词诠》:“与,连词,与今语‘和’字相当。”[12,p585]可译为“和”,或仍作“与”。凡11例。

(5)玄素谕之水火,水火煞人而又生人,在于能用与不能耳。(卷六《微旨》)

(二)承接连词

承接连词是用来表示前后两个词、短语或分句、段落之间的在时间或事理上有相承关系的连词。《抱朴子内篇》共有单音承接连词10个,分别为:便、而2、即1、乃1、然1、遂、以2、因1、则1、辄。

1.便

用于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示前后两项事理上的相承。可译为“于是”、“就”。凡43例。

(6)而浅识之徒,拘俗守常,咸曰世间不见仙人,便云天下必无此事。(卷二《论仙》)

2.即1

可译为“便”。凡28例。

(7)山水之间见吏人者,名曰四徼,呼之名即吉。山中见大蛇著冠帻者,名曰升卿,呼之即吉。山中见吏,若但闻声,不见形,呼人不止,以白石掷之则息矣;一法以苇为矛,以刺之即吉。(卷十七《登涉》)

3.乃1

表示两件事在事理上的相承,也可表示后一分句和前一分句时间相承,可译为“然后”。《助字辨略》:“乃者,继事之辞,犹云爰也。”[13,p150]凡67例。

(8)又不可担负,计弃之固当饿死,不欲令其骸骨之露,村口有古大冢,上巅先有穿穴,乃以器盛缒之,下此女于冢中,以数月许干饭及水浆,与之而舍去。父下入就之,乃知其不死,问之从何得食。(卷三《对俗》)

4.然1

所连接的两件事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助字辨略》:“然,犹云然后,省文。”[13,p70]可译为“然后”。凡1例。

(9)服之法,以麦浆化之,亦可以朱草酒饵之,亦可以龙膏炼之,然三服,辄大如弹丸者,又非清贫道士所能得也。(卷十一《仙药》)

5.遂

表示前后事在时间或事理上的顺成关系。《助字辨略》:“遂,犹因也。”[13,p184]可译作“于是”、“就”。凡20例。

(10)道书之出于黄老者,盖少许耳,率多后世之好事者,各以所知见而滋长,遂令篇卷至于山积。(卷八《释滞》)

6.以2

《词诠》:“以,承接连词,与‘而’同。”[12,p473]连接的前后两项在时间或事理上有相承关系,或表示范围或是界限。相当于“而”。凡75例。

(11)老氏、彭祖、务成、郁华皆真人,悉仕于世,不便遐遁,而中世以来,为道之士,莫不飘然绝迹幽隐,何也?(卷十《明本》)

7.因1

可译作“于是”、“就”、“因而”等。凡20例。

(12)到吴而蜀语,能祝水治病颇愈,于是远近翕然,谓宽为李阿,因共呼之为李八百,而实非也。(卷九《道意》)

8.则1

《词诠》:“则,承接连词。”[12,p368]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或解释,或在事理上有相承关系,或表示所连接的两项在时间上前后相承。可译为“有”、“就是”、“就是因为”;“就”、“便”、“那么”、“才”等,或随上下文灵活译出。凡393例。

(13)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精推步则访山稽力牧,讲占候则询风后,著体诊则受医岐,审攻战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相地理则书青鸟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卷十三《极言》)

9.辄

表示承接关系,或表示承前另接一相关、相对的话题。可译作“于是”、“便”。凡7例。

(14)凡有一事,辄是一罪。(卷六《微旨》)

(三)递进连词

递进连词是连接两个具有更进一层语义关系的语言单位的连词。《抱朴子内篇》共有递进连词5个,分别为:并2、而3、况、乃2、且2。

1.并2

表示意思上的更进一层。可译为“并且”,或仍作“并”。凡9例。

(15)为此罪见责,送吾昆仑山下,芸锄草三四顷,并皆生细石中,多荒秽,治之勤苦不可论,法当十年乃得原。(卷二十《袪惑》)

2.况

常用感叹或反问的语气表示意思更进一层。有时在上一分句中有“尚、犹、且、虽”等虚词与“况”相呼应;一般所在分句的句尾有“乎”相呼应。《词诠》:“况,矧也。”[12,p146]可译为“何况、况且”等。凡36例。

(16)四门而闭其三,盗犹得入,况尽开者邪!(卷十八《地真》)

3.乃2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而又”等。凡14例。

(17)登坛歃血,乃传口诀,苟非其人,虽裂地连城,金璧满堂,不妄以示之。(卷十《明本》)

4.且2

可译为“况且”、“而且”、“并且”等。凡9例。

(18)凡见诸芝,且先以开山却害符置其上,则不得复隐蔽化去矣。(卷十一《仙药》)

(四)选择连词

选择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对等选择关系的语言单位的连词。《抱朴子内篇》共有单音选择连词2个,分别为:而4、或。

1.或

表选取式选择。《助字辨略》:“或,与或者同。”[13,p279]凡26例。

(19)或用符,或用水,或符、水兼用。或用干枣,日九枚,酒一、二升者,或食十二时气,从夜半始,从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止。(卷十五《杂应》)

(五)假设连词

假设连词是指连接的两个语言单位具有如下语义关系的连词:前一个语言单位提出假设的情况或条件,后一个语言单位为假设的情况或条件下出现的结果。《抱朴子内篇》共有单音假设连词8个,分别为:而5、苟、即2、如、若、设、虽1、则2。

1.苟

《词诠》:“苟,假设连词,若也,如也。”[12,p122]可译为“如果”、“假如”。凡13例。

(20)此道至重,必以授贤,苟非其人,虽积玉如山,勿以此道告之也!(卷四《金丹》)

2.即2

《词诠》:“假设连词,若也。”[12,p387]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凡1例。

(21)初生早似胡麻,有实,即取此实种之,一生辄一异。(卷十九《遐览》)

3.如

《词诠》:“如,假设连词,若也。”[12,p350]可译为“如果”、“假如”等。凡2例。

(22)大都知其要法,御女多多益善,如不知其道而用之,一两人足以速死耳。(卷六《微旨》)

4.若

《词诠》:“若,假设连词,如也。”[12,p338]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凡91例。

(23)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若谓彼皆特禀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卷三《对俗》)

5.设

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凡3例。

(24)设有死罪,而人能救之者,必不为之吝劳辱而惮卑辞也,必获生生之功也。(卷十四《勤求》)

6.虽1

提起说话人故意夸张的假设,以引起下文的论说。可译为“纵使”、“即使”。凡24例。

(25)若有欲决意任怀,自谓达识知命,不泥异端,极情肆力,不营久生者,闻此言也,虽风之过耳,电之经目,不足谕也。(卷十三《极言》)

7.则2

《助字辨略》:“假设之辞,犹云若也。”[13,p278]可译为“如果”、“假设”等。凡1例。

(26)如此,则不得上药,不能救也。(卷十三《极言》)

(六)因果连词

因果连词是连接的前后两个语言成分间具有因果关系的连词。根据所连接成分语义不同,可分为原因连词和结果连词。《抱朴子内篇》共有单音因果连6个,原因连词3个,分别为:以3、因2、由;结果连词3个,分别为:而6、故、因3。

1.原因连词

1)以3

此用例的“以”,原因分句置于结果分句之后,用以申说原因。《助字辨略》:“以,犹因也。”[13,p129]凡7例。

(27)凡世人所以不信仙之可学,不许命之可延者,正以秦皇、汉武求之不得,以少君栾太为之无验故也。(卷二《论仙》)

2)因2

可译为“因为”、“由于”,或仍作“因”。凡2例。

(28)因走之异界深山中,又不晓采掘诸草木药可以辟谷者,但行卖薪以易衣食。(卷二十《袪惑》)

3)由

《助字辨略》:“由,因也。”[13,p114]凡3例。

(29)古之仙人者,皆由学以得之,将特禀异气耶?(卷十三《极言》)

2.结果连词

4)故

《词诠》[12,p133]:“故,因果相承时用之。与今语‘所以’同。”可译为“所以”、“因此”、“于是”等。凡156例。

(30)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眇昧乎其真也,故称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卷一《畅玄》)

5)因3(5例)

(31)俗人见天地之大也,以万物之小也,因曰天地为万物之父母,万物为天地之子孙。(卷七《塞难》)

(七)转折连词

转折连词是用来连接两个具有逆转或意外语义关系语言单位的连词。《抱朴子内篇》共有单音转折连词5个,分别为:但、而7、顾、然2、则3。

1.但

可译为“只是”、“不过”、“但是”。凡17例。

(32)春言无限,可数十年,但恐老死耳,不忧饥也。(卷十五《杂应》)

2.顾

表示说话人的申辩,表示转折。《词诠》:“转捩连词,顾,但也。”[12,p136]凡1例。

(33)吾庸夫近才,见浅闻寡,岂敢自许以拔群独识,皆胜世人乎?顾曾以显而求诸乎隐,以易而得之乎难,校其小验,则知其大效,睹其已然,则明其未试耳。(卷七《塞难》)

3.然2

《词诠》:“转接连词,与‘然而’同。”[12,p343]可译为“然而”、“可是”、“但是”等。凡55例。

(34)由求之者不广笃,有仙命者,要自当于之相值也。然求而不得者有矣,未有不求而得者也。(卷十四《勤求》)

4.则3

所连接的后一部分与前一部分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预料的情况正好相反。可译为“反而”、“却”。凡11例。

(35)问之以金丹之道,则率皆不知也。(卷二十《袪惑》)

(八)让步连词

让步连词是连接的前后两个语言单位具有如下语义关系的连词:前一语言单位表达一种让步的情况,后一个语言单位说明在让步情况下结果和结论并不改变。《抱朴子内篇》共有单音让步连词3个,分别为:然3、虽2、正。

1.然3

表示对事实的认可。可译为“虽然”、“尽管”、“虽”。凡41例。

(36)然其道迟成,服一二百斤,乃可知耳。(卷十一《仙药》)

2.虽2

表假设让步和事实让步,前者可译为“即使”,后者可译为“虽然”。凡40例。

(37)虽告之以无涯之浩汗,语之以宇宙之恢阔,以为空言,必不肯信也。(卷六《微旨》)

3.正

表示让步。可译为“纵使,即使”等。《词诠》:“推拓连词。纵也即也。”[12,p270]凡1例。

(38)正使之为旬月之斋,数日闲居,犹将不能,况乎内弃婉娈之宠,外捐赫奕之尊,口断甘肴,心绝所欲,背荣华而独往,求神仙于幽漠,岂所堪哉?(卷二《论仙》)

(九)目的连词

目的连词是连接的语言单位有如下语义关系的连词:后一个语言单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是前一个语言单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要达到的目的。《抱朴子内篇》共有目的连词2个,分别为:而9、以4。

1.以4

《经传释词》:“以,语词之‘用’也。”[14]表示后一动作行为时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凡116例。

(39)儒者祭祀以祈福,而道者履正以禳邪。儒者所爱者势利也,道家所宝者无欲也。儒者汲汲于名利,而道家抱一以独善。(卷十《明本》)

三、结语

《抱朴子内篇》单音连词共48个连词,分布在并列、承接、递进、选择、假设、因果、转折、让步、条件、目的等十个语义类别中。各类连词数量不尽相同,最多的是承接连词 10个,约占单音连词总数的20%;其次是假设连词8个;并列连词6个;因果连词6个;转折连词5个;递进连词5个;让步连词3个;选择连词2个;目的连词2个;最少的是条件连词1个。

《抱朴子内篇》单音连词的用例多少不一,最多的是连词“而”,共1 040例;其次是连词“则”,共405例,分别是承接连词“则1”393例,假设连词“则2”1例,转折连词“则3”11例。较少的是连词“以”,共203例,分别是并列连词“以1”5例,承接连词“以2”75例,因果连词“以3”7例,目的连词“以4”116例。最少的是让步连词“正”只有1次用例。

[注释]

① 有些连词分属不同的语义类别,我们用数字下标加以区分。如“并1”表示并列连词,“并2”表示递进连词。

② 连词次数统计,主要依据新编诸子诸子集成中王明的《抱朴子内篇校释》[1],辅以北大语料库(网址为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因笔者取舍标准及学历局限,数据恐有不确,仅作参考。

[1]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董玉芝.《抱朴子》复音词词义简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6(3):41-45.

[3] 董玉芝.《抱朴子》复音词构词方式初探[J].古汉语研究,1994(4):82-85.

[4] 董玉芝.《抱朴子》复音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变化[J].西部学坛,1998(1):24-28.

[5] 董玉芝.《抱朴子》联合式复音词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4(1):54-60.

[6] 董玉芝.《抱朴子》语词札记[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7(1):53-54.

[7] 李娜.《抱朴子》反义词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8] 成妍.《抱朴子内篇》词汇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9] 单梅青.《抱朴子内篇》副词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10] 胡晓娜.《抱朴子内篇》介词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11] 黄静.《抱朴子》助动词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12] 杨树达.词诠[M].北京:中华书局,1963:182.

[13] 刘淇.助字辨略[M].北京:中华书局,1954:279.

[14] 王引之.经传释词[M].长沙:岳麓书社,1985:6.

猜你喜欢

单音连词语义
你会用连词吗?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卫星通信物理层非直扩链路的单音干扰影响解析
语言与语义
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单音”技法再探究
单音及部分频带干扰下DSSS系统性能分析
视唱练耳听力训练的方法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