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古代文献记载看渤海政权社会生活中的自然灾害

2013-02-15王虹波滕红岩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雪灾旧唐书新罗

王虹波,滕红岩

(通化师范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唐五代时期的渤海政权是以粟末靺鞨族人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地方性少数民族政权。该政权始建于公元698年(武则天圣历元年),亡于公元926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共历十五世,存续229年。由于渤海政权辖区幅员辽阔,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对外关系较为活跃,在东北亚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因而学者对其研究的热情一直不断,方方面面的研究成果也不断的推陈出新。综观面世的渤海史研究成果,关于灾害方面的研究,尽管有所及,但尚有较大挖掘空间。受方家的启发,笔者以现存古代文献记载为依托,拟对渤海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深入的探究,亦籍此为渤海史研究尽吾之绵薄。

一、古代文献对渤海政权社会生活中的灾害记载情况

拙文的研究既属于渤海史研究内容,同时也从属于灾害史研究范畴。由于灾害史的研究涉及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容较为复杂,“因此对于灾害的分类尚无较成熟统一的看法,研究、观察的角度不同,分类也就不同。”[1] 8有鉴于此,经过审慎的考究,笔者秉承如下的理念开展了对渤海政权社会生活中的灾害研究,即“灾害是指自然发生或人为产生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具有危害性后果的事件。这一概念强调了灾害的社会后果。凡是对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危害作用的事件,不论它是自然发生还是人为产生的,也不论它是突发的还是迟缓的,都是灾害。”[2]而自然灾害则是指因自然或人为的影响造成的自然变异,并对人类和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自然现象。

从文献方面看,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的古代文献对渤海政权灾害方面的内容都有记载。就中国古代文献而言,五代、宋元时期文献中的相关内容,应该是渤海政权灾害方面研究的基本史料。而且,比较而言,这一时期的正史类、会要类典籍及《册府元龟》等所记相关内容相对要多一些。记载渤海政权灾害内容的日本古代文献主要是《六国史》,即《日本书纪》、《日本后纪》、《续日本后纪》、《文德天皇实录》和《三代实录》。朝鲜(韩国)古代文献主要有《三国史记》、《三国遗事》、《高丽史节要》、《朝鲜史略》、《东国通鉴》等。另外,中国古代文献相互之间,朝鲜古代文献与一些中国古代文献之间,存在着一些雷同内容。中国古代文献相互之间出现了雷同内容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史源相同,其二是相互因袭。至于朝鲜(韩国)古代文献与一些中国古代文献之间出现雷同内容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前者对后者的因袭。尽管日本古代文献对渤海政权的灾害有一些记载,但内容则相对要单一,基本上只有渤海政权与日本交往时发生的海难事故记载,其它则少之又少。

从量上看,有一些中、日、朝(韩)古代文献记载了渤海政权的灾害内容,但若将文献中大致相同的内容合并,记载渤海政权灾害的史料实际数量就不是很多了,而且这些有限的史料在文献中的分布又非常散碎,散见于诸文献之中。

比较而言,现存古代文献中,记载渤海政权自然灾害内容的史料远比其它类别灾害内容的史料少,而且记录的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及类型也不多,况且都是在记载战事活动时顺带所记,作为专门事件来记载的情况基本没有。尽管如此,将这些散见的相关史料进行钩稽,渤海政权时期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的历史面貌还是能够呈现出来的。

二、古代文献所记渤海政权社会生活中的自然灾害

现存古代文献所记载的渤海政权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灾害可分为三大类,其一是自然灾害,其二是人为灾害,其三是自然与人为综合作用的灾害。关于自然灾害,黄崇福先生在《自然灾害学报》2009年第五期发表的《自然灾害基本定义的探讨》一文中界定为:“是由自然事件或力量为主因造成的生命伤亡和人类社会财产损失的事件。”按此来考察古代文献,所记的渤海政权社会生活中的灾害仅存寒灾和雪灾两种类型。而且此记载基本保存在中国古代文献之中。关于记载的具体情况如下:

《旧唐书》:“(开元)二十年,……仍令太仆员外卿金思兰往新罗发兵以攻其南境。属山阻寒冻,雪深丈余,兵士死者过半,竟无功而还。”[3]

《新唐书》:“后十年,……使太仆卿金思兰使新罗,督兵攻其南。会大寒,雪袤丈,士冻死过半,无功而还。”[4]

《文献通考》:“后十年,……使太仆卿金思兰使新罗,督兵攻其南。会大寒,雪袤丈,士冻死过半,无功而还。”[5]

《册府元龟》:“(开元)二十年,……仍令新罗发十万人接应。属山阻寒冻,竟无功而还。”[6]

《资治通鉴》:“(开元二十一年春正月)庚申,太仆员外卿金思兰使于新罗,发兵击其南鄙。会大雪丈余,山路阻隘,士卒死者过半,无功而还。”[7]

从上述文献所记载的内容看,都是对一场雪灾和寒灾的记载,而且记载的内容没有大的差别。按照上述文献的记载,在公元732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年、渤海大武艺仁安十四年)渤海政权辖区发生了一次寒灾和雪灾。这次寒灾和雪灾是相伴发生的,受灾的地区是在其南部与新罗接壤的边境地区,且是以山区为主。按照《旧唐书》的“雪深丈余”,《新唐书》的“会大寒”等记载判定,这次寒灾和雪灾当属大级别层次的,尤其是雪灾,其强度应该是我国东北有史以来有雪灾记录中的最大一次。

《唐六典》言:“凡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一尺二寸为大尺。”“凡积秬黍为度量衡者,调钟律,测晷影,合汤药及冠冕之制则用之。内外、官悉用大者。”[8] 81由《唐六典》所记上述内容看,唐代长度是十进制,而且尺有大和小两种体制。小尺使用在调钟律,测晷影,合汤药及冠冕等有限的几个生活层面。大尺则被广泛的使用在“内外、官”等多个生活层面,实际上就是唐代官民日常生活所用之尺,也应该就是政府法定社会生活用尺。主要因袭唐国史和实录而成书的《旧唐书》言:“山东诸州,以一尺二寸为大尺,人间行用之。”[9]《旧唐书》中的这则史料,又进一步印证了大尺为唐代官民日常生活用尺的判断。据当代学者的考订,唐朝“目前暂以所见40支唐尺的平均之值30.3厘米为大尺之长”。[10] 367按照以上观点来认识,公元732年发生于渤海南疆山区的大雪的积雪厚度是非常惊人的。若将《旧唐书》记载的“雪深丈余”,按照今天的计算单位换算,这场大雪的积雪深度应该是3米多[(30.3厘米×10)÷10=3.03米] 。

2007年3月3日,我国东北也曾发生了雪灾。此次暴风雪为东北地区50年一遇,被确定为一级暴雪灾害,属最严重级别。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在吉林省柳河市,为60厘米。[11]以此来比对,公元732年渤海的雪灾远比2007年的雪灾严重,积雪的厚度是后者的5倍。查看东北有文字记载以来的雪灾记录,按照今天的标准确定,当属于特大级别。不过,笔者也有疑虑。疑虑之一,受科学条件发展的局限,当时对雪灾的测量数据可不可靠;疑虑之二,积雪的厚度是不是一次形成的。如果疑虑属实,公元732年的那场雪灾测量数据就会打折扣,而按照常理推测一次降雪厚度达3米多,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但是,尽管文献中所记可能不十分准确,不过发生了暴雪灾害确是肯定了,因为从《新唐书》所记“士冻死过半”的记载便可推测。能够将相对身强体壮,又基本在青壮年的兵士冻死了那么多,这样的雪灾级别肯定小不了。

这次特大雪灾和寒灾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首先,给途经此地作战的新罗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军队人员伤亡,依据上述文献所记,被冻死了一半以上。这一半以上具体是多少,合理的推测至少上万人。[12] 95关于在这场雪灾和寒灾中,受困的新罗军队数量大多文献没有明确记载,《册府元龟》有“仍令新罗发十万人接应”的记载,但是没有“冻死过半”之类的进一步说明,因而无法判断新罗是不是按照唐皇的指令派出了十万军队助战,纵使派出十万军队,这十万军队的兵士是不是都遭遇了这场雪灾和寒灾。若新罗按唐皇指令派出了十万军队,这十万军队又都进入了灾区并遭遇暴雪和大寒,那致亡的兵士数量就是五万多人。笔者对此存疑,因而不取。至于这次雪灾和寒灾造成的新罗出征军队的军械等物质方面的损失,亦不会小了。囿于文献无明确记载,无法了解的很具体。其次,这场雪灾和寒灾对唐渤战争的进程产生了影响。公元732年,渤海王大武艺从陆路和海路对唐发起进攻,唐渤战争爆发。为了赢得胜利,唐朝中央政府先后动员了新罗、黑水靺鞨、室韦等,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对渤海政权进行包围。但是,由于这次雪灾和寒灾的打击,新罗军队被迫撤回,致使这次军事行动如《旧唐书》所言“竟无功而还”。新罗军事力量的临时撤出,肯定对唐渤战争的形势发展造成了影响。后来,唐军进展不顺利,唐渤战争陷入了胶着状态,与新罗军队临时撤出肯定有很大关系。其三,这次寒灾与雪灾可能给当地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和损失。房屋、道路等生产和生活设施被毁坏。从《旧唐书》、《册府元龟》的“属山阻寒冻”记载看,受这场雪灾和寒灾的影响,山区的道路不通了。如此大降雪量,山区居民的一些相对简陋的房屋也要被损坏。从《旧唐书》所记“兵士死者过半”可以判断,这场雪灾和寒灾定要造成当地的人畜伤亡。由于见不到文献的明确记载,这些情况的究竟,无法说的很清楚。

令人遗憾的是,现存古代文献中,关于渤海政权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雪灾和寒灾较为明确的记载,仅有这样一次。至于其它情况,限于文献记载,就不能很清楚的了解了。

三、余语

第一,对渤海政权社会生活中的自然灾害及其它灾害进行研究,可丰富唐五代时期中国东北的自然灾害及其它灾害史的研究。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中国古代东北灾害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因而这一研究十分有意义。

第二,现存文献中,非但载有渤海政权时期的灾害史料少,就是记载其先世的文献中,有灾害方面的史料也很少。据笔者的梳理结果,仅《新唐书》中存有一条风灾史料。具体记载是:“永徽五年,藏以靺鞨兵攻契丹,战新城,大风,失皆还激,为契丹所乘,大败。”[13]由于现存文献记载的限制,要想在渤海政权的灾害方面研究上有大的突破,就要尽力搜寻新史料。为此,对考古提供的材料尤其要给予高度关注。

第三,按照渤海政权辖区所处地理位置判断,其境内的雪灾和寒灾绝不会是见诸于文献记载的仅一次,这方面的灾害应该是相对常见。公元795年,遣唐留学的日本高僧永忠,在给天皇的信中就说“渤海国者,……土地极寒”。[14] 304另外,风灾、旱灾、虫灾、水灾等方面的自然灾害也应该有发生,苦于文献记载缺失,因而暂无从知晓。

[1] 袁林.西北灾荒史[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

[2] 段华明.灾害与人类社会[J] .甘肃社会科学,1997(5).

[3] 旧唐书·渤海靺鞨传[M] .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

[4] 新唐书·渤海传[M] .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

[5] 文献通考·渤海[M] .北京:中华书局,2009.

[6] 册府元龟·怨仇[M] .卷100.北京:中华书局,2006.

[7] 资治通鉴[M] .卷213“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春正月条”.北京:中华书局,2008.

[8] 唐六典·尚书·户部[M] .卷3.中华书局,1992.

[9] 旧唐书·食货[M] .卷48.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

[10] 丘光明.中国物理学史大系·计量史[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11] 参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15:00新民晚报.

[12] 学者认为此次出战的新罗军队的数量是数万人,笔者据此推测。参见魏国忠,等.渤海国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3] 新唐书·高丽传[M] .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

[14] 王承礼.中国的渤海国与东北亚[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雪灾旧唐书新罗
青海海西地区近41年雪灾时空分布特征
TINTIN’S CHINESE CHANGE-UP
域外汉诗:新罗新生代诗人崔匡裕的汉诗研究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娄新罗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的叛乱及唐与新罗关系
天安新罗舒泰酒店正式开业
历史时期以来山西省雪灾特征与气候变化
2000-2010年新疆雪灾时空自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