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因素的探讨
2013-02-15吴海莉
吴海莉
(铜陵市立医院,安徽铜陵244000)
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因素的探讨
吴海莉
(铜陵市立医院,安徽铜陵244000)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输液器材,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日趋广泛。留置针的使用,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穿刺的静脉,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使其留置时间过短,丧失了其本身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文章分析了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各种因素,以便我们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影响因素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一种新型的输液器材,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近年来,在国内的应用也日趋广泛。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穿刺的静脉,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1]。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使其留置时间过短,丧失了其本身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现就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护理方面因素
1.1 血管和穿刺部位的选择
穿刺部位及其血液循环情况影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应选择相对粗、直、富有弹性、血流丰富的血管,避开关节及静脉瓣。据赵淑坤[2]对628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分别选择双下肢、双上肢、左右颈外静脉,观察结果表明:人体下肢静脉瓣膜最多,血流缓慢,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上肢较下肢留置时间长,但输入有刺激性药物时患者有不适,最佳选择方案是颈外静脉,因它是最大的浅静脉,管径粗,暴露明显,穿刺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操作简便易行,既安全又可迅速刺入静脉,并发症少,液体畅通良好。
1.2 留置针的选择
留置针的型号规格从大到小有:18G、20G、22G、 24G,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能满足输液要求的最小型号的留置针,尽可能将对患者的有创程度减至最低,减轻留置针对血管的物理刺激,通常成人多用18 G、20 G留置针,小儿多选用22 G、24 G留置针[3]。型号大的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大,留置时间长发生静脉炎的机会多。钱永萍等[4]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如果临床条件允许,尽量选择22号、24号静脉留置针,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3 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
熟练的操作技巧和穿刺方法,能提高穿刺成功率。黄咏梅等[5]研究表明单纯外套管推入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外套管、针芯并入法,单纯外套管推入法无论血管充盈好坏,均具有较高的首次穿刺成功率;而对于外套管、针芯并入法,血管充盈情况对首次穿刺成功率有明显的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除与操作者娴熟的技术有关外,其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关键[6]。
1.4 留置针的固定方法
1.4.1 透明敷贴覆盖输液贴再予护腕固定法
留置针的固定,影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留置管的脱出、穿刺局部皮肤情况等。蔡燕玲等[7]提出在使用3M透明敷贴前,先用一条输液贴固定套管针分叉处,一条带棉芯输液贴固定留置针的针眼,然后覆盖3M透明敷贴固定,留置期间用护腕固定,可避免留置针的脱出,减少渗血渗液,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1.4.2 弹力网套或弹力绷带固定法
婴幼儿由于疾病所致的不适、哭闹、天热多汗等原因均可导致静脉留置针固定不牢、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据黄文[8]和苏杰敏等[9]分别对270例和200例患儿分别使用常规固定法和弹力网套或弹力绷带固定法,比较发现:加用弹力网套或弹力绷带固定头皮静脉留置针,这种新的固定方法减少了反复穿刺对患儿头皮的损伤,保护了备用静脉,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1.5 封管液的选择
1.5.1 肝素溶液封管
肝素在体内外都具有抗凝作用,稀释后作为留置针封管液而广泛用于临床。饶庆华等[10]对546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封管,结果比较发现:肝素封管液在保留时间上优于生理盐水,其使用浓度与剂量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疾病而选择。李玉华等[11]通过对35例凝血功能正常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采用肝素液封管,通过置针前及拔针后凝血功能监测和观察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出血倾向,说明静脉留置用肝素封管液对于出、凝血机制正常患者是安全的,且对患者的出凝血机制影响也不大。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外周阻力的增加或血液粘稠导致血流速度减慢,从而血小板易发生聚集形成血栓,此时使用肝素比生理盐水封管效果好[12]。
1.5.2 生理盐水封管
生理盐水是等渗溶液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钠水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且无配伍禁忌。黄丽云等[13]以病理检验方法研究了小儿使用不同封管药物封管的维持时间与血栓形成的关系,认为可用生理盐水替代肝素盐水封管应用于小儿留置针的静脉封管。刘淼等[14]将3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分别采用肝素液3m l,生理盐水3ml,生理盐水10m l封管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应用10m l生理盐水比用3m l生理盐水及肝素液封管能降低堵管率的发生。
1.5.3 原液封管
据庄薇等[15]研究发现:对心、肝、肾功能正常,且无出、凝血机能障碍的患者,可以用刺激性小的原液进行正压封管,且原液正压封管法操作简便,可减少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封管过程中的环节,从而减少感染机会及医疗用品的消耗。
1.6 封管技术
封管是套管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梁红玉等[16]研究表明,封管前先用生理盐水冲管,特别是在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再按操作规程用肝素正压封管,发生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使用肝素液封管法。张青芳等[17]发现采用一边旋转缓慢推注,一边拔出输液针进行封管的留置针的再通率明显高于使用传统手法进行封管的,且能降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在临床工作中,若静注多组液体,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高渗液或刺激性药输注顺序提前,对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有重要意义[18]。
1.7 输注的药物性质
输注高渗液体较一般液体时静脉炎的发生率高。建议[19]临床输入高渗液体时,留置时间最多不超过3天,如果病情需要,可在3天后更换穿刺部位,以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1.8 穿刺部位的护理及保护膜的更换
有效的皮肤消毒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据木冬妹等[20]研究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更换敷帖消毒时,以5%碘伏消毒皮肤,与庄倩等[21]应用穿刺前消毒、穿刺后消毒、拔针前消毒——“三消法”消毒皮肤,均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最佳的保护膜更换次数能够延长留置时间。许燕等[22]研究结果表明,每日换药组与隔日换药组在置管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提出2天更换贴膜1次。而经霁等[23]对113例使用留置针患者进行观察发现,根据留置针局部污染状况随时更换保护膜,既减少保护膜的更换次数和脱出、肿胀的发生,又延长置管时间,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2.患者因素
2.1 血液粘稠度,血脂浓度
据魏晓兰[24]、孔凡玲等[25]研究表明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患者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较正常血黏度和血脂者明显缩短,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静脉套管针再通效果明显低于正常者。
2.2 患者意识状态
据张长英等[26]对80例患者意识状态对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发现,清醒患者能理解配合,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不清醒者易自行拔出或抓脱留置针或淋湿留置针敷贴,而无法继续留置。患者体位不当,长时间压迫留置静脉针的肢体,血液回流阻碍,导致血液凝固而阻塞留置针管。
3.自然因素
夏天炎热,出汗多,易致敷贴脱落,留置针被动带出或穿刺处感染。据王汕珊等[27]研究发现,夏季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穿刺部位细菌定植阳性率越高。故提出夏季高温季节外周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时间为72-96 h。雷玲等[28]通过对4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回顾性分析得出:冬天寒冷,加上输入液冷的刺激,影响血流速度,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时间延长,引起穿刺部位疼痛、麻木等易发生静脉炎,而导致留置针留置失败。
4.心理护理
操作前耐心向病人及患儿家长解释静脉留置针的有关知识目的、优越性及注意事项,指导病人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以免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致静脉炎及血流不畅而致套管尖血液凝固[29]。
综上所述,了解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各种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既可保证病人的安全,严格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又可保证留置针留置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在静脉输液治疗与花费上得到最大的保障,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主题。
[1]胡本玲.浅表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64-365.
[2]赵淑坤.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穿刺部位的关系[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82.
[3]杨淑英,胡春华.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要点[J].哈尔滨医药,2007,21(1):46.
[4]钱永萍,杨慧君.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与留置时间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6,21(1):59-60.
[5]黄咏梅,郑淑秀,钱爱丽.穿刺方法与静脉充盈度对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 23(8):48.
[6]许玉萍,魏国光.浅谈护士心理素质对静脉穿刺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2007,23(6):35-36.
[7]蔡燕玲,陈伟璇,阎伟贞.改进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8):77-78.
[8]黄文,朱建宏.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9):52-53.
[9]苏杰敏,刘丽莎.弹力绷带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68.
[10]饶庆华,元凤,李宝丽,等.小儿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相关问题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5):329-331.
[11]李玉华,李春燕,曹军荣,等.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液对患者出凝血功能影响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 (12):77.
[12]余发珍,罗小英,邹金妹,等.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选择[J].实用临床医学,2007,8(8):119-121.
[13]黄丽云,林妙娴,幸连春,等.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药物与时间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287-288.
[14]刘淼,朱月琴,刘风青.静脉留置针生理盐水封管液用量的临床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824.
[15]庄薇,杨丽君,殷颖.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方法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5,5(1):41-42.
[16]梁红玉,朱国兰,靳玉玲.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所致静脉炎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0):1113-1114.
[17]张青芳,董俊平.静脉留置针新封管手法研究[J].家庭护士,2007,5(10):6-7.
[18]陈和平.静脉留置针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封管法探讨[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20):67-68.
[19]武素艳.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08,24(2):200.
[20]木冬妹,苏红侠.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碘伏消毒的效果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5):55-56.
[21]庄倩,单丽霞,田亚男,等.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皮肤消毒法的改良及应用[J].基础研究,2006,12(1):30-32.
[22]许燕,赵艳伟.头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2):3-5.
[23]经霁,阎秀兰,郭瑛.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更换时间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46-47.
[24]魏晓兰,孔凡玲,金敏.血黏度和血脂浓度对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及封管液的选择[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4-6.
[25]孔凡玲,魏晓兰,金敏.血脂与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关系及其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8~20
[26]张长英,蒋贤菊.危重病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03,17(9):1013-1014.
[27]王汕珊,刘仲梅.夏季外周静脉留置针与细菌定植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678-680.
[28]雷玲,付慧敏,王海燕.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7,(5):73-74.
[29]张曰香,周光英,李秀华.心理护理在静脉留置针中的成功应[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5):441.
(责任编辑:朱友生)
R472
A
1671-752X(2013)01-0037-03
2012-11-14
吴海莉(1980-),女,安徽枞阳人,铜陵市立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