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上教学管理与监控
2013-02-15骆钫
骆 钫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一、网上教学的兴起与现状
随着网络的发展及网上教学的兴起与开展,改变了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摸式,孕育了整个教育领域的革命。网上教学活动是远程开放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利用网络教育技术手段,提供网上学习环境,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现代开放教育办学。其主要是设计开发各类学习资源,以多种教学媒体代替教师课堂面授教学,在互联网下进行交互式学习,由学生个人适合的时间和空间,选择专业及课程,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接受多种媒体课程材料和辅导咨询、答疑等学习支助服务,与传统的学习相比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校已开发的网络课程种类许多,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课堂的教学,网络课程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另一种是网络课程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形式。当前的远程教学和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混合的模式。目前网络技术的应用还只是停留在课程内容发布上,网络只是一种信息传递媒体,而没有被当作一种通讯平台来使用,尽管某些课程考虑了网络更高层次应用,但基本上仍处于尝试阶段。
二、网上教学受影响因素
网络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大,教师和学生分离,易降低了学习效率。加上有些网上资源建设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影响了网上教学。
(一)学生的特点
学生的文化水平、生活经历不同、基础文化知识参差不齐。用于学习时间和精力不足,大部分在职人员学习、工作和家庭矛盾,使学习时间、精力得不到保障和有效利用。部分学员没有全日制高校学习的经历,缺乏良好学习习惯、自控能力差。同时缺乏必要的网络学习技能和学习经验。
(二)网上资源建设原因
1.缺乏资源建设先进理论指导;
2.忽视了课程内容过分强调技术;
3.课程内容缺少互动性;
4.对教学资源建设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估。
三、网上教学,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
网上教学网络课程教学,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发布教学信息。通过Email,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异步交流,既方便了提问和回答,也方便了教师对学生课程意见的统计和评价。
(二)开展电子论坛:教师在网上开展同步讨论,指导各种课程的相关活动,确定新的学习任务,进行教学指导。
(三)进行多用户对话:网上教学活动为学习者提供了实时对话的环境,多用户对话创建了一种动态的环境,学生在其中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的学习。
(四)计算机视频会议:可使学习小组对特定的主题进行讨论,在学科教师的参与下,进行有组织的讨论活动。
(五)对话聊天的记录:记录和发布来自于电子论坛或者视频会议的对话,为以后的浏览和分析提供了基础。
(六)网页制作: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制作集成过程,允许学生建立自己的网站,参与信息和教学主题的开设,使得教学内容更为广泛、更为全面。
目前网络课程教学采用的方法因各个学校(学院)条件、设施、专业、师资力量、学生要求不同,常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法合并使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益的。
四、网上教学,加强和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策略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是指高等学校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为基础,采用系统理论和方法,保证教学全过程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涉及学校里的所有活动,关系到学校中所有的人,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其特点是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外,还有预防性、服务性和持续性。由于网上教学的开展 ,其规模不断的扩大,如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好网上教学,成为人们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成人教育不仅再是知识的传授,更主要是获取知识方法、手段的培养,电大网络教学模式为其提供了一个实施的平台。网络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涉及中央电大教学要求、基层电大的基础设施及师资水平、学生的观念转变及利用网络条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诸多因素。
(一)培养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制定科学人才培养方案
应根据学生来源的素质因材施教是培养人才目标的依据,招生时对学生综合文化水平和知识基础进行测定和考评,并进行定位。以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和本学院的特点作为培养目标,电大网络教学模式为其提供了一个实施的平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核心,打造学生就业优势;以培养学生良好技能为基础,打造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上述举措,使学生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使学生成为受社会认可的高级技术型劳动者。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以教师建设为核心,总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化理念的引入,教师必须面对自身的局限,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有所发展和创新。对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等配备合理,扩大师资队伍,把好引进人才关和质量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强化进修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着力提升教师教学学术水平,创新管理分配机制,实施“凝聚力工程”。
编写富有特色的“网上学习”课堂教学讲义,抓课程优化,促进专业建设,加大精品课和名牌专业建设,制定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网上学习”教学效果评价方案和论文答辩评价标准。针对学科及学生素质提高,选择开设选修课程。
教学方法改革:应用Internet网络信息检索、撰写相关学术论文的教学方法。个别辅导与专题讲授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手段改革 :建立作品资料库、方法库、案例分析库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导学、助学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总结出有典型意义网络教学模式,并积极推广。
(三)优化网络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素质,开展提高网络教学水平
传统课堂教学中感性内容丰富,具体直观,教师和学生固定在一个时空内进行同步实时教学,教学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网络教学由于它借助于网络实现,必然体现网络的诸多优势。网络环境主要由网络主体、网络信息、网络技术与基础设施以及网络政策法规和网络文化等要素构成。网络主体是网络环境中的主导性要素和动能性要素,是网络环境决定力量。网络信息是构成网络环境的基础,正是有了“海量信息”,互联网才显示生机勃勃。
优化网络教学环境以课程优化为动力,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有助于大学生交往沟通,促进心理健康;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形成道德自律;有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意识;有助于克服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网络教学水平。
(四)加强高校考试管理
领导重视、统一部署、建立健全考试管理制度,狠抓贯彻落实。加强监考各环节管理,建立考场巡考、评估制度;加强考场管理的严密性,严肃处理考试作弊学生,抵制考试不正之风,严查替考。
(五)积极采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国际互联网发展,人类社会正迅速地步入信息社会,采用、掌握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提高高校管理创新能力。在各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中,应特别注意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管理中运用。发达国家的高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变革,使高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五、网上教学质量的监控和实施效果
教学质量的监控是一套复杂的、涵盖了教学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如:教学督导规定、听课制度、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期中教学检查制度等。完成好网上教学质量的监控:
(一)明确全面质量管理目标。学校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人才。目标体系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落实到每一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
(二)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高等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由学校各职能部门、所有有关人员彼此分工协作,去共同履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职责。中央电大形考平台、市电大在线学习平台和分校平台三级互通平台,实现了教学管理监控的全过程现代化、网络化、实时化。
(三)完善全面质量管理反馈体系。建立有效的高等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反馈体系,为了及时掌握教学第一线信息,对质量进行预先控制,防患于未然,建立多种动态信息的反馈网络:以各教研室主任、各系部教学主任、教务处领导为主的教学行政领导动态信息反馈网络;以班主任、系部学生工作办、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为主的教学动态信息反馈网络;以学生教学信息员、学生会学习部、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为主的学生学习动态信息反馈网络。
(四)建立科学全面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借助概率统计、模糊数学方法,逐步形成较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不定期地进行教研室/实验室评估、课程评估、课程设计评估。评估的结果与教师评优晋职,领导干部任期考核,以及奖金发放挂钩,增强人们质量管理意识,并且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和评价结果的约束作用。
(五)建设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支持体系。高等学校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采用传统的方式是很难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实时教学质量监控。应用“网上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全程的现代化、网络化、实时化。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势在必行。
(六)加强教学课程安排管理。每学期电大的部分课程在中央电大形考平台操作,每门课程都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学生如果这学期有如英语、城市管理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课程,都要登录此平台注册、选课,完成相应的任务,期末还要参加网考。这个平台可以由管理员登录、授权、分组和对学生学习任务进行监控。每个任务都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前完成,管理员可以在每个任务结束之前发e校通或在网上公布每个任务结束时间来提醒学生及时完成任务。
网上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促进教风、学风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1]杨晓焱.提高开放教育网上教育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
[2]黄冰,唐良宝,杨运鑫.网上教学质量监控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04).
[3]克里斯托弗.K.纳普尔 阿瑟.J.克罗普利.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鸿燕.网络环境与高校德育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刘昊,钟惠英.学习型高校的构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