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文化拓展

2013-02-15韩立芳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

宁 静,韩立芳

(通化师范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 吉林 通化 134002)

语言是文化形成的基础,同时文化又是语言创造的动力和表达的内容.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 Sapir)在其《语言》一书中说:“文化是社会所说的、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某种文化的反映,二者密不可分.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其文化的过程.因此,学习者只有置身于相关的文化背景中,才能真正习得反应这种文化的语言.

1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文化拓展的必要性

传统的英语课堂大多采用的是一种“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语言本身的输入,侧重学生“纯语言知识”的培养.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学到单词、语法、句子,在实际情景中无法进行有效的交际.说话者除了具备掌握必要的语音、语法和语义规则的能力以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强化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今大学英语教学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课题.

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非常重视.2004年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师应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同其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外语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强化他们对外国文化的认知能力.

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本观点是英语教学已不仅是语言技能和一般交际能力的训练,而必须走进社会、融入文化,其目的是强调实用性,突出应用原则,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拓展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利用教材的优势部分,有计划、有原则、有目的地在课堂中插入国外艺术、宗教、哲学、伦理、道德规范、风俗以及政治法律制度等文化现象教学,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扩充和延伸英语教学的维度和广度,增强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提高语言能力.

2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拓展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生动、现代、快捷、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体现了时代的教学风格.其特点是时空灵活、情景真实、信息容量大、传输快捷;交互性、渗透性强.全球化的互联网络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学生在方便的时刻,访问网络服务器中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某些问题,使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拓展成为可能.

就本校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学生授课方式分为精读和听力.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教学重点之一.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强调学生的语音、语调,却忽视了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学习英语就应该了解与英语国家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如历史、政治、文化、社会习俗、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等.若忽视这一点,学生就很容易根据汉语使用习惯来理解、思维和表达,以致闹出笑话甚至误解.因此,在英语精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与拓展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听力课堂,主要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目前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即使进行了大量听力训练,但进步不大.原因可以列举出很多,如词汇量不够、学生英语底子薄、听力材料偏难等等.但是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不能忽视,学生不了解听力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识,事实是学生对英美文化、政治、经济等情况的熟悉程度制约着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听力内容如果是学生所熟悉的,一般都能听懂并理解.有时尽管材料简单,但由于不了解文化背景知识,也只能听懂表面意思.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学生的听力技能达到质的飞跃,就要给学生讲解文化背景知识.

大学英语课时有限,网络环境带来的好处是,大学英语老师可以教授学生免费下载各类英语学习的资料和软件,让学生在人机交互的环境中学习,进一步提高交际和听力技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拓展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多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使学生在主动、开放的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汲取信息和知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3 网络环境下文化导入的方法

3.1 自主学习法

英汉语言的很多词语在概念和文化意义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外语教学的重点之一是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师可在课前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与所学文章相关的词汇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学生对于课文中相关词汇就不会感到一知半解或茫然.

自主学习法主要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为其提供必要信息,使其主动实施学习计划,通过师生共建信息资源,如搜集音像、文字、网上信息等各种原始学习资料.例如,《大学英语(修订版)》第一册第十课中的“黄丝带”(yellow ribbon)贯穿全文,可以称得上是本文的关键词.在讲解本课之前,可布置学生网上搜索日本电影《幸福的黄手帕》“Yellow Handkerchief”以及歌曲“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ak Tree”.还可让学生查阅中英文化中颜色词的不同含义.如汉语文化中的“黄色”一词常象征低级趣味,如“扫黄打非”“黄色报刊、杂志”等,以至学生误认为“yellow book” 是“黄色小说”,实际上“yellow book”指“法国国家政府发表的报告书”,而“yellow press”也不是“黄色报刊”,而是指“以耸人听闻的方式报道新闻”.汉语中这个“黄”,英语中对应的词是pornographic(色情的)、filthy(淫秽的)、vulgar(庸俗的、下流的)等;而英语中“blue”这个颜色词,常常有汉语的“黄色”之意,即“淫秽、下流”之意.如:“blue revolution”(性解放)、“blue jokes”(淫秽的笑话)、“blue film”(色情电影)等.此外,文中的“oak tree”即“橡树”,被看作是“忠诚爱情的象征”,这在中西方文化中是相同的,如舒婷的《致橡树》亦讴歌了爱情的忠诚和坚贞不渝.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法,在课前了解了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再学习本课内容就没有了文化障碍,并充满了兴趣而且很轻松了.

3.2 电子交互法

即利用网络辅助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模仿真实语言输入输出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大量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制成声像并茂的课件,挂到网络服务器上,以便学生随时上网学习.

如学习《大学英语(修订版)》第二册第二课Lessons from Jefferson之前,教师可到网上收集美国总统(尤其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直至布什、克林顿、奥巴马等);《独立宣言》;美国内战及法国大革命等相关信息,整理制作成课件,挂到网络服务器上,让学生先了解Jefferson,Abraham Lincoln,George Washington, Lafayette an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他们就能更加深刻地领会杰斐逊的遗训这课内容了.运用这种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是非共时的交流, 其交流、讨论、答疑等教学环节可以通过E-mail或网络学习平台来进行,既节省了课堂时间,也为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全文打下基础.

3.3 合作探究法

众所周知,中西方文化的审美观念、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等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学生通过网络环境了解这些差别,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成功地完成跨文化学习.合作探究法是指由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主要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人机合作、同质学习者合作、异质学习者合作等形式,鼓励学生发掘问题,进行多维立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二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搬家对美国人是经常的事,每年,其接近20%的人口因气候、工作、生活方式或其他原因等搬一次家. 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任务、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各种合作的形式,将英语文化同汉语文化的差异有意识地进行对比,进而归纳出美国人口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广泛的流动性,要知道美国人素有“车轮上的民族”(the nation on the wheel)之称;而为什么中国人却是重土难迁呢?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在,不远游”;“子欲养,而亲不待”等等观念使其常常固守自己的家园和土地,不愿意搬家.通过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兴趣,培养了其跨文化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总之,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其思维方式和习惯,学习跨文化交际手段.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在重视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有效手段,拓展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言知识的传授为网络环境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角度来教授语言,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即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学习,真正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大学外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Sapir, Edward.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 1921.

[2]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大纲](试行)[S].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4] 胡文仲. 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4).

[5]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6] 任为民.谈网络学习、网络资源建设与网络教学改革[J].天津:天津电大学报,2004.

[7] 杨小毛.谈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长沙:湖南工人报,2005.

[8] 翟象俊,李荫华,等.大学英语(全新版):精读第一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9] 翟象俊,李荫华,等.大学英语(修订版):精读第一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 郑树棠,周国强,等.大学英语(新视野):读写教程第一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