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013-02-15王东升
王东升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王东升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会计专业是操作性很强、面向实践的学科,学科属性决定了它不能脱离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外实习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教学实践方式之一。高校应从提高企业参与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加强校外实习监管、创新校外实习体系三个方面着手,解决会计专业实习的问题。
会计专业实习;校外实习体系;实习监管
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从应试教育真正转到素质教育,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会计学是应用类学科,会计实践教育注重从实践中获得专业知识,其在巩固理论学习的同时对经验的积累也有帮助。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可以深化学生记忆,更贴近生活,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因此,用实践教学辅助会计教学是非常有益而且必要的。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校外实习是指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等途径,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会计专业校外实习的必要性分析
会计专业是操作性很强、面向实践的学科,学科属性决定了它不能脱离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校外实习就是其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
(一)校外实习的内涵
校外实习是指学生在校内课程学习结束后,按照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到学校外部的企业或有关单位进行实操练习。显然,校外实习的前提是校内学习,一般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在会计专业课(如会计原理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审计)的课堂学习结束后,按照会计实习的内容与要求,深入到企业和有关单位,进行会计工作的实操练习。校外实习能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实习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学会生产经营过程中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将基本理论用于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学习会计理论与方法,在基本理论、方法和操作技术方面得到提高,在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获得升华。
(二)校外实习的必要性
作为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真实检验,校外实习不仅是培养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步骤,而且也是理论向实践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环节。借助于校外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初步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其了解实际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在实践中学习管理效率是最高的。调查资料显示,有57.8%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情况是最重要的。校外实习是专业课学习的重要补充,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招聘单位最看重的素质,也是会计专业学生普遍缺乏的。
1.校外实习具有体验性。校外实习使学生在校外实践、实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熟悉实习岗位的内容和要求,并在实习单位人员的传、帮、带下,尽快达到岗位技能的要求。校外实习是一种体验式学习,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校外实习还能促使实习学生多加思考:如何将大学里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何在实践中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字综合表达能力?
2.校外实习具有不可替代性。作为大学里最重要的一次社会实践,校外实习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锻炼能力的难得机会。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而且可以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发现自己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各高校在会计专业设计了案例教学、会计实验、实训模拟等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也可以通过现代手段如网络等进行会计岗位流程培训,但这不能取代校外实习。与其他实践教学方式相比,校外实习有其很大的优越性。一是有助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校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真切感受到会计工作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二是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对未来进行职业定位和规划。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是否喜欢与实习相关的行业和工作,了解和把握企业的实际需求,加速完成从学校向社会的转化。三是可以强化学生的市场意识。校外实习能端正学生的就业态度,在就业过程中真正做到量力就业,避免眼高手低、不切实际。
3.校外实习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措施。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谓“学”是读书,“习”是实践,校外实习具有现场性和实战性,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何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的作用,是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会计专业校外实习现状
(一)校外实习名额受限
由于种种原因,愿意接受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参与实习的企业在减少,从而导致会计专业实习基地日渐减少,即使有单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积极配合的也较少。一方面,受会计专业自身的学科限制,学生不能为企业解决核心的科研和技术问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共创的实践基地较少,企业的会计工作岗位相对于其他专业岗位较少,一个企业能够为学校提供的校外实习名额非常有限。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会计专业学生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有限的实习名额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实习需求。参与的企业少,争取到的实习名额有限,满足不了所有学生实习的需要,这是高校在校外实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名额分配方面,部分高校方法欠妥。由于在校学生家庭情况差别较大,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父母、亲戚、朋友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而家庭情况较差的学生,自己很难找到实习机会。有些学校在分配名额时,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浪费实习名额的情况,不能把实习名额真正分给需要的学生。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会计本科专业的校外实习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学校积极联系企业,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机会,一些常年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也愿意为学校提供实习机会,但企业会计岗位数量有限而学生数量在不断扩张,要求大部分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能够获得良好实习机会的学生并不多。另外,校外实习时间多安排在大学毕业前,学生忙于寻找工作,在没有合适实习机会的情况下,毕业生更倾向于把精力投入到就业方面,从而造成会计专业校外实习的形式化。
(二)校外实习内容空泛
基于财务信息的保密性,多数企业不愿让实习学生真正接触企业的财务信息,再加上担心学生不当操作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学生在实习时只允许在旁边观看,很少有进入企业财务系统亲自操作的机会,企业最多会拿出一些装订好的凭证让学生翻阅。随着会计核算软件的广泛应用,大多数企业都实行了电算化会计,会计岗位分工明确,学生只能看到部分操作界面,而不能进行深刻体验,无法理解其中数据的来龙去脉,实习中观察到是零碎的、表面的知识,难以形成系统的认识,也无法培养未来工作所需的操作能力。因此,大多数的实习只是让学生对企业情况及其核算体系有个大致的了解,内容不够深刻,只停留在表面上,难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
(三)校外实习监管不到位,效果欠佳
由于实习单位实习容量有限且不够配合,再加上实习经费紧张,校外集中实习难以为继,因此,高校会计专业多采用以学生个人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分散实习为主体、以学校联系实习单位进行集中实习为补充的实习方式。在分散实习的方式下,实习过程没有学校参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专业方面的问题时不能及时与教师沟通并解决,而且在一些会计核算和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实习,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学校对学生的实习过程也很难监管,一些学生没有真正参加过实习,而是抄袭实习报告交差。
在集中实习方式下,由于指导教师人数有限,难以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管,而且大多数实习指导教师不仅有实习指导任务,还承担着其他教学和科研任务,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全过程监管,只能依靠实习单位承担评价监管责任,通过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表评价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单位由于没有监管学生的义务,不愿意监督管理学生实习,实习鉴定表通常内容笼统,实习单位不能准确地评价和监管学生,出现实习单位让学生自己起草、填写实习鉴定表,单位只负责盖章以应付学校和指导教师检查的问题。由于缺少运作良好的实习监管评价体系,校外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例如,有的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规定,毕业学生必须在实践基地进行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指导教师至少每月到实践基地进行一次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指导情况填写实习记录。但是,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有些教师由于自身原因,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认真指导,即使严格按规定做到了,每月一次的指导次数显然也是不够的。学生由于没有得到教师的严格监督和指导,在遇到困难不能及时解决的情况下,很容易失去实习的兴趣和信心,也很容易在实习中失去方向,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反而浪费了实习时间。
三、会计专业校外实习问题的成因
(一)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成因
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造成学生数量剧增,高校师资力量非常紧张,原有的实习基地已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而企业为保持正常的经营活动,也逐步淡出大学生实习活动,使得实习岗位越来越少。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有63%的企业认为不方便安排学生实习。为什么在校大学生找一个实习单位如此困难,笔者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实习单位担心学生实习妨碍正常运营,降低企业效率,增加额外负担,泄露商业秘密。实习学生是新手上路,在参与企业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错,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实习单位参与到高等教育中却不能从中获得切实利益,故积极性不高。因此,如何从经济上调动实习单位的积极性,能否给予其物质和经济上的激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担心“为他人做嫁衣裳”。部分实习学生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单位进行实训学习,实习单位也积极配合,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和实训指导,由此,学生的实操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实习单位也想留用此生。但在校外实训结束后,学生跳槽到其他单位,这是实习单位最不愿意看到的,故而实习单位对于大学生校外实习不热心接待、安排。
3.担心实习学生难以管理。部分实习单位认为,实习生并非自己的员工,不便于管理,对学生实习期间在实习单位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付不起责任,故不愿提供实习工作岗位。
4.法规不健全。我国关于企业参与高等教育的规定不系统、不完善,缺乏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如未规定实习单位对高等教育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把企业参与高等教育规定为强制性、必须完成和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惩罚措施更无从谈起,企业在得不到更多利益且没有相关政策约束的情况下,不愿意为高校的实习工作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二)校外实习跟踪不到位的成因
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学校只看重最后的实习报告和实习鉴定表,不对学生的实习内容和实习过程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跟踪。
1.教师的教学及科研任务繁重。学生在进行校外实习期间,很多教师会抓紧开展一些平时没时间顾及的科研项目,从而减少了对学生实习过程的了解和跟踪。
2.学校对校外实习重视不够。学校没有制定合理的校外实习管理制度,只是把学生交给实习单位,至于实习单位具体怎样安排,学校不多过问,对于学生的实习情况更是没有校企共同商定的详细计划,学校不与企业共同磋商,企业对此也就缺乏积极性。
3.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对学生的实习提供有益的指导意见。高校教师大多注重理论研究,而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学校也没有把实践经验作为教师招聘和考核的重要标准。因此,能够指导学生实习工作的教师不多,不能及时对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跟踪和指导。
(三)传统校外实习体系局限性的成因
1.校外实习多安排在全部专业课程结束后,缺少针对具体专业课程的实习安排。根据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专业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胜任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工作以及相邻专业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专门人才。会计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会计电算化、审计学等,每门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不同,实践方面的要求也就不同,如果不能在每门课程结束后有针对性地安排校外实习,只依靠课堂上的教学和学校的模拟实践,很难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2.校外实习的目标定位与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与高职高专的“核算型”培养目标相区别,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于高层次的分析型人才。但是,传统的校外实习只重视对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应用能力的层次性。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只要求学生掌握会计部门各岗位的实务操作,实践内容以核算型为主。高校的理论教学主要集中在会计管理方面,校外实践教学却停留在会计核算上,导致校外实践教学与校内理论教学油水分离。另外,传统的校外实习是以验证性实习为主,主要按实习计划和会计核算的理论流程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很难接触到高层次的会计实践。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育,主动学习的意识薄弱,面对陌生的实习环境不知从何处发现问题,而实习单位由于自身工作任务繁重,也无暇顾及学生,导致实习效果很不理想。
四、改进会计专业校外实习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单位参与高等教育的积极性
大学生实习制度的推行,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地方政府应引导和促进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明确大学生实习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常规性,鼓励企业特别是高新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
1.在政策上明确企业参与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应该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为培养实践型人才做出贡献。对于有实力但不积极参加的大型企业,要采取惩罚措施,可以将接纳大学生实习的情况与企业的评级挂钩,纳入优秀企业评选条件,也可以作为企业享受政府扶持和税收优惠的必要条件。
2.充分利用经济激励手段,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可以利用教育费附加税这一经济杠杆,对于接纳学生实习且校企合作力度较大的企业免征教育费附加税;反之,则征收较高的教育附加税,收取的这部分税收专门用于改善高等教育的实践环境。还可以按人头给接收大学生实习的企业或单位配发一定的实训经费,最好根据学生平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把实训经费按梯次划分,只有学生到企业参与了实训学习,企业才能获得该项经费。
3.高校应积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高校应充分利用大学生实习的机会和高校的智力资源优势,组织师生团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高校可组织优秀师资为企业的会计人员提供教育培训,使企业能在接收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受益。同时,需要用人的企业可以把接收大学生实习与人才选拔结合起来,把人才招聘提前到学生实习环节,直接在实习生中选拔优秀人才,以节约招聘费用和新员工的岗前培训费用。实习生虽然没有行业和工作经验,但有很大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意愿,可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理念、新方法,这对企业来说无疑也是很宝贵的资源。至于企业最为关心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可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泄密责任追查制度来规避实习过程中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对于学生实习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实习效果、安全生产等问题,可由企业与高校协商,提出原则性、指导性的意见,以实现企业与高校共赢。
(二)加强对校外实习的跟踪管理
校外实习不同于课堂教学,其组织和管理难度较大。在学生校外实习期间,学校应加强跟踪管理。高校的实习指导教师要深入实习单位,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情况。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应以学院为主成立实习领导小组,或以实习单位为主成立实习指导小组,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学生向指导教师签订实习责任书。实习责任书中应列出实习期间的纪律要求和实习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这可以加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纪律约束,有助于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学校与实习单位的业务联系。应由学校和企业成员共同组成专家委员会,制定培养目标、模式和计划,聘请企业的专家和富有经验的员工为客座教授或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颁发聘书,并为其提供适当的报酬,从而更好地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指导。
4.建立网络信息平台。网络信息平台可为学校、企业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使学校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在实习中发现问题也可以及时与同学或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提高实习的效率。
(三)创新校外实习体系
1.针对有关会计专业课程安排校外实习。对于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要在每门理论课结束后在校内实践的基础上安排校外实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例如,在《成本会计学》课程结束后,学校应选择在成本核算方面有创新、有成果的企业,派送学生深入企业成本核算环节,通过成本会计实践,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务操作完美结合,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会计实践体验,还可以通过企业成本核算的示范性、先进性,为教师调查和收集成本核算案例以及进行实践教学提供帮助。同时,通过成本会计企业实践,可以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能力过硬、上手快的实用性技能人才。
学生在完成《基础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学习之后,学校要将校内的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学校应与各个行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如银行业、建筑施工业、房地产开发行业、商品流通行业等。每个行业的会计实务是有区别的,通过把学生分到不同的行业进行实习,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拓展其思路,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校外实习,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国家颁布的新会计规范以及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接触具体实习单位的财务软件,有利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找出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明确自己应该补充哪些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专业能力。
在《管理会计学》教学中,一般没有安排专门的管理会计实验课程,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需要。笔者认为,进行《管理会计学》校外实践,是管理会计理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管理会计学》校外实习形式可根据管理会计的学科特点,循序渐进地安排校外实习内容。例如,首先从认识成本开始,安排学生收集实习单位的成本资料并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区分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结合管理会计理论教学的内容并选用一定的方法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加深学生对成本的认识。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成本—数量—利润分析和利润规划。再如,可以安排学生先进行专题社会调查,对实习企业在管理会计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写出专题调查报告;也可以利用校外实习或毕业实习时间进行管理会计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在调查和撰写报告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管理会计基本信息,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定位于培养高级会计应用人才,努力提高校外实习的运行层次,建立与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校外实习体系。
(1)合理制定校外实习计划,充分体现会计的管理活动本质,增加会计管理实践的要求。如结合实习企业实际,制定合理的资本结构管理方案及动态调整系统;对实习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系统分析,给出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意义的建议;与实习企业管理层进行沟通,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阶段,确定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及实施方案;将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分析、财务竞争力分析、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制度设计等知识应用于企业实践。当然,上述每项内容在具体落实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序推进。显然,沙盘实战演练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探索新型校外实习学习方式,建立以综合式、探究式为主体,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补充的现场教学模式。应鼓励学生利用所学会计专业知识及跨学科的管理经济类知识,对企业会计管理进行实践创新,把书本上的会计管理理论应用到企业中去。同时,应回归集中实习,定期总结。集中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相互启发,从而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教师的指导,针对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落实实习计划,实现实习目标。显然,集中实习更有利于高层次管理型实践的开展和主动性学习目标的落实。
(3)聘请实习企业的首席财务官(CFO)为学生做专题讲座。这种讲座从时间上看,一般划分为三个层次:实习前期、实习中期、实习后期。前期讲座有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企业会计工作的全貌,引导核算型实践的全面展开;中期讲座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调整校企双方的期望偏差,引导管理型实践的开展;后期讲座有利于对实习环节和单位会计实践进行总结、建议和展望,达到校企双赢。
[1]杨鹃.会计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商业会计,2012(15):33-35.
[2]刘浩洋.财务会计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商业文化,2012(2):105.
[3]李平,俞琴,王索义.会计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及其启示[C].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责任编辑:高巍]
Approach to the Practice Problem of Accounting Major Students
WANG Dong-sheng
(School of Accounting,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Taiyuan 030031,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ies,the problem and the reason of accounting major students that practice outside college.In author’s opinion,it is important to the colleges to be based on practice,an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following three measures,motivating the positivity of corpo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taking part in high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regulation to practice and innovate internship training outside schools.
accounting majors’internship;the practice system outside schools;practice regulation
G642.44
A
2095-106X(2013)02-0025-05
2013-05-07
王东升(1970-),男,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是财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