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读者——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013-02-15李庆文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济南250002
●李庆文(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图书馆, 济南 250002)
如何方便读者虽是个老话题,但只有常谈才能常新。要做到方便读者,由大处着眼,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考虑;由细处入手,可以在多、快、好、省上下功夫;而落实到图书馆的具体工作中,它又贯穿于信息资源建设、组织、保管和服务的全过程。
1 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如何方便读者
1.1 多——即信息资源种类齐全、载体多样、数量充足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如同一部百科全书,内容广泛多样才能满足各类读者的不同需求。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全面搜集各个学科、各种载体的印本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供读者选择,力争让“每个人都能得到他或她的书”。[1]当然,广泛搜集文献并不是说见书就买、是书就要,而是要根据本馆的性质和任务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1.2 快——及时搜集和发布文献出版发行信息供读者参考
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及时了解文献的出版发行信息拓宽了渠道、增强了时效。图书馆应紧密跟踪文献发行动向,第一时间将文献的出版信息提供给读者,以便他们将其中的好书推荐给图书馆购买。
1.3 好——信息资源内容丰富、实用可靠,能够基本满足读者需要
图书馆是一个公益性文化机构,对社会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因此,其收藏的信息资源在内容方面应该是一个科学实用、结构合理、健康向上、特色鲜明的完整体系;在形式上,应该精挑细选那些印刷精美、装订牢固和设计美观的文献。
1.4 省——就是花最少的钱、用最短的时间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
这就要求图书馆合理安排经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力争以最少的文献量涵盖最多的知识信息,以缓解文献入藏的有限性与读者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同时,图书馆还要选择那些信誉好、资质优良的文献供应商进行合作,以便保证所购文献能够准时到馆和读者的及时利用。
2 信息资源组织方面如何方便读者
2.1 多——以“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1]278为目标,全面而深入地揭示文献的内在特征和外部特征,为读者多方面了解文献提供帮助
这就要求文献分编人员具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积累、科学文化修养和一定的操作技能,设身处地地为文献的利用和管理着想,不厌其烦地如实描述和不避其难地多角度反映文献的各种特征,并通过设立尽可能多的检索点,达到“一索即得”的检索效果。
2.2 快——指文献分编加工的时效性
为了使进馆文献尽快和读者见面,分编加工工作在自力更生的前提下,不妨借力“外援”的帮助:一是参考某些权威大馆(像国家图书馆等)的书目数据;二是引进图书供应商的人员帮助加工;三是加入联合编目组织(如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等),实行联机合作编目。但利用“外援”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注意所引用数据同本馆原有数据在著录风格上的一致性;二要加强对书商人员分编加工的指导与检查,严把质量关。
2.3 好——分编质量高,编目产品好用
读者要在收藏有几十万册甚或上百万册的图书馆中迅速找到某一特定文献,必须借助高质量的书目检索系统进行“定位”,然后“按图索骥”。因此,编目工作只有提供科学、简明、准确、醒目的分类排架标识(即通常所说的分类索书号),才能方便读者按类获取文献。
2.4 省——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编目效益,应该是编目人员追求的目标之一
在工作中,编目人员要时时处处树立节约意识——小到一个书标大到整个书目检索系统,养成节约习惯——既要把工作干好又要想方设法把各种费用降下来,从而把省下来的资源用到信息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上。
3 信息资源典藏保护方面如何方便读者
3.1 多——在有限的馆藏空间里储存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并确保这些信息资源安全可用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彻底摒弃传统的互相分隔的书库概念,代之以楼层为单位,在一个建筑平面上实行大开间布局,即将不同类型(如图书、资料、报纸、期刊等)、不同载体(如印刷型、电子型、网络型等)的信息资源按内容(如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等)集中,相互之间无隔断围挡,而通过存放信息资源的不同式样的用具(如书架、报刊架、光盘柜、微机等)自然区分开来,形成如同会展中心(或购物超市)的不同展位一样的布局模式。如此布局,既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又有效地扩大了读者利用信息资源的自由度。
3.2 快——指将分编加工后的文献及时典藏到位,不滞留不积压
为了给读者利用新到文献提供方便,许多图书馆都设立专区专架,将新入馆的或新加工的文献单独陈列,这不失为“便民之举”。因为一则某些文献的内容(如时事政治、计算机科学等)是有时效性的,一旦延迟上架就很可能失去了利用价值;二则绝大多数图书馆都是按分类排架的,而新分编加工的文献一经按类散入各个书架,实如水滴入海沙粒进荒漠,增加了读者查找的难度。
3.3 好——文献排序有规律可循,内容相同和相近的信息资源相对集中,便于读者因类求书、有序利用
为此,图书馆需做好以下工作:(1)科学排架。即“按图书分类顺序排成连续路线”,既要防止出现“见首不见尾”或“掐头去尾”式的排架,更要避讳相互错杂混排。(2)便于进出、取用和浏览。图书馆的各种设施(包括阅览桌椅、微机桌椅、文献架等)摆放合理,进出自如;各种信息资源触手可得,取归无碍;阅读时光线充足,随架浏览时尽可能减少仰视和俯视的角度。(3)保护措施得当,修复工作及时。存得好才能用得好,应做好防火、防水、防光、防鼠虫、防丢失等安防工作以及破损文献的修复维护工作。
3.4 省——不断优化馆藏信息资源,使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效用
(1)按书龄长短和利用率高低划分收藏区域,即将书龄短、利用率高的文献存放于显著位置,而将书龄长和利用率低的文献进行密集保存,以节省空间。(2)“馆藏瘦身”,即通过剔除无收藏价值、利用价值和因污损严重而无法继续流通使用的文献,以腾出更多的空间容纳更新更好的文献。(3)提取多余复本(例如超过三册)文献另行收藏,以求用最少的空间容纳最大量的文献,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
4 信息资源服务方面如何方便读者
信息资源服务就是以最便捷的方式,将各种最新最好的知识信息提供给最需要的读者。
4.1 多——主要包括服务时间多、服务项目多、服务人数多等
(1)服务时间多。能像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那样实行“365天,天天开馆”当然最好,如若不能,至少应保证工作时间正常开馆,而不应以种种缘由为借口致使开放时间缩水。(2)服务项目多。服务项目的多寡反映了一个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服务项目多,图书馆不但能极大地方便读者,也会有力地吸引读者。相反,服务项目少或服务项目单一,图书馆的路就会越走越窄。(3)服务人数多。图书馆的服务人数越多,就越能彰显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所以,科研系统和高校系统的图书馆应不断更新办馆理念,最大限度地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创造条件,扩大服务范围,争取早日向社会公众开放。
4.2 快——对读者提出的文献、知识和信息需求反应快,满足及时
(1)简单易行才能快速高效,所以,图书馆服务应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限制条款,多些便利条件,把图书馆的门开得大些再大些,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浸润书香,徜徉于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使信息资源得到既快又好的利用。(2)在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要通过“读者指南”类的方便性措施,降低使用的难度,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3)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把文献提供时间、信息传递时间、咨询解答时间等降至最低,提升服务的时效。
4.3 好——这可以从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环境和设施等方面来衡量,是一个从软件和硬件来检验图书馆服务效果的标准
(1)要想服务态度好,就要多做换位思考。服务态度热情、待人平等,可以缩短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读者愿意接近你并接受你的帮助;服务方法得当,可以使读者少走弯路,如期实现既定目标。(2)信息资源服务要想获得满意的效果,就必须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使他们全面地了解馆藏资源,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读者的身份特点和阅读兴趣,进而有的放矢地提供服务帮助。(3)要想提升读者的满意度,就要从内容到形式、从软件到硬件全方位满足读者需求。为此,装点好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使读者感到典雅舒适、赏心悦目;配备电话机、传真机、复印机、阅读设备、网路设备、饮水机、取款机等辅助设备,使读者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相关的技术服务;设立存车(存包)处、交流休闲区、餐饮服务区等辅助区域,为儿童、残障读者提供特殊设施,各个功能区标识齐全、操作使用提示明白易懂、行走路线安全畅通有导引。经过种种努力,真正使图书馆达到零门槛进入、无障碍使用的目标。
4.4 省——突破时空限制,为读者提供及时到位的服务
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帮助读者在不能直接到馆或图书馆闭馆期间利用图书馆,例如,利用网络发布《新书通报》,使读者及时了解图书馆的上架新书,利用电话或手机短信方式解答读者咨询等;通过交通工具帮助读者就近利用图书馆,例如,设立汽车移动图书馆,送书进社区、进连队、进车间、进工地等,使读者省时省事、省心省力。一句话,要本着方便让给读者,麻烦留给自己的精神,对读者需求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努力实现个性化、人性化、精细化服务。
[1](印)布·拉·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法则[M]//袁咏秋,李家乔.外国图书馆学名著选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