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纹识别系统教学工作探讨

2013-02-15左琦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指纹公安

左琦

(河南警察学院刑事技术系,河南郑州 450046)

指纹识别系统教学工作探讨

左琦

(河南警察学院刑事技术系,河南郑州 450046)

当前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指纹识别系统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和完善。我国大多数公安院校引进了指纹识别系统并开展了教学工作。探讨信息化条件下指纹识别系统教学工作中的课程性质、教学模式、运行环境、学生能力培养、师资水平、教材建设等问题,对这门新兴的公安技术课程有建设性意义。

信息化;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公安教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国公安机关陆续建立了大型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以下简称指纹系统)。指纹系统的建设改变了指纹应用的模式,是刑事技术工作领域的一次革命。短短10余年,指纹系统已成为各类刑事案件侦破的重要手段。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公安机关建立了警综平台、八大数据库,各地建立了近百个小型数据库,公安信息应用从管理向实战转变,出现了网上办案、异地查询、线索查证等新兴办案模式。指纹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中的一环,相关的工作有:现场指纹的扫描、编辑、检索、鉴定,样本油墨捺印指纹、扫描、输入,活体指纹的采集、传输,指纹图像信息、文档信息、条码信息的综合查询比对等。指纹系统应用涉及的警种由原来的从事现场勘查的刑警到治安、监管、外事等多个警种。公安信息化建设拓展了利用指纹系统破案的途径,指纹系统成为公安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从2002年开始,全国公安院校陆续购置指纹系统,形成教学的物质条件。运用指纹系统进行教学,将现代公安科技引入课堂,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的结合[1]。在当前公安信息化条件下,根据教学实践谈几点指纹系统教学工作的思路。

一、指纹系统课程性质依据专业不同有所区别

课程性质是对一门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定位,大体上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包括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课)等。在公安院校指纹系统课程一般是作为专业课来讲授的。以河南警察学院为例,2006年在省公安厅、北京海鑫科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学院建立了指纹自动识别实验室。利用2台服务器、50台查询终端,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模拟查询模式的局域网系统。2008年指纹识别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28课时,面向刑事技术专业学生开设。之后由于实验室搬迁等,指纹系统课时压缩,相关内容放在手印学或痕迹学中介绍而不再单独设课。这样的课程安排是把指纹系统作为专业课中的一个章节,只针对刑事技术专业设置,其他专业不涉及指纹系统的内容。另外由于刑事技术专业学生数量有限,指纹系统课时少,造成设备闲置,甚至设备被挪用,高科技的指纹系统在公安院校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指纹系统课程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确定不同课程性质。对刑事技术专业,该课程是一门专业主干课,需要学生全面掌握指纹系统应用的各个环节,如活体指纹采集、油墨指纹扫描,现场指纹扫描、编辑、比对、检验、鉴定,同时能做到以指纹系统为出发点,依托公安信息网发现嫌疑线索、提供嫌疑依据、确定嫌疑人活动轨迹直至抓获嫌疑人。对侦查、治安、交管等公安专业,该课程是一门专业拓展课,需要学生掌握活体采集嫌疑人指纹的方法和步骤,确保能采集到一枚清晰、完整、不变形的指纹图像,并能进行一定的比对检验工作。对法律、文秘等公安院校的非公安专业,该课程可以以讲座的形式出现,使学生了解指纹系统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在实战中具备必要的应用意识。

二、指纹系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训并重

不同的课程性质有不同的教学模式,这里仅把指纹系统教学作为专业课来讨论其教学模式。指纹系统具有技术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中大多突出精讲多练、向实验教学倾斜的思路。有的学校采用实验型一体化教学模式,淡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差别,将所有教学内容都安排在实验室[2]。

笔者认为该课程虽然应用性较强,但不能没有理论支撑,没有理论支撑的课程是没有生命力的。指纹系统教学在突出实战应用的基础上,还需一些基础理论的讲解,如指纹系统识别的原理、活体捺印的原理、指纹比对算法的原理等。只有掌握指纹系统基础理论,才能使学生了解系统的核心功能,实践应用时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发挥系统作用。安排课时比例时可以按照理论与实训为1∶1或1∶2的比例设置。在对指纹系统熟练应用后,可以进行实战模拟训练,如通过指纹查询“会战比赛”、指纹假特征的搜寻、指纹纹型数据统计等相关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战感。

三、以指纹系统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公安院校多以培养大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动手能力强、上手快,但发展后劲不足。当前信息化社会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加之犯罪嫌疑人的智能化、流窜化、反侦察意识的提高,单一的一项技术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

指纹系统是公安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节点,利用指纹系统可以进行相关信息的汇集、分析、处理。指纹系统教学不应是单纯地教会学生在计算机上比对指纹,它是一门综合应用公安信息系统,使学生形成发散思维的教学平台,在指纹系统教学过程中能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个人的可持续性发展。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首先树立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指纹信息采集的自觉性、规范性和信息使用的主动性。其次使学生全面掌握指纹系统的功能,指纹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涉及前台编辑、查询技术,后台数据库管理技术,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训练必不可少。再次通过警综平台进行网上作战、信息研判。如在通过指纹系统查中犯罪嫌疑人后,立即通过公安网案件信息库查询是否有同类案件,分析嫌疑人活动轨迹,并在嫌疑人可能到过的地区进行案件串案、查证,或者通过旅馆业信息对嫌疑人同籍、同行、同住人员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团伙作案、流窜作案等。

四、营造良好的指纹系统运行环境

各地公安院校的指纹系统建设,有的模拟省、市、县三级运行模式,有的可以直接连入公安网查询,有的从实战部门拷贝一些指纹数据进行查询比对等。较之实战部门的指纹系统,公安院校的指纹系统运行不稳定、不成熟,系统版本较低。新形势下指纹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设备,要想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运行环境很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的公安应用实训平台和专门的指纹系统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下、真实的系统中完成指纹查询、网上作战、信息研判等训练[3]。如根据系统终端数量建立小型局域网,模拟公安实战建立查询模式;模拟派出所、看守所、拘留所、刑警队等建立多点活体指纹采集终端;对指纹系统查中的嫌疑人进行人口信息核对,利用案件信息系统进行嫌疑人活动轨迹分析,通过指纹系统串查进行精确并案。随着指纹系统在公安院校的成熟、规范应用,可以提高系统软件的版本,提高运行速度、扩大库容量等。

五、切实提高教学师资的数量和质量

指纹系统教学工作对师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师资的数量方面。以实训为主的课程,一般25人或50人应配一名教师,而教学实践中师生比往往过低。以河南警察学院为例:2011级公安专业学生1800人,其中刑事技术专业学生300人,而该课程授课教师只有2人。另一方面是师资的质量方面。该课程教师应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指纹编辑、分析、检验能力,信息研判能力等。而公安院校教师多数缺乏公安实战经验,授课大多纸上谈兵,更无法在公安信息化的框架下,进行指纹信息深度研判,课程仅停留在指纹系统本身应用的层面而无法深入。

在引进教师或聘请公安一线民警来校授课以保证师资数量的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师资的质量。首先教师到公安一线进行锻炼、熟悉公安业务。如深入了解公安机关依托公安信息网,刑侦、刑事技术、信息通信、治安、户证、监管、交警等多警种有机配合的破案模式。其次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指纹系统课程包含不少跨学科的知识,如信息研判知识、数据模型知识、计算机知识、指纹基础知识、图像处理知识等,任课教师只有及时补充相关知识结构中的不足,才能适应教学任务。再次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开拓视野,充分挖掘指纹系统的功能,如总结系统查询新方法,挖掘后台数据库破案新途径,建立指纹系统网上作战新思路等。

六、组织编写指纹系统教材

教材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课程,指纹系统教材存在不成熟、不规范的情况。现阶段我国公安实战部门使用的指纹系统有北大高科、东方金指、海鑫、日本NEC等,为适用不同系统的操作界面、核心算法的特点,编制的教材各有侧重。有的根据公安部制定的指纹系统工程技术标准、指纹基础技术规范、指纹信息管理规定等汇编成教材;有的根据指纹系统厂商的技术参数、系统管理操作手册编制教材;有的根据实战经验自编教材、讲义。不同教材造成学生掌握的指纹系统的内容有所不同,许多通过招警考试到外省就业的学生,还需时日与精力重新学习当地警方使用的指纹系统,无法实现公安专业课程与公安实战的无缝对接的要求。

组织公安实战部门和相关院校编写指纹系统教材,介绍指纹系统的结构、原理、功能、工作流程、操作程序、查询技巧,及指纹系统维护、数据库管理、不同系统的特点及实训操作应用等内容,教材既可以使在校学生了解指纹系统基础知识、不同系统的特点,掌握不同系统的操作应用技巧,也可以成为在职民警(实践中有些系统使用人员并非痕检技术人员,往往需要查阅资料、长期摸索与实践,才能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培训、自学的教材。相对统一的教材可以规范公安院校指纹系统课程教学,为不同系统间的共享提供平台。

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指纹系统应用于教学将会逐渐成熟,课程设置将会越来越完善,逐步实现与公安工作的无缝对接,使公安院校指纹系统教学工作成为公安实战的有力后盾。

[1]欧阳长青,黄厚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在痕检教学中的应用[J].刑警与科技,2011,(7).

[2]欧阳长青.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8,(7).

[3]靳慧云.大情报信息下公安院校学生信息应用意识与能力及培养[J].河北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3).

责任编辑:仪宏斌

On the Teaching of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Zuo Qi
(Department of Forensic Science,Henan Police College,Zhengzhou 450046,China)

At present,the application of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is becoming mature gradual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e informationization.Most police colleges in China has introduced this system and started teaching it.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the probe into the course nature,teaching mode,running environment,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teachers’level and textbook composition means a lot to this new course of forensic science.

informationization;automatic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teaching of the police

D631

A

1009-3192(2013)06-0121-03

2013-09-20

左琦,女,硕士,河南警察学院刑事技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痕迹检验。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应用’的课程建设与规划”(项目编号:JG11DB3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指纹公安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像侦探一样提取指纹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基于自适应稀疏变换的指纹图像压缩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