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2013-02-14黄丽君
黄丽君
(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 300350)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容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其特点是出现错误使用的可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为了确保患者能及时用药,科室常常备用一些高危药品,而护士作为临床药品的保管者和直接使用者风险暴露概率高[2],如何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能力,确保患者安全是护理管理者重视的问题。2012年10月至12月我院针对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问题提出的原因
2012年6月,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三甲评审标准要求,结合本院特点,罗列了本院3个级别75个高危药品目录。6月之前我院高危药品只有4种:氯化钾、高浓度氯化钠、硫酸镁、胰岛素,这些药品固定放在药柜单独一层,全院护士均知晓。之后在7月,8月,9月护理部、药剂科每月质控检查中发现多个科室有高危药品存放缺陷,根据医院新下发高危药的制度、分类、药品名称、标识、放置要求及所在科室的高危药种类、名称的要求,仅有20.4%的护理人员知晓高危药品的种类。
2 存在问题
护理部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对存在问题进行成因分析。
2.1 管理因素
2.1.1 缺乏完善的药品安全管理体系,医院虽有护理部和药剂科的检查,只是流于形式,不够重视高危药品的管理,各科室也没有专门的质控员负责。
2.1.2 更改高危药品目录后,医院没有进行此方面的培训与考核,目录发到科室,大部分病区护士长也没有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
2.1.3 高危药品种类增加后在原位置摆放不开,储存不规范。
2.2 人员因素 备用药使用后未及时补充,剩余药物没有放回原处。大部分医护人员均缺乏高危药品相关知识,警惕性不高。护士不能主动学习新知识新要求,安于现状。
2.3 计算机系统缺陷 计算机系统没有医嘱最大剂量核查和警示功能,药师对高危药品处方缺乏干预审核程序和制度。
3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3.1 健全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3.1.1 成立医院、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小组 建立医院和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小组,医院成员有护理部主任、药剂科主任、病区护士长和临床药师,其职责是制订高危药品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每月对各病区的高危药品管理进行检查,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负责高危药品的相关知识和管理规定的培训与考核。病区成员有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组成,根据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进行科内的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科内护士进行高危药品使用流程的培训与考核,督导护士按照要求正确执行,引导患者主动参与用药过程。
3.1.2 按照高危药品目录,各科室均建立基数档案 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目录分为A、B、C级高危药品:A级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如盐酸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钾、高浓度氯化钠、胰岛素等35种;B级高危药品是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如低分子肝素钠、肝素钙、顺铂、卡铂等40种;C级高危药品是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如格列吡嗪、痰热清、血必净等20种。按照高危药品目录,各科室建立基数档案,把自己科室的种类、基数罗列出来,班班交接。
3.2 全院统一标识,严格存放要求 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分开放置,由于种类增加,在药品柜内专门订做了阶梯式的药架,在药架上贴上全院统一的标识。有低温贮存要求的则放置在冰箱指定栏内。药名相近或相似字体相似、包装相似的药品不能存放在一起,分别在外包装上用贴上全院统一的看似、听似还有多种规格的标识。
3.3 高危药品的管理 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效期最近的贴上红色圆点。在药柜、冰箱、抢救车均贴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对病区高危药品实行五定:定品种类、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并且将高危药品的管理纳入每月质控检查考核中。
3.4 双人核对,准确给药 护士执行高危药品医嘱时有明显的粗斜体字警示信息,护士对医嘱有疑问时,及时向医生提出,不盲目机械执行,不擅自更改医嘱。实行双人核对制,包括医嘱核对、治疗卡核对、配药前后核对,双人核对无误后签全名。高危药品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3.5 利用计算机设置屏障[3],完善发药流程 全院高危药品统一标识,维护药品字典库,处方、医嘱单、摆药单以加粗斜体字显示,以区别于其他管理药物。药房发放高危药品时用专用包装袋打包并粘贴高危药品标识,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高危药品时设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3.6 组织培训与考核 护理部协同药剂科组织全院高危药品药学知识讲座,在护士站电脑上增加药物咨询软件,便于护士在工作中学习和查询高危药品的药理作用、给药方法、配伍禁忌等,使护士掌握更多的药物知识,不再盲目地执行医嘱,对有问题的医嘱及时提出质疑,建议医生修改不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另外病区护士长通过晨会提问,加强记忆,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护理人员提高了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并处理用药缺陷。
3.7 提高护士学习药学知识的主动性 护士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都与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密切相关。如果护士药物知识掌握不充分,既不能满足自己在用药过程中的需求,也不能保证对患者实施用药安全的健康宣教,因此,学习和掌握临床药物知识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需要,是提升护理质量内涵的需要,更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需要。我院临床药师定期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重点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我们全院范围内组织高危药品用药知识竞赛,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用药管理的文化氛围。
3.8 让患者参与给药的查对[4]在护士执行“三查八对”的基础上增加患者或家属查对,就是在给药前让患者或家属作为最后核对途径,询问并确认患者姓名,让患者或家属查看执行单或输液瓶上的床号、姓名、药名等,让患者或家属参与查对,得到认可后再发药和输液。认真履行高危药物风险告知流程,护士在使用前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潜在危险告知。
4 效果评价
按控制目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计划3个月后,高危药品规范存放率达100% ,高危药品的使用差错为零。91.2%的护理人员知晓新的高危药品的种类,医务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时的慎独性及警惕性大大提高,有效地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5 小结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把高危药品管理作为改进项目后,规范了高危药品的放置,全院统一标识,统一位置放置,全院统一发药、给药流程,利用计算机设置屏障,让患者参与给药的查对,从而提高了高危药品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了护士对高危药品识别、处理、用药观察等安全用药能力,也提高了护士抗护理风险的管理能力。
〔1〕贾勤,张晓英,朱红英,等.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5):366.
〔2〕谢建飞,丁四清,刘爱忠.用药环境重现在病房药品贮存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809-810.
〔3〕金丽萍,王宁,宁永金,等.加强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18.
〔4〕邵志伟,周瑞红,周燕,等.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管理在预防临床给药差错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