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3-02-14李恩萍

天津农林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麦蚜吸浆虫麦田

李恩萍

(天津市植保植检站 天津 300061)

天津市冬小麦每年10月初播种 10月为秋苗期 11月中旬至来年2月底为越冬期 3月份为返青期 4、5月份为主要生长期 6月中、下旬收获。小麦整个生长期一般要受到20多种病虫草危害 多在4、5月份发生 因此 该阶段是冬小麦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期 要做好麦蚜、小麦吸浆虫、地下害虫、小麦白粉病及小麦叶锈病等多种病虫害的防治。

1 秋季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秋季麦田发生的虫害以地下害虫为主 主要有蛴螬、蝼蛄及金针虫3种 发生期集中在10月份至翌年5月份 可造成麦田缺苗断垄 严重时可大大降低小麦产量。此阶段其它害虫已逐步进入休眠越冬期 基本不危害 白粉病和锈病等病害由于秋季温度低 也不会发病 因此 秋季应重点做好地下害虫的防治。

1.1 三种主要地下害虫的发生特点

1.1.1 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的总称 俗称土蚕或地蚕 天津市主要以华北大黑鳃金龟危害为主 该虫两年完成一代 以成虫或幼虫虫态隔年交替越冬。蛴螬在地下取食小麦根部 将根茎咬断 造成小麦植株死亡。成虫趋光性弱 飞行能力不强多在矮秆作物或杂草多的地块活动。

1.1.2 蝼蛄

蝼蛄是常见的杂食性害虫 天津地区以华北蝼蛄为主 3 a完成一代 以成虫和高龄若虫在地下越冬。蝼蛄是最活跃的地下害虫 成虫和若虫均可危害小麦的幼苗、幼根、幼茎及刚播种的种子 被害处常呈乱丝状。而且蝼蛄善于在土壤表层爬行 往来乱窜 形成纵横弯曲的隧道 架空土壤 造成种子不能发芽。

1.1.3 金针虫

危害小麦的金针虫有4种 天津市分布普遍的是沟金针虫。沟金针虫3 a完成一代 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越冬。金针虫咬食播下的种子 使种子不能萌发 咬食幼苗根部和地下部分 使幼苗死亡 造成小麦缺苗断垄。

1.2 地下害虫防治技术

1.2.1 秋播拌种

秋播拌种是确保小麦全苗、壮苗和丰产丰收的关键 是防治地下害虫最好的办法 并可以兼治部分虫害 预防病害的发生。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0.5 L加水2550 L 拌麦种250500 kg 堆闷46 h后播种。同时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用量为种子量的0.1% 可预防白粉病和小麦锈病等病害。

1.2.2 毒饵诱杀

用炒香的麦麸、豆饼或碎玉米粒10 kg拌入40%氧化乐果乳油100 mL 加适量的水拌匀 傍晚撒施于田间 用量(3 5) kg/667 m2也可以用50%辛硫磷乳油100 mL 兑水0.5 L 混入过筛后的细干土20 kg顺垄撒施。

2 四五月份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天津市冬小麦病虫草害多在4月份和5月份发生 发生种类除上面介绍的地下害虫外 主要还有小麦麦蚜、吸浆虫、小麦白粉病及小麦叶锈病等。

2.1 麦蚜的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技术

2.1.1 麦蚜的发生危害特点

危害小麦的蚜虫主要有4种 天津市以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为主 该虫终年在禾本科植物上繁殖危害 多在冬麦田的麦苗或禾本科杂草的基部越冬。来年春天气温上升后 越冬蚜在杂草上繁殖12代后 产生有翅蚜迁向麦田。麦长管蚜在小麦灌浆乳熟期进入繁殖高峰期 麦二叉蚜在拔节至孕穗期达到危害高峰。小麦蜡熟期 产生大量有翅蚜 陆续飞离麦田 迁向禾本科其它作物上继续危害和繁殖 并完成越夏。秋播麦苗出土后 大部分麦蚜又开始迁回冬麦苗上危害。小麦苗期 麦蚜多群集中在麦叶背面、叶鞘及心叶处危害 小麦拔节、抽穗后 麦蚜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危害。麦蚜以刺吸口器吸食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麦苗受害 轻则叶色发黄 生长停滞 分蘖减少 重则全株枯萎死亡 穗期受害则麦粒不饱满 产生大量空瘪粒 严重时麦穗干枯不能结实 大大降低小麦产量 严重时可减产30%。

2.1.2 麦蚜的防治技术

2.1.2.1 天敌的保护利用

麦蚜天敌资源非常丰富 如七星瓢虫、草蛉及食蚜蜂等 保护利用好麦蚜的自然天敌 不仅可较好的控制麦蚜危害 而且对后茬作物的虫害也起到一定控制作用。

2.1.2.2 农业防治

清除麦田内外杂草寄主 适时冬灌 早春耙磨镇压 对防止麦蚜在苗期的危害有很好的作用。

2.1.2.3 药剂防治

穗期治蚜要选用速效、低毒及低残留的农药。可选用2.5%氰戊菊酯50 mL/667 m2加80%敌敌畏乳油50 m L/667 m2兑水喷雾 也可用3%啶虫脒乳油100 m L/667 m2加80%敌敌畏乳油50 m L/667 m2兑水喷雾 或10%吡虫啉(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0 g/667 m2兑水喷雾。

2.2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技术

2.2.1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危害特点

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危害天津市小麦的主要是麦红吸浆虫 一年发生一代。2004年该虫首次在天津发现 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发生 已由次要害虫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 在天津市武清、宝坻及蓟县等区县发生较为严重。该虫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 4月上、中旬 小麦拔节期 随地温的升高 幼虫上升到土表破茧开始活动。4月下旬 小麦孕穗期幼虫进入化蛹高峰 5月中旬 小麦抽穗期 吸浆虫开始羽化 当天即可交尾产卵 卵经过5-7 d可孵化成幼虫。在小麦灌浆期和乳熟期 幼虫贴附于刚灌浆的麦粒上吸食浆液 危害麦穗。小麦腊熟期 老熟幼虫钻入土中越冬。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危害小麦花器 吸食正在灌浆的小麦籽粒的浆液形成瘪粒 而造成小麦减产 严重时造成绝收。

2.2.2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技术

2.2.2.1 小麦拔节前防治措施

用40%毒死蜱200 mL/667 m2或50%辛硫磷乳油250 m L/667 m2兑水2 L 喷在20 kg干土上 拌匀制成毒土施撒在地表 并同浇拔节水一同施撒。

2.2.2.2 小麦抽穗期防治措施

在小麦抽穗高峰期喷药防治成虫 效果最佳 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 mL/667 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 g/667 m2兑水喷雾防治 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 g加80%敌敌畏乳油50 mL/667 m2兑水喷雾。

2.3 麦叶蜂的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技术

2.3.1 麦叶蜂的发生危害特点

麦叶蜂在天津市一年发生一代 以土茧越夏 以蛹越冬 每年3月下旬 - 4月上旬成虫羽化 并将卵产于叶背主脉。幼虫4月中、下旬进入危害高峰期 幼虫取食叶片 造成小麦叶片缺刻 严重时叶片仅剩主叶脉。

近两年 由于天津市冬季气温偏高 土壤湿度好 非常适合麦叶蜂发生 使麦叶蜂成为小麦上危害程度仅次于麦蚜的害虫。天津市蓟县、武清区及宝坻区部分麦田近两年发生较重 对小麦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2.3.2 麦叶蜂的防治措施

2.3.2.1 农业防治

麦收后及时深耕 破坏土茧 杀死幼虫 降低来年虫源基数 危害高峰期利用幼虫假死习性 在傍晚时进行人工捕杀。

2.3.2.2 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应掌握在3龄前 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30~40 mL/667 m2兑水喷雾。

2.4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技术

2.4.1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危害特点

白粉病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各器官 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该病发生时 叶面出现1~2 mm的白色霉点 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 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 遇振动可飞散。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植株受害后 可致叶片早枯 分蘖数减少 造成穗数降低 同时千粒重下降。

2.4.2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技术

发病严重的地块应进行种子处理或于冬前施药防治。拌种 用种子重量0.2%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 按有效成份计 。喷雾防治应掌握在孕穗期 采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 g/667 m2可兼治黑穗病、条锈病及根腐病等。

2.5 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技术

2.5.1 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特点

小麦叶锈病病菌 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以菌丝体潜伏在叶组织内越冬 翌春小麦返青后 当旬平均温度稳定在10℃后 病菌即能顺利侵入新生叶片。主要危害小麦叶片 一般多在叶片正面 产生疱疹状病斑 少数可穿透叶片 造成小麦产量损失。

2.5.2 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措施

一是播期拌种 用种子重量的0.2%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 按有效成份计 二是发病初期 可用20%三唑酮乳油25 mL/667 m2兑水喷雾。

2.6 麦田杂草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2.6.1 麦田杂草的种类和发生特点

近年 天津市麦田杂草发生面积达7.33万hm2左右 种类主要以播娘蒿、荠菜、碱茅、雀麦及看麦娘等为主 不及时除治将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2.6.2 麦田杂草的防治技术

为做好麦田杂草除治 应做到早调查 早除治 采取人工除草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秋季可通过人工除草 对荠菜和播娘蒿等越年生杂草进行除治。另外秋播拌种对防治麦田杂草也有积极的作用 喷施农药除草应掌握在4月上旬 即对当年生杂草三叶一心期、越年生杂草新叶长出后即可进行防治。建议在以播娘蒿、荠菜、米瓦罐、灰绿藜、律草、地肤和酸膜叶蓼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 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 g/667 m2、10%单嘧磺酯可湿性粉剂15 g/667 m2或用72% 2,4-滴丁酯乳油 5075 mL/667 m2兑水喷雾 以看麦娘、野燕麦及莎引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或与阔叶杂草混生的地块 可选用6.9%精噁唑禾草灵浓乳剂 3040 mL/667 m2兑水喷雾 以碱茅为主的麦田用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 6080 g/667 m2兑水喷雾 以恶性杂草雀麦为主的麦田 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5 g/667 m2兑水喷雾。

[1]许均祥 农业昆虫学[M].陕西 世界园出版社 1999 140-153.

[2]倪汉祥等 我国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1993216-18.

[3]王秀英等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J].天津农林科 技 2005115-17.

[4]李令蕊等 河北省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践效 果评估[J].中国植保导刊 2011927-29.

猜你喜欢

麦蚜吸浆虫麦田
河南小麦麦蚜的发生与防治
侯马:召开小麦吸浆虫防治现场会
麦田吸浆虫无害化控制技术探讨
基于Allee效应的麦蚜种群捕食-食饵模型的分析与控制
不同杀虫剂对麦蚜的控制效果研究
南皮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真巧+好拌”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