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辩

2013-02-14胡朝阳

关键词:个人利益公共利益社群

胡朝阳

(贵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经常纠葛在一起,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公共利益优先于私人利益,还是私人利益优先于公共利益?对于这些问题,中西方思想家们给出了两种答案:一种秉持公共利益优先,强调公共利益本位;另一种则主张私人利益优先,甚或否定公共利益的存在,强调私人利益本位。

一、公共利益本位论

公共利益本位论是指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主张公共利益优先、私人利益处于从属和次要地位的观点,要求私人利益作出一定的妥协甚至牺牲。一般而言,强调整体主义价值观的思想流派一般都主张公共利益本位论。

(一)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公共利益本位论

在中国古代政治哲学视野中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公私关系。公的含义有许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含义就是“公”体现了一般的社会整体福利、天下百姓的福祉,“公”代表着公共利益。私则主要是指与个人、私人密切联系、具有私人属性的事物,私的最重要含义就是指私人利益。

《礼记·礼运》最早提出了“天下为公”的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吕氏春秋·贵公篇》对“公”的意义也做了很重要的阐述,“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故鸿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家大都把追求“公”作为自己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要求实现人民的福祉。而对于“私”则一般主张公私对立,立公弃私,对私加以贬低和抑制。贾谊在《新书·道术》中写道:“兼覆无私谓之公。”《伪古文尚书·周官》中也曾有记载:“以公灭私,民允其怀。”

因而在公私关系问题上,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是以“崇公”和“抑私”为基本取向的,强调以公共利益为本位,高扬公共利益的价值优先性。

(二)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公共利益本位论

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中,亚里士多德可以说是整体主义思想的先驱。其整体主义国家观认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要在城邦里生活,而城邦的目的就是实现“善”——公共利益,所以应该把公共利益摆在首位。“我们见到每一个城邦(城市)各是某一种类的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在它们自己看来,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1]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关系上,他主张公共善高于个人善,在价值取向上具有比个人善更优先、更完满的地位,“尽管这种善于个人和于城邦是同样的,城邦的善却是所要获得和保持的更重要、更完满的善”[2]。

中世纪哲学家阿奎那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他认为家庭、城市、国家的幸福是个人幸福存在的基础,个人的幸福必须从属于公共福利,每个家庭的幸福也必须从属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因而任何私人利益都必须从属于公共利益,所以他说:“社会的利益大于个人的利益,并且更为神圣”[3],“既然所有的人都是城市的一部分,他们非适应公共福利就不能具有真正良好的品德”[3]。在阿奎那看来,公共利益是具有优先性的,私人利益从属于公共利益;他还把是否遵从公共利益作为个人品德的内在要求。

法国思想家卢梭是社会契约论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关系上,前者优于后者,强调公共利益优先,主张公共利益本位。首先,他对“公意”和“众意”之间的区别做了阐述,认为“公意”是代表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而“众意”则是代表部分人的意志和利益的,“公意”优先于“众意”,要防止“众意”对“公意”的侵犯,如若不阻止私人利益对公共利益的侵犯,长此以往,国家共同体的存在就会受到挑战和威胁。其次,他认为公共利益包含私人利益,实现了前者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后者,因而公共利益优先于私人利益,“国家的体制愈良好,则在公民的精神里,公共的事情也就愈重于私人的事情。私人的事情甚至于会大大减少的,因为整个的公共幸福就构成了很大一部分个人幸福,所以很少还有什么是再要个人费心去寻求的了”[4]。在此,卢梭正是基于“整体大于部分”“整体涵盖局部”的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公共利益应当优先于私人利益。

(三)当代社群主义的公共利益本位论

当代社群主义在价值观上也是整体主义的,社群主义的社群概念源自于亚里士多德,他把“最高善”作为城邦的最大目标,因而社群主义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强调社群必须建立在成员的共同利益之上,以实现和完成共同善或公共利益为其最高目标。在两者关系上,社群主义首先主张公共利益超越私人利益,相对于私人利益,公共利益具有优越性,并把正义等同于社群的共同的善或是公共利益;其次,社群主义认为社群对于自我和个人具有优先性,把社群当作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规范和目标的实体,在社群中,每个人都把社群共同的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实现了公共利益,那么个人的私利、幸福也就涵盖其中,两者是相互包含的,但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优先,因为“城邦的目的既不是此善,也非彼善,而是这种善和这种善本身”[5],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种人类善可能是最善的生活形式。享受最善的生活即是享受繁荣,享受幸福”[5]。

二、私人利益本位论

与公共利益本位论不同,私人利益本位论强调一旦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应当以后者为本位,不能以前者之名要求个人牺牲自我的权利和利益,突出保护个体“原子式”的权利和利益。主张私人利益本位论的思想家一般在价值观上都以个体主义作为其理论的依据和出发点。

(一)孟德斯鸠的私人利益本位论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是主张私人利益本位论的早期杰出代表。他认为在财产关系当中,公共利益不可侵犯私人利益,个人利益不应该为公共利益让步,否则就是荒谬之极,“如果说,个人的私利应该为公共的利益让步,那就是荒谬背理之论。这仅仅在国家施政的问题上,也就是说,在公民自由的问题上,是如此;在财产所有权的问题上就不是如此,因为公共的利益永远是:每一个人永恒不变地保有民法所给与的财产”[6]。所以在两者产生矛盾的时候,孟德斯鸠认为不应该用政治上的强制力迫使个人利益屈服于公共利益,而是应该依据民法的基本原则,用平等的法律精神来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公共利益的实质就是要保护和实现个人利益,因而在这个意义上个人利益优先于公共利益。

(二)古典自由主义的私人利益本位论

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假设,并从该假设出发,构建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这种“经济人”假设在方法论上是个体主义的,即认为人性都是自私的,以追逐私人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并不以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问题上,他从人的利己心角度出发,认为每个人不论做任何事情都只是为了满足和实现自我的私人利益,但是在不自觉地追逐私人利益的过程中,会自动地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即公共利益。

(三)功利主义的私人利益本位论

功利主义强调私人利益的优先性,认为共同体的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离开个人利益的公共利益并不存在。边沁依据功利主义原理,根据利益主体的不同,把利益相关者的功利分为共同体的幸福和个人的幸福。在边沁看来,由于共同体只不过是一个虚构体,因此所谓共同体的利益并没有实在的意义,它只是单个个人利益的总和相加,离开个人利益是无法界定和理解公共利益的。“不理解什么是个人利益,谈论共同体的利益便毫无意义。当一个事物倾向于增大一个人的快乐总和时,或同义地说倾向于减少其痛苦总和时,它就被说成促进了这个人的利益,或为了这个人的利益。”[7]由于公共利益只不过是私人利益的总和,所以虽然边沁提出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衡量功利的一个重要标准,但这种标准强调的是单个个体的幸福,并不是强调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其本质仍是以个人利益为依归。功利主义的私人利益本位论认为,只有私人利益是真实的,公共利益只是私人利益的叠加总和,只有在个人利益得到真实地关照和保护下,作为个人利益总和的公共利益才能得以实现。

三、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公共利益本位论与私人利益本位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了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各自强调了公共利益或私人利益的重要性,在一定意义上都具有合理性。但两种本位论都以忽视或者牺牲对方来强调己方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看来是不正确的,它们只是从一般抽象的角度对两者进行比较和权衡,并未从唯物史观出发对两者关系进行历史辩证地解读。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非常重视利益问题,把其看作是思想的基础和前提,利益决定人的思想和观念形态,推动人的生产和生活,“‘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8]。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关系上,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从两者历史的产生过程中得出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关系的结论。

(一)私人利益的产生

需要是人的生命活动表现,是需求客体对需要主体的需求的满足和实现程度,它反映的是人对客观对象的一种依赖关系。人的需要的满足和实现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前提,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生产实践,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一样的。

利益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对需要的兴趣、认识、追求、分配和满足[9],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私人利益的实现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奋斗,还和社会联系在一起,因为每个人利益实现的程度、广度与深度都和社会所提供的手段、方式有关,利益实现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所决定。

(二)公共利益的产生

公共利益起源于私人利益,如果没有人们对自我利益的追求,所谓的公共利益问题无异于海市蜃楼,没有现实性可言。在早期人类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社会分工尚处在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条件下,为了维护个人的生存和种的延续,氏族成员没有形成脱离氏族社会公共利益的特殊利益,个人利益是和氏族社会的公共利益直接等同、相互一致、并不矛盾的,私人利益的实现就是公共利益的实现,公共利益的实现就体现为私人利益的实现[注]马克思在批判斯密认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就是普遍利益的实现的观点是错误时指出,斯密把公共利益的产生和公共利益的实现、个人利益的实现和公共利益的实现相混淆。马克思的批判是建立在阶级社会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关系分析基础之上的,而此处我们谈论的是早期人类社会型态下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因而在不同情况下做出不同结论是不矛盾的。。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为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由于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的形成,国家以“第三人”的身份出现,调和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把这种矛盾和冲突限定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相对于国家共同体,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个体”,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私人利益目标和利益诉求,因而私人利益的分化是国家形成后的一个必然结果,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

人类个体在现实生活当中无法摆脱社会关系的制约,离开了人的社会性来谈论人的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违背历史发展规律。人的本质既然存在于社会性之中,那么个人在进行私人利益追逐的时候也就无法摆脱社会提供的条件和约束。

个人在追逐其利益实现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外在的手段和条件,而这些外在的手段和条件都是社会所提供的,因而私人利益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社会是个人活动借以实现的基本前提。个人实现私人利益的过程是一个目的和手段交互作用的过程,个人在追逐其私人利益的时候是一个“为我”的过程,以自我利益的实现作为目的,把个人需要和利益满足作为一切努力和奋斗的出发点,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个人的私人利益,就要进行与他人交往的实践活动。在商品交换的各个阶段中,从物物交换,简单的商品交易到复杂的商品交易,最后直到发达的市场经济,为了实现私人利益,就需要进行社会实践的交往活动,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和联系为私人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前提基础。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个人在实现自己目的的同时,与他人进行交换,并不是把他人当作目的,而是把他人当作实现自己私人利益的手段,在社会交换和交往的实践活动中,人人如此,在把自己当作目的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成为他人实现其私人利益的手段或工具,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因而人是“自为的存在”和“为他的存在”的统一体,这就是交换的前提和条件。

在国家共同体下,个人的私人利益实现需要以他人利益的实现为前提,他人利益得不到实现,个人的私人利益肯定也无法得到实现,这是一个相互关联的过程。正是在这种个人利益实现和他人利益实现的辩证过程中,必然地产生了一般利益问题,即公共利益。

(三)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关系

作为一般利益的公共利益,不是一种独立的利益诉求,而是存在于私人利益相互实现的共同领域之中,离开私人利益的实现,也就谈不上公共利益的实现。公共利益来自于私人利益,但公共利益作为一般的利益超越了私人利益,这种产生于私人利益交互实现过程中的“一般的、独立的”公共利益反过来又成为约束私人利益实现的外在条件。没有公共利益的实现,每个人的私人利益也无法得到正常实现,“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10]。

四、结语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关系是利益关系当中最为重要和复杂的一对关系,从理论上梳理和明晰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中国梦”的实现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

[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6.

[3] [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M].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39,70.

[4] [法]卢 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0.

[5] [美]A·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M].万俊人,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63,49.

[6]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89-190.

[7] [英]边 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8.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03.

[9] 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73.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4.

猜你喜欢

个人利益公共利益社群
谈谈个人信息保护和公共利益维护的合理界限
社群短命七宗罪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论专利行政执法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漫画哲理
论公共利益的界定与情况判决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