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党的群众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及实现机制探析
2013-02-14刘有升陈少平
刘有升,陈少平
(1.福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州大学 党委,福建 福州 35010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教育工作是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手段。当前我们党正自上而下分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为我们党深化群众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1]。新媒体是我们党开展群众教育工作必须直面的载体,对其驾驭得好,我们便能占得主动,使之为我们所用;反之,我们将变得被动,被其左右。探讨如何促进党的群众教育工作中新媒体的功能实现,是需要我们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给党的群众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高速公路和物联网等现代技术运用的日常化,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党的群众教育工作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予以清醒认识。
(一)带来的机遇
1.丰富了党的群众教育工作载体。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发展,新媒体已经替代传统媒体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媒体工具,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与党的群众教育传统工作方式相比,新媒体丰富了党的群众教育工作载体,群众教育工作实效将随之改变。电脑、手机等工具的普及,微博、博客、QQ等新兴传播方式的出现,使得党的群众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使用传统媒体,可通过新媒体快速广泛地传递给群众,这样群众不必再刻意地去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就能更加随心所欲地感受到党的群众教育。
2.创设了党整合民意的崭新平台。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是不容忽视的矛盾凸显期,这一时期的网民对个人利益、公民权利、公共治理与公平正义等更敏感、更敢言,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是折射民众诉求的风向标。群众可以在新媒体这个平台上自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使之越过层层环节向上层传递。我们党则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把握民情,发现民意,汇集群众诉求,制定合乎民意的政策,契合并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当然,这也需要党保持高度的敏锐性,要“识得庐山真面目”,更加正确地识别“民意”真伪,弃伪存真。
3.推进了党群众教育方式的创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党的群众教育工作内容、领域和范围与之前传统媒体时代相比迥然不同,党的群众教育方式不能因循守旧,而应结合现实情况挖掘新媒体在群众教育工作中的特色和优势,双管齐下地把群众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工作中,把群众教育与新媒体相结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改进党的群众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如在基层,党组织可依靠网络互动社区等电子平台开展群众教育工作,建设网络党支部、电子党校等新阵地,积极拓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绿色通道”,构建“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信息化、网络化服务格局,增加群众教育的实效[2]。
(二)增加的挑战
1.削弱了党的群众教育工作效果。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时间、空间、资讯上的无障碍状态[3]。这个时代,人们能自如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同时也能轻松地发布各种资讯。这种传播的随意性,使得一些消极信息乘虚而入,进入群众的视野,加之群众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不尽相同,那些负面信息和消极思想对党的群众教育工作效果带来的冲击就不容小觑了,亟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2.增加了党甄别辨识民意的难度。新媒体的开放性,为民众的民意诉求提供了言论自由空间,但是新媒体的虚拟性也为党甄别民意增加了难度。由于当前我国新媒体的使用结构不均衡,党在群众教育工作中发现的网络民意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民意,有时候一些利益集团受利益的驱使,利用大批“网络水军”“网络推手”去制造虚假民意,这些民意看似是民众的诉求,实则是某些集团不怀好意的单方面利益表达,使得真正民意被掩盖而不被发现,正当利益被忽略而不被保障,这就无形中为党和政府的治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3.提高了党对网络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要求。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媒体力量,使得网民发布信息成本降低,自我审查减弱,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人们参与社会和政治管理的规模,调动了人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所有这一切无疑都对领导干部提出了现实的考验[4]。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党在群众教育中能否勇于面对、善于交流,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驾驭与应对能力,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媒体在党的群众教育工作中的特性和功能
新媒体之所以新,既在于技术上的革新,也在于形式上的革新,但归根结底在于理念上的革新。熟稔新媒体在党的群众教育中的特性和功能是我们有效把握新媒体的前提。
(一)新媒体在党的群众教育工作中的特性
1.传播快速便捷。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传播速度变快,新媒体不需要繁琐的文字排版和信息剪辑,只要有计算机网或移动网,不分等级、没有时差,弹指间信息便可以在国内外传播。但这种特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党的群众教育理念以最快的速度传送给群众,也会使一些负面东西迅速扩散,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发而不可收的危险。
2.参与广泛隐蔽。不论是党的高级干部还是基层群众,也不论是企业高管还是一般职员,不论其什么行业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参与到新媒体这个平台中。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常常是信息的发布者,是一个强大的“发射源”,都有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任何人都可以是记者和编辑,都可以凭借新媒体参与到社会生活中,随时播报自己的新闻,既可以发表对时政的评论,也可以分享身边的生活趣事和烦恼忧愁,“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草根记者的广泛性便是新媒体广泛使用的一种生动映射。与此同时,“网络上最大的好处就是人们永远不知道你是一条狗”,任何人都可以伪装其身份甚至以虚假的IP地址参与,这就使得参与新媒体更具隐蔽性。我们在党的群众教育中不应对这一特性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认真加以识别。
3.形式内容多样。传统媒体作为受众获取信息的平台,其传播形式相对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新媒体进行信息表达时形式多样,诸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这一方面可以使表现的信息内涵更为丰富和到位,另一方面也使信息的传播者在表达信息内容时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5]。在我们党的群众教育工作中,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可以一改以往群众教育工作枯燥和乏味的窘况。
4.互动主动高效。传统媒体的传播是单向、不可选择和逆转的,受众只是被动地接受,无法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信息流动性非常弱。而新媒体是双向甚至多向的,传播者发出信息后,受众看到后可以及时主动地反馈,信息沟通基本上不受时间、地点、空间和身份的限制。党在群众教育中,利用新媒体的互动高效性可以随时与群众保持互动,为群众解难释疑,通过群众的反馈,可以第一时间修正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增进党的群众教育工作的效率。
(二)新媒体在党的群众教育工作中的功能
1.助力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官本位政府而言的,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理应服务于人民并接受人民监督。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制定的每一个措施,都应该体现出这样的初衷。新媒体具有便捷、高效、超时空和资源共享的优势,有利于构建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涵,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6]。在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借用新媒体的力量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让群众更清晰地了解、认同和助推党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更准确地把握政府出台的各种惠民、利民政策措施,切实做到化民忧、解民难、消民怨、护民利,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使党与群众的“舟与水”关系良性发展,让干部与群众的“鱼与水”深情不断深化。
2.助推社会稳定与团结。新媒体既是社会传播工具又是网民舆论平台,是多元信息的交汇中心,是主流社会信息引导不可忽视的领域。在建设公民社会的实践过程中,若我们在民主选择、公民意见、舆论监督、民意调查中能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的凝聚作用,便可能得到人民大众力量和智慧的支持[7]。党在群众教育工作中,要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去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和协调各种言论信息朝着既定且有利的方向发展,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是十分有效的,特别在当前群体事件的高发期我们更应予以重视。
3.增进党的先进和纯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建设一项长期而又常新的战略任务,需要不断地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从理论上加以研究,从实践中加以深化。新媒体丰富了舆论监督的方式,总体保障了党自身、各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可以更多地了解到党的政务信息,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可以通过新媒体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开展党内监督、党际监督和群众监督,透明性不断增强,从而有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倡导正确意识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结束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8]。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党可以利用新媒体对当前的热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的跟踪报道,并以不同方式去传播、渗透给群众,借以发挥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新媒体快速主动地传播正确的理论、思想与对策,改进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弘扬民族精神和优良作风,从而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意识,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新媒体在党的群众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实现的要求及机制
如前文所述,新媒体具有能为我们所用的资源基础和优势。有效使用新媒体,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认清其功能实现要求,并夯实相应的机制保障。
(一)功能实现的要求
1.提高群众教育的科学性。党对群众进行教育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教育中不仅了解党的思想路线而且感觉到这种教育是一种幸福的体验,要实现这个目标,党在工作中要提高科学性,这关系到人民群众教育的幸福指数水平[9]。党要根据群众的不同特点去拟定不同的教育思路,坚持一切以群众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讲究工作方式方法,科学地对群众进行教育。
2.增强群众教育的实效性。群众教育不应只是一个空泛的口号,更应是一项脚踏实地的工作。在新媒体下,党在群众教育工作中可以与群众随时互动,及时地捕捉到群众的反馈,基于此,党应更加关注群众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以是否能增进群众教育实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群众教育上水平。
3.注重群众教育的差异性。鉴于我国经济、社会、教育等各方面的不均衡发展现状和各地群众自身的不同实际,党使用新媒体开展群众教育工作时要摒弃“齐步走、一盘棋”的思维,注意群众教育的差异性。各地党支部可根据本地区群众缺什么教育什么的原则,利用新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教育工作。如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众,可以利用网上远程授课等方式进行学习;而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群众,则可以通过观看讲课视频和阅读教育资料等进行差异化的学习。
(二)功能实现的机制
1.突出正确价值观的主导性。新媒体的出现,数字网络信息等虚拟文化的发展,对群众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数字化的发展潮流,群众的价值塑造愈发显得重要。党要站在新的高度上,正视新媒体给群众价值观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冲击,以新媒体为主、传统媒体为辅,在发扬传统媒体积极作用的同时,激发新媒体在群众教育中的正能量,规避负能量,从而形成两种载体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切实建立价值重塑的机制。
2.实施教育信息公开和整合。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教育信息公开能够保证人民群众的监督权,信息整合则可以收集民情民意。建立信息公开和整合机制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党在群众教育工作中利用新媒体把相关信息向党员和人民群众公开,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同时亦可以集思广益收集整合群众的民意和呼声。通过建立这种机制,一则提高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二则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则使权力更加规范地被使用。因为权力不是用来谋利而是用来服务,不是用来利己而是用来助人,在党的群众教育中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机制,把权力牢牢关进笼子里,让权力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有序活动。在党的群众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不管是自上而下的监督,还是自下而上的监督,都要清晰明确地予以表达,建立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一种长效机制。
3.完善舆情研判和危机化解。虽然我国的发展令世人瞩目,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住房、医疗、教育和就业等问题更加凸显,这种情况下,群众教育工作的危机就可能随时引发。新媒体作为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聚集“场所”,其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这就要求党提高研判网络舆情的能力,在群众教育中及时引导、应对、处置和化解,在工作中建立预警、引导、处置和责任追究等机制,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甚至是“未萌”状态,真正解民怨、去戾气,接地气、树正气。
4.增进群众的参与度和融合度。在党的群众教育中,要建立群众参与机制。惟其如此,才能发挥群众的智慧和激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党的群众教育方能得以顺利实施。在工作中首先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要提高群众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党委和政府在想问题、做决策时,一要引导群众在互联网上理性地“发声”,正确地传达自己的合理诉求,少一些怨天尤人,多一份宝贵建议;二要兼顾大多数群众的“无声”需求,认识到“无声”需求不是无需求,要能领会到有时“无声胜有声”;三要确保弱势和困难群体在互联网上能公平地“发声”,关注并维护这个特殊群体的正当权益。
5.强化相关干部的新媒体素养。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邓小平同志强调:“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有效把握新媒体尤需加强从事党的群众教育工作干部的新媒体素养。首先要加强宣传,使广大干部树立新媒体意识,不畏惧、不逃避、不懈怠,增进其内心深处的驱动力。其次要强化培训,长期和短期结合、理论和实践整合、请进来和走出去融合。再次要凸显激励机制,注重正向和负向相辅相成,正向上强化榜样示范,推进个人发展,负向上建立惩罚和退出机制;注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既重视物质激励的基础性作用,又发挥精神激励的引领性作用,考虑公平也兼顾效率。最后要动态引导,壮大队伍,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职有机结合,引导广大干部主动驾驭新媒体,拓展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增进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使党的群众教育工作有序、有力、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艾明江.新媒体传播、政党适应性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2):12.
[2] 陈江华,韩振芳,孔维刚.高校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方法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28-29.
[3] 何仁辉,蒋 颖.试论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国报业,2012(3):225-226.
[4] 薛瑞汉.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工作应对能力的着力点[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4):29-33.
[5] 陈维维,冯 莉.浅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3):81-83.
[6] 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积极发挥网络等新媒体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J].唯实,2013(3):26-30.
[7] 蒋 宏.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31-38.
[8]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9] 虞国庆.论提升人民群众教育幸福指数[J].教育学术月刊,201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