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造城:土地财政毒瘾大发作

2013-02-08魏葳

产权导刊 2013年10期
关键词:新城城市化城镇化

■ 魏葳

中国式造城:土地财政毒瘾大发作

■ 魏葳

以“政府造城”为特征的中国式的城镇化会无情地将中国房地产越吹越大的气球吹爆。中国的政府债危机已十分严重,这些家无隔夜粮的地方政府,拉开不醉不归的十里长宴满汉全席,豪宴之后,谁来埋单?准备吃霸王餐吗?

人民日报严批“造城盛宴”

2013年8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条新闻评论:《“造城盛宴”风险大》。该文所披露的情况触目惊心:“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最新调查的12个省区中,12个省会城市都要建新城,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要建新城,平均每个地级市提出建设1.5个新城新区,占92.4%。”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建新城”,就会看到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如火如荼。国家发改委城市的最新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共规划建设了55个新城新区;161个县级城市中提出新城新区建设的有67个,占41.6%。很多新城规划面积达到了现有城市面积的一半多,规划人口基本相当于现有城市人口,令人骇然。

8月6日,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在江西新型城镇化论坛上警告说,我国很多地区的“城市供给”已经过剩,“有城无业,有城无市,有城无人”的“三无”现象严重。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鬼城”的现象,一些城市的房地产项目空置率达40% 60%,中西部有些城市更高达70% 80%。评论说:“这种各级政府都热衷扩张城市面积的做法十分危险,大跃进式的‘造城运动’蕴藏的巨大风险不容忽视。”的确,那带来的将是中国经济的一场灭顶之灾,是中国大地上无数个“丰都鬼城”。

6月28日,国家审计署发布新闻《省会城市债务率最高189% 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6月27日,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其中,针对18个省本级及省会城市本级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显示,一些地方变相融资现象突出,部分地区债务增长较快。其中,负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的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截至2012年底,18个省本级及省会城市本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3.85万亿元,两年来增长13%,其中2011年以后举借的占46%。”说他们“家无隔夜之粮”都是高抬了,他们早就已经在靠借贷过日子了,他们的财产是负值。中国的地方债不仅数字巨大,而且呈加速度叠加。

刘家义指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中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变相融资现象突出。一些地方通过信托、BT和违规集资等方式融资2180.87亿元,其中违规集资30.59亿元,融资成本普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如BT融资年利率最高达20%。二是部分地区债务增长较快。在被审计地区中,债务增长率超过20%的有4个省和8个省会城市本级,最高达65%。三是从偿债情况看,过度依赖土地收入和举借新债偿还的比例较大。4个省和17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有55%承诺以土地收入偿还,但这些地方2012年需还本付息额已达其可支配土地收入的1.25倍。

我们一直以为地方政府钱包快要被土地出让金撑破了,实际的情况恰恰相反,地方政府不仅债台高筑,而且不惜饮鸩止渴,剜肉补疮,已经在到处借高利贷了。

可支配土地收入真的能偿还地方债吗?8月13日,中国广播网报道《县级财政局长称,为债愁白头》:“头发都愁白了。今年土地出让才5个亿,而债务总额超过100亿,这点钱不吃不喝光付一半的利息都不够。”

2011年,中国土地出让金的总额达到3.15万亿元,占到了国家财政总收入的30%。 2012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跌至2.69万亿元,跌幅高达15%。但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却在上升,超过了40%以上,有些县市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财政收入比重已超过50%。这表明全国地方财政总收入下跌的幅度更大。中国的土地财政已盛极而衰,大规模的土地买卖已走到了尽头。

地方政府在这样的债台高筑的情况下,不仅不收缩战线,厉行节约,清偿债务,却还要大兴土木,要求国家用40万亿的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疯了?会赖账吗?别说不可能。有政府官员在网上气势汹汹地说,上届政府借下的债凭什么要我还?我就是不还!难怪现在许多银行都拒绝为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了。

造城运动会将中国房地产气球吹爆

世界上所有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城市化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靠政府投资大兴土木建设新城而成功的。这是一条断头路。世界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城镇化的过程是随着工业化的过程自动完成的。它是工业化之花结出的城市化之果,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瓜熟而蒂落。中国的工业化之花结不出城镇化之果是因为中国的土地制度硬生生地将中国割裂成了两大版块:城市和农村。在中国的城乡之间,时至今日,仍然存在着许多难以逾越的政策壁垒。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像中国这样,城乡之间有着如此之多的严防死守的重重关卡,有如此巨大的城乡差别。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的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还在继续扩大。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已达到85%,中国工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高达87%,而中国真实的城市化率仅为34.17%,而不是将游走在城乡之间2亿农民工包括在内的51%。

到2013年,中国的货币发行量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M2存量规模逼近100万亿元,是英国的4.9倍,日本的1.7倍,美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多出约20万亿元。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比值,因为美元是全球流通的硬通货,它们可以把多余的货币流往全世界的每个角落。而人民币离全球流通的硬通货还很远很远,这就直接地推动了中国国内的物价上涨,首先是房价的高速上扬。

截至2013年3月,中国的M2与GDP的比例高达200%,创下历史新高,而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的美国M2/GDP仅为63%,尚不到中国的1/3。尽管世界各国M2/ GDP差别很大,但都不如中国货币化率走势如此陡峭。这就使得中国人民币的处境异常险恶。

尽管中国发行了如此惊人的天量货币,可并没有出现太离谱的通胀,这应感谢中国房地产。到2013年,中国房地产的总市值高达中国GDP的300%!

可以想象,如果中国房地产气球被吹爆,它的杀伤力有多么可怕。

土地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

近20年来中国房地产的增速一直高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在1990年至2000年这10年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90.5%,但城镇人口仅增长52.96%,土地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的1.71倍。2000年至2010年的第二个10年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83.41%,城镇人口仅增长45.12%,达1.85倍。

我国的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表示,发展产业效益显现时间较长,而房地产却见效快。因此,地方政府多选择收入高、见效快的土地财政,而土地财政方向便是单一房地产化,这也是造成吹气球式的城镇化的主要原因。“我国过去城镇化占用土地多、吸纳人口少,土地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一表现主要在新城新区的建设,平均投资一个亿吸纳人口不足3人。造成有城无业、有城无市、有城无人的尴尬局面。”新城新区的建设效率竟如此低下,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竟如此地微不足道!“不算规划中的,现有的新城新区已经构成城市供应的过剩,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因为新城多是靠土地以及预期收入抵押,因此这种建设模式背后存在巨大的金融风险。

我国的外来人口的流向并不平均,都集中在经济最发达的,就业率高企的少数十几个城市。北京长住人口近10年增长41%,上海增长37.5%,广州增长37.48%,天津增长29.3%。这些城市新增人口,97%都是外来人口迁入造成的。但与之相差较大的是,全国城市新增人口平均水平仅为5.8%。这也说明,迁移人口大部分都集中在超大城市。实际上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业并不景气。虽然我国很多中西部小城市房价低、进城门槛低,但仍没有人员流入。其原因在于小城市经济不发达,就业率很低,外来人口难以立足。

请注意这个数字:“全国城市新增人口平均水平仅为5.8%。”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这个数字才是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真正流速。请问这点涓涓细流能支持造城运动的扑天之潮吗?这个数字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化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事。

中国应该如何实现城市化?

现在,中国的城市化最大的动力来自“家家有车”。

让“家家有车”成为推进中国城市化的压路机,说这话肯定会招来拍砖如雨,暴打如鼓,但还是要说。就像蒸汽机的出现划时代地改变世界一样,就像电的发明历史性地改变世界一样,家用轿车将改变中国。

上个世纪,建国50年的中国是骑着自行车走过来的50年,这就是我们的形象。在未来的10年间,中国将无疑会成为开着私家车的中国,能成为像美国一样的“四个轮子上的国家”。汽车时代的到来,以及因此所带来的大中城市的“溢出效应”,以及卫星城市的迅速崛起,将会爆炸性地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试想,当“家家有车”成为中国的现实的时候,谁还会拥挤在喧闹的闹市区?谁还会拥挤在找不到停车位的步行街,谁还会拥挤在一个停车位卖到10多万元的市区内?谁还会拥挤在车速还赶不上自行车的市中心?那时候你会发现,农村有多好呀,纯净的空气就像一座天然的大氧吧,乡间的小路没有喧闹和噪音,能吃到绿色的最新鲜的蔬菜,能钓到活蹦乱跳的鱼,可以在自家的庭院种花,种菜,那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呀。

汽车时代的到来和自行车的退隐,将迅速导致城市中心闹市区的没落和城市外沿的扩张,导致商业区、餐饮业和文化娱乐业向远郊转移和重新布局,卫星城会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地铁的四通八达,城际轨道的不断前进,区域经济的不断扩张,城乡统筹一体的发展,都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我们渴盼了许多年都未能实现的事,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现实。

小轿车将改变大中国。小轿车将会使大中国的许多梦想美梦成真,而且这一天并不遥远。让“家家有车”成为推进中国城市化的压路机,所有的问题都会在这台压路机的步步紧逼下被压平,包括城乡之间的政策壁垒。

中国城市化过程是中国经济繁荣、藏富于民的自然过程,是经济繁荣之花结出的经济繁荣之果,既不可催熟,更不可拔苗助长。中国城市化过程是政府“只给政策不给钱”,这样的城市化才是真正的城市化,这样的城市化才不会是一种虚假繁荣,才不会先一哄而起,后一哄而散,留下一地鸡毛。■

猜你喜欢

新城城市化城镇化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长江新城
家乡的城镇化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新城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