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级小学地理课本》简析**

2013-02-08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130024张家辉

地理教学 2013年17期
关键词:教科书课程标准课文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130024) 张家辉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130024) 袁孝亭

1938年至1949年,国民党统治区小学地理教科书的出版情况与当时实行的教科书的编审制度密切相关。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实行国定本之前和之初,还流行着以往小学地理教科书的再版本。1943年,民国政府印发国定本小学地理教科书。1947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开放部编教科书的版权,并恢复审定制。可知,这一阶段涌现出多种版本的小学地理教科书。这里以具有代表性的部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为研究对象,介绍当时小学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情况。

一、《高级小学地理课本》的出版概况

本研究的对象为部编教科书《高级小学地理课本》,见图1和表1。本套教科书由民国政府教育部审定,供高级小学两学年之用,全套共四册,每册有18课,一册供一学期之用。现将本套教科书的出版概况列举如下:

编 者:王毓梅、程金生、赵廷鉴

绘图者:沈麓元、计维新、唐冠芳

校订者:国立编译馆

参阅者:王云五、任美锷、朱家骅、吴大钧、吴俊升、余井塘、李旭旦、胡焕庸、陈可忠、陈布雷、陈果夫、黄国璋、叶溯中、潘公展、魏冰心、顾毓琇、顾树森

印刷者:正中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文通书局

发行者:国定中小学教科书七家联合供应处

图1 民国后期部编教科书《高级小学地理课本(一)》的封面和封底

表1 民国后期部编教科书《高级小学地理课本》的出版信息

本套教科书属于征编。即由民国政府教育部征选,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开明书店和正中书局应征,王毓梅、程金生、赵廷鉴等编写而成。

本套教科书的参阅者队伍十分庞大,在清末、民国时期地理教科书的历史上实属少见。参阅者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既有任美锷、李旭旦、胡焕庸、黄国璋等地理学界名家,又有陈布雷、朱家骅、顾树森、陈可忠等政界、教育界要员。可谓集当时全国优秀人才之力对此套教科书进行校阅、审查。

二、《高级小学地理课本》的编写依据

1. 时代背景:要求以抗战建国为教育目标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弱大国抵抗一个现代发达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这就决定了中国在抗战中肩负着抗战与建国的双项艰巨任务。为此,教育便理所当然地以“抗战建国”作为战时的教育目标。1945年8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在战后人民渴求和平、重建家园。可以说,抗战与建国的政治背景对地理教科书的编写产生了深刻影响。

2. 直接依据:《小学高级社会科课程标准》

本套教科书是依据1942年4月公布的《小学高级社会科课程标准》内的地理科部分编写而成。

为实现抗战建国的教育目标,民国政府教育部于1941年4月召集小学教育专家,集体商讨修订小学课程标准办法,并推定教科用书编辑委员会、季禹九和魏冰心来起草社会科课程标准的修订草案。之后,民国政府教育部于1942年4月公布了《小学高级社会科课程标准》。《小学高级社会科课程标准》的“教材大纲及要目”部分采用了板块结构,即由公民科(个人与社会、政治、法律、经济)、历史科(本国历史概要、外国历史概要)和地理科(本国地理大要、外国地理大要)三部分构成。在这种被“学科化”的社会科课程标准中,可清晰地看出地理科的教材大纲及要目。

与1936年公布的《小学高年级社会课程标准》相比,《小学高级社会科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方面的变化表现为:其一,细化课程内容点。取消了“作业类别”,将“作业要领”改为“教材大纲及要目”,并附列第五和第六学年不同学期的“教材要目排列顺序举例”;其二,进一步强化了对本国地理教学的重视度。透过“教材要目排列顺序举例”可以明确得知,本国地理大要部分的教学课时占地理总课时的3/4以上,而世界地理大要部分教学所需课时不足一个学期。

三、《高级小学地理课本》的体系结构

1. 内容组成

本套教科书共四册,前三册主要介绍本国地理大要,第四册中约1/3部分继续介绍本国地理,2/3部分介绍世界地理。

本国地理大要部分包括我国的疆域地形和气候、重要的江河湖泊岛屿和港湾、行政区域和人口分布、重要都市、名胜古迹、重要产业、交通事业、国防要地、急待收复的失地和租借地等。内容编排主要依照游历路线,并将省区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专题知识融于游历之中,交叉推进。

世界地理大要部分包括侨胞集中的南洋群岛、世界重要国家地理的大概、世界的水陆分布和交通的大概。编排顺序大致为:先由近及远地介绍国家地理概况,再以专题形式介绍水陆分布和交通,最后以“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收尾。

2. 标题设计

本套教科书各册课本的很多标题体现了地理事物、地理区域的显著征象和标志。有些标题是从自然地理方面进行概括的,如“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我国两大海岛——海南和台湾”等;有些标题则是从人文地理方面进行归纳的,如“我国的第一大商埠——上海市”“侨胞出口地——厦门市和汕头市”“华侨开辟的南洋群岛”“亚欧非三洲交通的桥梁——土耳其”等。这些标题十分醒目,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高级小学地理课本》的内容选取

本套教科书的最初原版为1943年出版的暂行本,当时正值抗战期间,教科书编写时选择了许多国防地理知识及激发爱国热情的内容。修订后的本套教科书于1945年9月出版,当时面临的重要任务便是建国。因此,修订后的教科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地理状况,而且要选取大量关于爱国精神和民生经济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国家、复兴民族的信念。

1. 选取爱国主义内容,增强保卫国家情感

本套教科书编写的主旨为,介绍我国广大壮丽的山河,丰富无尽的物产,使学生知道“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我的生活栖息之所在”,增强儿童爱护国家的精神。在此主旨的指引下,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例如,学生参观南京的中山陵,向国父孙中山先生行礼;参观广州的黄花岗,凭吊七十二烈士墓;到中山县的翠亨村瞻仰孙中山先生的故居等。又如,教科书选取了台湾、广东沿海的割让地和租借地、西南的失地和边防要地、西北的失地和边防要地、东北的失地和边防要地等边疆失地和边防要地的大量内容,以加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2. 选取民生经济内容,培养复兴民族信念

陆殿扬曾赞扬本套地理教科书:“注重民生经济,指示资源、生产的关系。”[1]教科书中不仅选取了有关丝、茶、渔业、盐产、糖业、矿产、瓷器、大豆、棉麦和杂粮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大量内容,而且多处提到“国父的实业计划”,包括开辟三大商港、兴建西南铁路系统、兴建武汉的两座铁桥、整治运河等交通的实业计划,整治长江、黄河、粤江的实业计划,开采矿产的实业计划,发展畜牧业、罐头业和毛皮业的实业计划等。例如,“浙江的良港”一课中写道:“这些货物在瓯江流域出产得很多,只因瓯江水道很浅,运输非常困难。我们听了,大家都感觉到,实行国父改建永嘉为三等港的计划,真是刻不容缓啊!”

五、《高级小学地理课本》的表层系统

1. 课文系统

课文系统中采用了叙述游历、描述景物、对话、参观、演讲、召开座谈会、学习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呈现、表述,形式可谓丰富多彩。

(1)叙述游历

《小学高级社会科课程标准》的“教学要点”部分明确指出:“地理教材应用游记体叙述”。因此,依据此要求,教科书采用游记体来编写。陆殿扬也曾提到:“部编教科书注重创作。材料编排亦多采用新的尝试。例如,高小地理采用的游记体裁,可以引起儿童兴趣,提高教学效率。”[2]

第一,采用游记体,有利于促使各课文前后一贯。在学习了某游历地点的地理知识之后,选取该地的某一人文地理知识,对之进行全国专题介绍,这样就将区域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交叉融于游历之中,过渡自然,显得连贯。例如,在学完“北方最大商埠——天津市”之后安排学习的是“棉麦和杂粮”。“棉麦和杂粮”课文的起始段为[3]:

我们在天津近郊参观了几家规模较大的纱厂和面粉厂,知道这里不仅是北方棉花的大市场,而且也是北方纺织业和面粉业的中心,刘校长见我们很注意北方土产,便说:“这几天天津市政府社会司正举办了一个全国农作物展览会,你们不妨去参观一下。”我们听了全体同意,就请刘校长领导前往。

编者抓住天津“不仅是北方棉花的大市场,而且也是北方纺织业和面粉业的中心”这一特点,以参观全国农作物展览会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全国棉麦和杂粮的相关知识,及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第二,采用游记体,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文的叙述运用了第一人称,以“我们”(包括班内的学生们和华老师)的一路见闻和感受为视角,以平实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以亲切之感,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教科书中人物的距离,将教科书中人物的感情更容易地传递给学生。例如,“西北的失地和边防要地”课文中写道:“我们在飞机上向下遥望着这所谓未定界,真有无限的感慨,必须要收复这些失土,新疆的国防线才能完整巩固呢!”学生读完后,也会产生一种务必要收复失地、保卫国家的信念。

(2)对话

四册课文中,到处有对话和讨论。这里举一个没有地理教师参与的例子。第一册第八课“渔业和盐产”通过客人王瑜的介入,将其与李华、孙忠国、王林、周爱娟、赵勤等学生放在一起进行对话。从王瑜家在舟山群岛入手,先由王瑜介绍舟山群岛的渔业,并谈及我国的渔业发展、渔船保护之责,接着由王瑜以“我们浙江省的沿海一带,不但是全国最大的渔场,而且还是产盐最盛的地方”来过渡,继续介绍我国盐产的部分种类,之后分别由周爱娟、赵勤补充相关知识。本课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见闻、经验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不仅会让学生读起来感到自我地理知识丰富程度的重要性,促使其扩展视野,也会给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有所启发。

2. 图像系统

图像系统是地理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图、景观图、示意图和统计图表等。

从图像的构成类型来看,本套教科书中的图像包括地图和景观图,并没有设计其他类型图像。如表2所示,本套教科书共配图110幅。其中,地图有62幅,占56.4%;景观图有48幅,占43.6%。可见,地图的数量略多于景观图的数量。地图主要用于帮助学生认识区域的位置、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等,景观图主要表现为绘制的素描图,用于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表象、拓展地理视野等。

表2 《高级小学地理课本》中图像的类型和分布

从图的组成来看,每幅图都是由图序、图名、图像本身等组成。图序和图名以小字号置于图像之下,以作解释。

从图像的颜色来看,限于当时技术条件,教科书中的图像均为黑白色系。由此而致使有些景观图的分辨率较差、表现力较弱。

从图像的位置及图像与课文、作业之间的关系来看,本套教科书中的图像基本上配置于课文之中,图像和课文的结合较为密切。图像周围并未设计相关练习题,但有时亦可配合“问题”和“作业”所用。

3. 作业系统

本套教科书中的作业系统,可分为“问题”和“作业”两种,前者表现为问答题、思考题,后者更偏重于活动。

(1)“问题”的设计

第一,“问题”的类型。“问题”栏目置于课文之前,提出2~5个问题不等,多为3、4个问题。从地理学家提出的六个问题(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的视角来察看这四册教科书中的问题,可得知:多数问题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例如,“重庆市的位置在哪里?重庆市的形势和交通情形怎样?重庆市区和商业情形怎样?”这与当时让儿童明了我国地理状况及国际形势大概的地理课程目标相一致。少数问题还需学生认识“它为什么在那里?”“怎样使它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类?”例如,“黄河泛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整治的计划怎样?”

第二,“问题”的功能。编者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系列问题,且这些问题的排列顺序,大致与课文内容的编排顺序吻合。因此,“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养成自学习惯,了解这节课即将解决的主要问题,以问题引领归纳本课内容。例如,“洞庭湖和湖南的物产”一课设计的问题包括:“洞庭湖的位置在哪里?流入其中的河流有几条?洞庭湖有什么功用?湖南省有什么重要的物产?湖南省有哪些重要的都市?”对于学生来说,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也就基本上掌握了本课的主要内容要点。此外,“问题”的设计,也有益于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把握认识一个地方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以问题激起地理学习兴趣。

(2)“作业”的设计

第一,“作业”的表述。“作业”栏目置于课文之后,提出1~5项作业不等,多为3、4项,四册共有149项作业要求。从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行为目标陈述法来察看这些作业,可得知:课后所列作业的表述,除了有部分动词不是行为动词之外,其他大致符合当下行为目标陈述法的要求。例如,“我国的故都——北平市”课后的作业为:“比较北平和南京二市的异同;搜集北平市的图片;参考书报,说明北平市的现况。”这些每一项作业都包括了行为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可省略)、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这四个基本要素。

第二,“作业”的类型。作业的类型主要包括绘图、调查、比较、制作表格、搜集资料、演讲等。

作业中的绘图要求项最多,主要要求绘制不同尺度区域的略图,如“绘一西安区域略图”“绘浙江沿海区域地图”“仿绘东北略图”“仿绘日本略图”“绘制法、比、德国边界略图”等。也有要求绘制专题地图,如“绘制我国铁矿分布图”“绘画我国畜牧业分布略图”“仿绘世界水陆分布略图”“绘一张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交通略图”等。通过绘制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学生逐渐提高读图、析图、绘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格局觉察能力等。

作业中的乡土地理调查活动共有17项,主要包括两种:一是调查本地所用的麦、杂粮、棉花、鱼类、盐、糖、茶、丝织品、瓷器、木材、煤等的出产地;二是调查当地畜牧业、铁矿、水利及交通等的情形。通过这些实地调查,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活与地理的紧密关系,感知地理的实用价值。此外,学生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并以实际来验证理论。

作业中关于比较要求的有15项,主要是对不同区域进行横向比较,如“比较武汉和南京、重庆的异同”“比较青岛、威海卫、烟台各港的重要性”“比较天津和上海、广州的商业形势和商业状况”“比较吴县、无锡、吴兴、杭州四处的地理和人物”等;也有进行纵向比较的要求,如“列表比较运河在过去、现在、将来的功效”。通过开展横向和纵向比较,学生加强了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养成比较的思维品格。

第三,“作业”的难度。作业设计的难度不一,有的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的则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这样有梯度的作业,也给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发展留有了余地。

[1][2] 陆殿扬. 中小学国定教科书编纂之经过及其现状[J]. 中华教育界, 1947(1): 93.

[3] 王毓梅, 程金生, 赵廷鉴. 高级小学地理课本 (三)[M]. 重庆: 国定中小学教科书七家联合供应处, 1946: 41.

猜你喜欢

教科书课程标准课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背课文的小偷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背课文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