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①
2013-02-04王景涛孙秀斌许秀琴王柏欣
王景涛 ,孙秀斌, 许秀琴 , 王柏欣
(佳木斯大学a.研究生处;b.质量监督与评估处,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能力和指导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自1999 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客观需要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培养质量下降、资源配置不均衡等普遍性的问题[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的整体水平,成为解决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问题。本文以佳木斯大学为例,结合地方综合性大学特点,分析了导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1 导师队伍现状
佳木斯大学自1980 年开始,与哈尔滨医科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6 年自主招生,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建设,佳木斯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日趋合理,中青年研究生导师比例不断加大,学术梯队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拥有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7 名。基本状况如下:
1.1 导师队伍基本现状分析
自1998 年开始,经过五次遴选导师、两次增补,目前佳木斯大学研究生导师共有542 人,其中兼职导师134 人。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整体年轻化明显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其中50 岁以下导师占73.06%(表1)。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日趋合理,正高职与副高职的比列为1:1.46;硕士以上学历的导师占72.14%,其中博士学位导师占26.20%;最后学历毕业于外单位的占83.95%(表2)。
表1 现任研究生导师的年龄结构
表2 现任研究生导师的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
1.2 导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分析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科研投入,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尤其是研究生导师的科研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近三年来,研究生导师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54 项,厅局级课题1786项;发表论文1916 篇,其中SCI收录320 篇;科研获奖共461 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2 项。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呈逐年增长态势(表3-5)。
表3 近三年来研究生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
表4 近三年来研究生导师发表的科研论文
表5 近三年来研究生导师获得的科研奖项
1.3 近三年生师比
通过分专业对近三年的在校研究生数量和导师数量的对比分析表明,整体生师比较为合理[2],但也有一些专业的生师比不尽合理,甚至极不合理。有些专业的生师比较大,美术学和口腔医学的生师比在2011 年和2010 年分别达到了14.11 和10.42、9.68,另外有些专业比如药剂学、药物化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儿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日语语言文学的生师比也达到了5-8;相反,有些专业的生师比较小,尤其是工科类专业比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连续三年均小于1,其中2011年为0.13;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也出现过年度生师比小于1 的情况。
2 导师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导师队伍中高学历人员比例偏低
尽管佳木斯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及梯队较为合理,但整体学历水平不高,目前佳木斯大学导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的占60.58%,其中博士学位导师仅占26.20%,且专业分布不均衡,尚有接近28%的导师没有经历过研究生教育。
2.2 获得高水平项目和高层次成果的能力不高
导师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不高,学术影响力不足。具体表现为国内外同行业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较少;有国外学术背景和留学经历的研究生导师数量较少;承担省部级以上的高水平科研课题偏少,仅占15.96%;获得较高科研成果奖项的比例较少;被SCI、EI 等四大检索收录的论文比例不高,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不多等。
2.3 个别专业生师比例失衡
虽然整体上师生比较为科学合理,近三年处于2-4之间,但个别专业生师比失衡问题仍然很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专业生师比较大,相反有些专业生师比较小。同时,也存在同一专业不同导师之间指导研究生数量差别较大的问题。
3 提高导师队伍水平的途径和措施
3.1 坚持导师遴选标准,严格考核、评估制度
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和科学的遴选程序。既考察思想修养,重视教育育人,又要坚持学术标准;既要考察科研能力,坚持对科研水平及其成果的要求,又要重视对教学工作及成果的评价,以及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和能力,这是遴选研究生导师的基础。同时要做到严格坚持标准与灵活的选聘机制相结合,要根据各学科和专业的特点来制定一些特例,以便使优秀的年轻学者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充实到导师队伍中来,为研究生导师队伍带来新生力量,带来新思想和新的研究生培养方法。
建立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坚持动态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实行师生双向选择,杜绝导师终身制,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考核的目的不是奖优罚劣,而是为了帮助导师更好的完善和发展自己,突出导师在考核、评估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3.2 完善导师培训制度
在研究生导师培训中,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导师培训绝不是岗前培训:聆听经验,学习规定,相互交流。如果片面理解导师培训,也会忽视对现有导师的培训,导致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把握学术前沿。比较理想的导师培训应该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来进行。培训内容以研究生教育的理论、实践经验,以及国家、省和本单位有关规章制度为重点。岗前培训十分重要,要做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除此之外,还要实施形式多样的在岗培训,主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报告、导师沙龙、导师论坛、进修、留学等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平。
3.3 提高导师学历层次
学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导师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发展潜力,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佳木斯大学导师队伍中接近28%的人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博士学位人员仅占26.20%,如此低的学历层次已经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应该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支持导师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经历研究生教育,提高导师的整体学历水平。
3.4 多渠道拓展研究生导师来源,优化队伍结构
学校在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同时,要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增加兼职导师比重。要大力吸纳国内外专家和著名学者加入研究生培养的行列;注重从培养单位以外吸收一批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学术造诣或技术专长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导师,参与应用型学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加强全职导师与兼职导师间的合作,使兼职导师成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有益补充。
导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的发展时期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分析,抓住机遇,促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
[1] 廖文武,廖炳华,刘文.拓展内涵 优化结构 深化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5).
[2] 胡又农,赵锦红.师生比问题研究[ C] .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 湖北武汉,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