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规模养猪经济效益的三个关键
2013-02-03赖贤信
赖贤信
(广西荔浦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荔浦 546600)
提高规模养猪经济效益的三个关键
赖贤信
(广西荔浦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荔浦 546600)
母猪的繁殖率 (母猪年分娩胎次、猪场胎均产仔数、母猪发情率、受胎率、分娩率、窝产仔数)、成活率 (哺乳仔猪、保育猪、生长猪、中大猪)、生长率 (商品猪达100 kg体重的时间)是养猪场减少亏损,降低成本,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三个关键。本文介绍了规模猪场在解决这三个关键问题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办法。
繁殖率;成活率;生长率;措施
当前,养猪行业亏损严重,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就成为减少亏损、增加收入的关键。猪场除做好日常的疫病防治工作外,1头母猪的投入成本相对固定,一项都不能减少:妊娠期饲料约750 kg,哺乳期饲料300 kg,猪舍设备折旧费用,如产床2 300元,按5年折旧,每年折旧费为460元,母猪的免疫费用1年160元左右,母猪的管理费用(人工、水电费用)1年约300元左右,1头母猪分摊公猪费用约30元左右。1头母猪1年的总投入为3 360~3 500元。提高母猪的繁殖率(母猪年分娩胎次、猪场胎均产仔数、母猪发情率、受胎率、分娩率、窝产仔数)、成活率(哺乳仔猪、保育猪、生长猪、中大猪)、生长率(商品猪达100 kg体重的时间)就成为养猪场减少亏损,降低成本,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三个关键。
1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及对策
1.1 后备母猪不发情或发情率低
后备母猪不发情或发情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后备母猪的饲养方式不科学。一些人用肉猪料喂后备母猪,肉猪料的高铜高铁不仅不符合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要求,还会损伤后备母猪的生殖系统,抑制生殖器官的发育。后备母猪40 kg前应自由采食,不限饲。40~70 kg应改喂后备母猪料,让骨骼和生殖系统充分发育,增强体质。70 kg至配种前应限饲以防止膘情过肥。体重100 kg以上、年龄8月龄以上的后备母猪参加配种。配种前2周,每天饲喂4 kg哺乳母猪料,给每头母猪补喂5 g富奶精,实施超短期催情补饲,保证胰岛素分泌,保证正常发情。
二是猪场免疫程序不合理。有些养猪户对后备母猪只免疫猪瘟疫苗,不免疫伪狂犬疫苗、蓝耳病疫苗、乙脑疫苗、细小病毒疫苗及圆环病毒疫苗,导致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甚至发生流产现象。因此,后备母猪配种前一定要做好上述几种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疫病的免疫工作,并在疫苗的有效期内配上种,预防流产、死胎的发生。
三是猪群密度不合理。群体密度大,没有活动空间,后备母猪体格发育不好,膘情过肥,影响生殖器官发育。
四是后备母猪从未接触过公猪。一些养猪户的后备母猪从不与公猪接触,也不用公猪入圈诱情,导致后备母猪发情推迟。饲养有公猪的养猪户应最迟在后备母猪7月龄时放入公猪接触,使后备母猪正常发情,静立反应明显并接受公猪爬跨,以便于查情或今后配种输精。无公猪的养殖户可在后备母猪7月龄时注射1头份PG600,10天内发情的,再发情时配种输精;不发情的淘汰。
1.2断奶母猪的发情率低或不发情
断奶母猪的发情率低或不发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母猪哺乳期营养水平低,饲料中维生素营养和能量不足,特别是当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叶酸和生物素含量较低时,经常导致母猪断奶后发情不正常。哺乳期母猪采食量不足,体重损失过多,导致母猪断奶后发情延迟或乏情,初产母猪尤为严重。初产母猪产后营养性乏情在瘦肉型猪种中表现较为突出。据统计有50%以上的初产母猪在仔猪断奶1周后不发情,而经产母猪仅为20%,因此,提高哺乳期母猪采食量至关重要。
二是初产母猪配种过早,往往会导致第二胎发情异常、卵巢发育不良,这主要跟母猪后备期的相关营养素饲喂不足有关,主要是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生物素、牛磺酸等不足。
三是公猪刺激不足、气温与光照及运动不足、饲料原料霉变、妊娠期母猪便秘、母猪存在繁殖障碍性疾病(乳房炎、子宫内膜炎、无乳症)等。
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包括加强哺乳期母猪的营养,配制符合哺乳期母猪营养需要的饲料,尽量让母猪多采食,减少失重,并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杜绝霉菌毒素的危害;加强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特别是分娩时的护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消毒,产后1周内每天观察母猪的精神、食欲、体温、粪便、阴户分泌物数量及颜色,预防母猪产后“三联症”的发生。做好免疫工作,减少繁殖性疾病的发生,使母猪断奶后及时发情。让断奶母猪合栏,小群(3~5头/栏)管理,断奶后继续喂哺乳期饲料,并自由采食,适当与公猪接触,缩短母猪断奶到发情的间隔时间。加强妊娠期饲养管理,预防便秘的发生,对减少哺乳期“三联症”发生有较好的效果。猪舍要做到冬暖夏凉,防止冷、热应激导致母猪发情延迟。
1.3 母猪的受胎率低
母猪的受胎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是营养因素。脂溶性维生素E、维生素A的缺乏或失效会导致饲料中维生素缺乏或不足,其是导致受胎率低或胚胎发育异常的基本原因之一。二是季节因素。夏季母猪散热困难,采食量减少,母猪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出现不规律的发情和排卵,影响配种和受孕,出现死胎和弱胎。三是热应激。热应激使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影响受胎率。四是人为因素。未能把握最佳配种时间,错过了最佳的配种期。五是疾病的因素(包括子宫炎)和霉菌毒素。
应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促其早发情,提高受胎率。一是多喂优质青饲料。二是母猪栏应设运动场,以加强运动增强母猪体质。三是按母猪的不同生长阶段给予不同的全价料。妊娠前期母猪料营养要求为:能量3 200 kCal/kg、蛋白质14%~15%、叶酸15 g/吨、生物素5 g/吨及牛磺酸等。建议配方为:玉米55%、豆粕18%、麦麸23%、预混料4%;从配种第一天起,每天给配种母猪饲喂50 g育胎宝,受胎率可以提高6%~15%。四是适龄配种,根据母猪的生长发育特点,应以后备母猪达到一定体重,第三次发情配种较为适宜。二元杂交母猪的适配年龄,如“长大”、“大长”大致为7.5~8.5月龄、体重为120~140 kg。五是仔细观察母猪发情,防止漏配。成年母猪一般隔21天左右发情一次,每次持续40~70小时,发情表现为:阴户红肿,阴道有大量稀分泌液,食欲减退,嘶叫,相互爬跨,频频排尿;随后转变为安静,打之不叫,手触背部时即静立,阴户充血红胀转消退,色呈紫红暗色,此时即可输精。六是适时输精。母猪的适时配种时间大约是允许公猪爬跨后10~25小时,但母猪的排卵时间又因品种、年龄不同而出现个体差异,一般情况下初产母猪早些配,经产母猪或壮年母猪晚些配。
1.4 公猪的精液品质
种公猪不能过老或过幼,要求营养状况良好,不肥不瘦;使用合理,要给予适当的户外运动;定期检查精液品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精液质量经常表现不良的公猪要及时淘汰更新,同时要使用合适的精液稀释液配方。
1.4.1后备公猪的饲养
后备公猪要经过2月龄、4月龄、6月龄3阶段繁殖性能指标选留。体重达到60 kg以后应调整到一起,每栏3~5头,用专业公猪料或妊娠母猪中期料饲养。6月龄后2头公猪一栏,7月龄后1头公猪一栏。60 kg后的饲料要求:消化能3 000 kCal/kg,粗蛋白15%左右,日饲喂量2~2.5 kg,要根据膘情调整饲喂量。应注意的是60 kg后不能用商品猪料饲养,不宜使用过量粗饲料,导致公猪腹部过大,影响采精配种。适当让公猪与母猪接触,提高后备公猪的性欲,7月龄开始配种调教,每周1~2次,适当运动,待到9月龄、体重120 kg以上时,正式使用。正式使用前,要补充猪哥壮或雅士勇。
1.4.2成年公猪的饲养
成年公猪一般每2周使用5次。使用专业的公猪料或哺乳期母猪料饲喂,每天的饲喂量为2.5~3 kg。过肥的公猪要增加运动,过瘦的或者天气较寒冷时每天的饲喂量增加0.3~0.5 kg。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在17%以上,能量3 200 kCal/kg左右;每周4天补充猪哥壮或雅士勇,50 g/天,同时补充核苷酸、叶酸、生物素、牛磺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维生素;每个月适当用药物预防弓形体、附红体、喘气病等。但应注意,配种公猪在每次配种后喂料;正常精液呈乳白色(不含血液);年老公猪一次可射精150 m L(年轻公猪60 m L);高质量的精液,每毫升含的2×108~4×108个精子,正常精子比例大于80%。
1.5 母猪的分娩率
对已配的母猪要认真做好记录,在配后三周前后要注意观察有无再次发情征兆,已受孕的母猪要做好保胎工作,未受孕的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复配。
1.6 母猪的窝均产仔数
影响母猪产仔数的因素较多,如猪的品种、胎次、胎盘性状、环境温度、产仔月份、妊娠期、公猪性状、叶酸与生物素的补充等。
1.6.1品种
杜长大三个品种中,大白的产仔数最高,其次为长白,杜洛克相对较低。大白和长白在第6胎,杜洛克在第4胎产仔数达到高峰,之后下降(表1)。
1.6.2胎盘性状
胎盘性状指胎盘面积、胎盘厚度等,这些性状决定了胎盘重量,仔猪初生窝重与胎盘重量之比为母猪胎盘效率,母猪胎盘效率越高,窝均总产仔数越高。育胎宝可提高母猪的胎盘效率、胎盘面积与厚度。选择胎盘效率高的母猪有利于提高产仔数。
1.6.3环境温度
母猪产仔时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和过低对产仔数都有很大影响。热应激对母猪产仔的影响可长达半年之久,应重视母猪夏季的防暑降温和冬季保暖工作。据统计,从2月起平均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逐月上升,6月达到全年最高,7月以后明显下降,下半年各月的平均产仔数普遍低于上半年,8月的平均窝产死仔数达到1.08头,为全年最高值。使用育胎宝可显著降低应激,提高产仔数。
表1 不同品种猪最高平均窝产仔数和平均窝产活仔数
表1 不同品种猪最高平均窝产仔数和平均窝产活仔数
2 提高成活率
2.1 哺乳期仔猪成活率
提高哺乳期仔猪成活率,首先应养好妊娠母猪,防止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在不发生难产的情况下,产下健康、初生重大的仔猪,提高生活力。猪舍应做到冬暖夏凉,舍内温度在15~25℃,努力提高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使母猪能提供足够数量的高质量母乳,最大限度地提高仔猪个体重和成活率。妊娠期应做好哺乳期易发生高死亡率的疾病的免疫工作,如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和大肠杆菌病,保护仔猪安全渡过哺乳期;影响生长猪饲料报酬的疾病,如萎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病,要让仔猪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二是养好仔猪,做好接产、消毒工作,及时抢救假死仔猪。产出的仔猪及时擦干,冬季及时保温,让仔猪吸足初乳,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提高抵抗力;弱小仔猪注射1~2m L科特壮,提高其生活力,有足够的体力吸吮更多的初乳,最大限度提高其成活率。做好固定奶头工作,多余的仔猪做好寄养工作,保证每头仔猪能够吃到充足的母乳,健康生长。及时补铁补硒,仔猪出生3~5天口服百球清,预防猪球虫感染,保护肠绒毛不受破坏,为今后提高生长速度打下基础。加强管理,保证产房温度湿度条件符合仔猪要求,使仔猪温暖、舒适、干燥、卫生,夏季防止母猪压死仔猪;及时补料,争取最大断奶重,为保育、生长阶段打好基础。仔猪还应做好支原体肺炎、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瘟、伪狂犬病等影响成活率和生长率的疾病的免疫工作。
2.2 保育猪成活率
提高保育猪成活率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做到全进全出,猪舍空栏彻底清洗消毒后再进下一批猪,减少疾病发生率。二是过好断奶关,原栏、原料、原管理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断奶应激,可在饮水、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多维等降低应激,提高采食量,提高断奶日增重。三是在饮水和饲料中加入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美赐能等增强保育猪的抵抗力,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四是保育期免疫好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副猪嗜血杆菌或链球菌病及口蹄疫,预防高死亡率疾病的发生。五是加强管理,保证保育舍的温度湿度条件符合保育猪要求,做到温暖、舒适、干燥、卫生,及时治疗有病猪只,争取最大保育重,为生长阶段打好基础。六是保持舍内环境的安静,避免高噪音对猪的不良影响,注意猪舍的空气质量,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2.3 生长猪成活率
提高生长猪成活率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做到全进全出,猪舍空栏彻底清洗消毒后再进下一批猪,减少疾病发生率。二是每月保健一次,在饮水中加入黄芪多糖或美赐能,提高猪的免疫力。三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在9~10周龄和18~20周龄加药预防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四是加强对口蹄疫、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的免疫预防工作。
3 生长率
提高生长率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用三元杂交或配套系,充分利用杂交优势,提高生长率;提高母猪群中2~5胎的比例,可达80%,1胎或6胎以上母猪占20%左右;公猪采用日增重高的优秀公猪作父本,提高后代的日增重。二是妊娠期母猪做好萎缩性鼻炎等影响生长猪饲料报酬疾病的免疫工作。三是饲养好妊娠期母猪,争取仔猪最大初生重,为最大断奶重、保育重、出栏重打好基础,缩短饲养天数,提高生长速度,提高生长率。四是哺乳期仔猪免疫好支原体肺炎疫苗、圆环病毒疫苗,解决猪的免疫抑制问题,提高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同时提高保育和生长猪的整齐度、降低淘汰率,提高饲料报酬。五是养好哺乳期母猪,提供充足的高质量母乳,争取最大断奶重,为保育猪和生长猪打好基础。六是产房、保育、生长猪做到全进全出,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生长率。七是采用优质符合各阶段生长需求的饲料,最大限度提高采食量、日增重。八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在9~10周龄和18~20周龄加药预防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九是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保持猪舍冬天温暖,夏天凉爽舒适,温度力争控制在保育猪23~28℃,生长猪18~20℃,湿度40%~70%,并保持猪舍的安静,避免人为干扰,影响生长。十是免疫好伪狂犬病、蓝耳病等影响生长速度的疫病,减少疾病的发生。
另外,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的主动性。所有的工作都要靠员工去完成,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执行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优异生产成绩的前提。因此,一定善待员工,让他们发挥主人翁精神,全力工作,争取最佳成绩。
S815.4
B
1673-4645(2013)10-0057-04
201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