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传播途径疾病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2013-02-02张红丽孙丽娟
张红丽 孙丽娟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张红丽 孙丽娟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关系,经常接触到各类患者,包括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感染的患者,在进行诊疗侵入性操作的过程中,也很难完全避免造成伤害,所以说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同时也会把感染传播给患者和其他医务人员,起到媒介作用。因此做好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具有双重的保护作用,无论经何种传播途径传播的疾病,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必须坚持和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在确保标准预防的同时,根据疾病传播途径的不同所采取的额外预防措施,包括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及经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等。
1 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
1.1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预防。具体措施如下:①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②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③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的房间,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应戴手套。④应严格空气消毒。
1.2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防护服,戴手套,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消毒。
2 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预防
消化道疾病传播途径有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昆虫传播。
2.1医务人员预防控制措施:①早发现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②对于肠道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可采取医学观察、留验、检疫、给予与预防接种和药物预防。③注意手卫生,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应戴手套,诊疗工作结束后,摘手套后洗手和手消毒。④进入隔离室,应穿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⑤医务人员进行保护性措施包括主动免疫(接种疫苗)或被动免疫(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等,使机体获得免疫力。
3 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医务人员预防控制措施:①将患者安置在隔离室或同种病原体患者同住一室。②注意手卫生,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应戴手套,诊疗工作结束后,摘手套后洗手和手消毒。③进入隔离室,应穿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按要求穿脱防护服,防护服等医疗用品置于两层包装袋、密封、注明警示标识,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④对于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务人员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护目镜。
4 经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经血源性传播最危险的3种病原体为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途径主要为:①医务人员通过诊疗操作经血与血的接触传染给患者或者患者传给医务人员。②医务人员被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伤,病原体进入血液感染,临床多见于医护人员,尤以护士为最多见。
4.1医务人员保护措施 ①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正确处理锐器,不要将针头重新复帽、折断,将使用后的锐器置于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于集中销毁。②禁止在可能存在血液暴露的场所进食或吸烟。③不得将食品、饮料存放在医用冰箱内。④凡与血液或感染性物质接触后的所有设备、环境、物体表面等均应消毒。⑤离心或处理血液时如存在飞溅或产生气溶胶危险时,应戴好护目镜或防护面罩。⑥个人防护设施在离开工作场所时立即去除,将污染物放在特定的区域进行清洗、去污等处理。
4.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①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黏膜。②如有伤口,应当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0%乙醇或者0.5%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④追踪血清学病毒抗原、抗体检测。⑤立即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汇报、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表、报告相关部门、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随访和咨询等。
在繁忙的医疗、护理诊疗工作中,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各种防护用品,是避免职业暴露、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人身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130061 长春,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室(张红丽),产科疗区(孙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