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观察

2013-02-02卢飙周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造影术椎动脉脑血管

卢飙 周刚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被视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是 MR、多排螺旋CT等检查不能替代的。目前DSA获得很大推广应用。但是DSA作为有创性检查,或多或少存在并发症。有必要总结预防和治疗DSA并发症的方法,提高DSA安全性。我科自2010年9月以来,共进行脑血管造影105例,现将并发症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共行DSA检查105例.其中男82例,女23例。年龄28岁~78岁,平均48.1岁;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5例,脑出血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造影检查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

1.2 方法

1.2.1 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NEUROSTARPLUS/TOP双C形臂血管造影系统,采用MarkVProvis高压注射器,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含碘量为300 ms/m1)。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保证导丝在血管中再置入5F动脉鞘,必要时可透视确认。应用5F猪尾及5F造影导管,在导丝引导下,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术,必要时行三维重建处理。

1.2.2 造影程序 采取“分级造影”的方法 ①猪尾导管主动脉弓造影,观察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显影,观察有无斑块、狭窄及血管开口变异。②单弯导管行双侧颈总及锁骨下动脉造影,观察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开口情况。③右锁骨下动脉造影常规做路图。④超选椎动脉及颈内动脉造影。操作过程中导丝遇到阻力不强行推进,避免深入导管时,出现血栓脱落导致脑供血动脉栓塞。

1.2.3 术后处理 拔动脉鞘,常规压迫止血25 min。注意事项:①压迫手法:采用左(或右)手三指压迫法<2>,食指压迫内穿刺点,中指和无名指压迫股动脉,食指下垫条型无菌敷料增加压迫面积,右手指放在左手指上加压,保持持续压力,观察外穿刺点是否出血,调整压迫位置,观察右下肢远端血运,调整压力。前15 min重压,后10 min适当放松压迫力量,使部分血流通过。②压迫后绷带加压包扎,0.5 kg盐袋放置包扎部位12 h,右下肢制动24 h,48 h内禁止下床活动,3 d内禁右下肢承重、屈曲及可能增高腹压的动作,观察右下肢远端血循环及活动。水化:嘱患者大量饮水,2500 ml/d,连续3 d,不能进食者静脉输液补充液体,3 d后复查肾功能。

2 结果

本组中共出现并发症8例,发生率7.6%。其中穿刺部位皮下血肿4例,发生率3.8%,术中气栓1例,血管痉挛2例,以上症状经及时积极对症处理,均无相关后遗症。

3 讨论

3.1 穿刺部位血肿 本组病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4例,发生率3.8%,Kaufmann等[3]回顾性分析了19826例脑血管造影后24 h内出现的并发症,穿刺点血肿最常见,发生率为4.2%。有报道认为,穿刺部位血肿多见于初学者压迫穿刺部位不够切实。随着压迫手法的提高,该并发症逐渐降低,回顾4例穿刺部位血肿发生时间在前50例患者中,后55例患者注意了压迫手法,未在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国内学者报道用新的动脉压迫止血器可减少皮下血肿[4]。国外已有不压迫止血改为血管缝合,笔者有幸做了1例血管缝合,患者术后12 h可下地走动。总之随着技术的改进,相信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会逐渐减低。

3.2 血管痉挛 本组病例有2例血管痉挛发生,均发生在椎动脉超选择造影中,血管出现串珠样改变,患者出现呃逆、眩晕等后循环缺血症状,回撤导管吸氧并注入解痉药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均好转。脑血管痉挛是DSA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许多学者对此有所报道[5],认为主要是操作手法过度、插入导管刺激血管内皮、造影剂使用过量,加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吸烟等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存在所致。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失语、短暂的意识障碍、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等,多于术后12~24 h发生。我们常规在椎动脉超选择造影时,导管不进入椎动脉开口过深,为避免在高压注射造影剂时导管位置变化,导管末端固定,造影结束马上退导管避免血管内停留时间过长。术后常规予以静脉泵入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出血6 h内不宜造影,6~72 h为造影的最好时机[6]。

3.3 气栓 本组病例出现1例气拴;患者在造影剂注入冒烟后立即出现呕吐,神志不清,烦躁,予以镇静,防止窒息,吸氧,约10 min后症状缓解,回放造影过程图像,确认是气泡进入,主要原因是回撤导丝致导管系统内负压形成气泡,注射器直接连造影导管,推造影剂时未回抽血以排除气泡,造成气栓。后期我们严格连接导管系统形成密封管道;持续加压袋泵入液体,操作中回撤导丝速度慢;每次冒烟或者造影前回抽导管,以排除气泡。综上,复习文献及近年来的报道,DSA术后并发症不高,我们因为病例数少,但常见并发症还是有的,经过技术及方法改进,还是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只要能按照原则和规范进行操作,DSA检查是安全的。

[1] 马廉亭,潘力.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7(5):413-415.

[2] 赵燕民.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分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7(1):17-20.

[3] Kaufmann T J,Huston J,Mandrekar J N,et al.Complications of diagnostic cerebral angiography:evaluation of 19826 consecutive patients.Radiology,2007,243(3):812-819.

[4] 陈建文.36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分析及防治.中两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4(10-4):498.

[5] 杨清.1123例脑血管造影中并发症分析.华西医学,2008,23(6):1255-1256.

[6] 刘承基.脑血管外科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35.

猜你喜欢

造影术椎动脉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双重造影术在犬膀胱息肉诊治中的应用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循证护理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