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观察
2013-02-02王勇隋娜
王勇 隋娜
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观察
王勇 隋娜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治疗组采用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FT3、FT4及T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亢,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比索洛尔;甲巯咪唑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常见内分泌疾病。近年来,虽然甲亢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预后不佳。口服硫脲类抗甲状腺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甲亢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本文笔者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7例,女18例, 年龄17~52岁,平均(38.6±6.6)岁。治疗组中,男8例,女17例, 年龄16~50岁,平均(38.3±6.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等)、甲状腺功能情况及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萘洛尔10~30 mg/次,3次/d,甲巯咪唑30~45 mg/d,3次/d。治疗组给予比索洛尔5~10 mg/次,3次/d,甲巯咪唑30~45 mg/d,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甲亢症状及体征消失, FT3、FT4以及TSH数值恢复到正常水平;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或消失,FT3,FT4及TSH未恢复正常;无效:症状及体征仍然存在,FT3,FT4数值仍高于常值。总有效率=痊愈+好转。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16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痊愈9例,好转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5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T3、FT4、TSH值均较治疗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T3、FT4及TSH水平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比较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有5例出现头痛、头昏、轻度白细胞、皮疹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硫脲类药物是甲亢治疗的基础药物,临床上常用的硫脲类药物主要包括硫氧嘧啶类中的丙基硫氧嘧啶和咪唑类中的甲巯咪唑。甲巯咪唑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具有较长时间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从而阻碍吸聚到甲状腺内碘化物的氧化及酪氨酸的偶联,阻碍FT4和FT3的合成。动物实验观察到可抑制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降低血循环中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水平,使抑制性T细胞功能恢复正常[1]。甲巯咪唑用药较多见皮疹、皮肤瘙痒、轻度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此时需根据情况停药或减量,并加用抗过敏药物。
本文将5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治疗组予以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结果显示,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在降低FT3 、FT4及TSH水平方面效果更为显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5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较为安全可靠。因此笔者认为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在治疗甲亢中效果更为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1] 杨伟平.比索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观察.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 1196-1198.
265301 烟台桃村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