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46例临床治疗分析

2013-02-02谢基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3期
关键词:脑膜炎结核性抗结核

谢基华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46例临床治疗分析

谢基华

目的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46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 40 例(87.0%)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脑脊液部分或全部指标恢复正常,出院后继续抗结核治疗;4例(8.7%)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指标均无明显好转;2 例(4.3%)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 例(2.2%)死亡,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结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现象复杂、发病原因多样,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分枝杆菌侵入大脑的脑实质和脑膜进而引起相关部位非化脓性炎症,是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1]。结核性脑膜炎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感染源多为患有结核病的成年患者[2]。近年来,随着耐药结核患者的增加、流动人口的增多,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了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因此,迅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降低结核性脑膜炎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46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46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标准: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CSF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隐球菌墨汁染色阴性;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或肺外结核。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1~12岁,其中1~3岁21例(45.7%),3~6岁13例(28.3%),6~9岁8例(17.4%),9~12岁4例(8.7%)。

1.2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正常13例,肺结核28例,肺炎4例,肺气肿2例,胸腔积液1例。头颅CT或MRI诊断结果显示,32例(69.6%)患者有异常,其中脑梗死23例,脑室扩张或脑积水7例,脑结核瘤2例。

1.3CSF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脊液检查,37例(80.4 %)的患者脑脊液符合结核性脑膜炎的表现,其中脑脊液压力升高患者28例,占60.9%,180~300 mmH2O 的 17 例,>300 mmH2O的 12 例,其脑脊液生化、常规检查,脑脊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及结核杆菌培养均阴性。

1.4治疗方法 ①43例抗结核治疗:早期静脉滴注异烟肼,用药量为15~25 mg/(kg·d)且患者每天最大的摄入量要控制在400 mg以下,用药时间为四周;在患者有病情好转后让患者实行顿服方式,用药1年。吡嗪酰胺每日两次总共的用药量控制在15~35 mg/(kg·d),用药3个月;利福平的使用量在15~20 mg/(kg·d),使用期为1年。②43例激素治疗:地塞米松用量为1~1.5 mg/(kg·d),1次/d。③42例脱水剂治疗:选择15%甘露醇或甘油果糖,用药量为10 mg/(kg·d)左右,注射方法为快速静脉注射,待患者病情好转开始逐步减少药量。④18例鞘内注药:先放出脑脊液 5~10 ml,然后鞘内注入异烟肼 100 mg加地塞米松5 mg,每周1~2次,重症者隔日1次,脑脊液正常后停用。⑤3例外科手术治疗:1例行左小脑占位病变切除术,2例行右颞叶结核瘤多病灶切除术,左小脑结核性脓肿切除术,右侧脑室三角区穿刺脑室外引流。

2 结果

本组46例患者中40例(87.0%)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脑脊液部分或全部指标恢复正常,出院后继续抗结核治疗;4例(8.7%)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指标均无明显好转;2例(4.3%)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2.2%)死亡,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3 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重症肺外结核,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结核性脑膜炎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最初病灶通常在肺部,但也可位于淋巴结、骨髓、鼻窦、胃肠道或身体的其他任何器官[3]。小儿由于免疫能力较差,极易受到结合杆菌对大脑的入侵,再加上小儿的饮食生活易受外界的影响,没有很强的自身习惯,很容易因为相关的炎症引发自身的疾病[4]。因此,迅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降低结核性脑膜炎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目前,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辅助检查。CT、MRI 检查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病理形态提供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依据,对判定病期、临床分型、指导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5]。

抗结核药物治疗是结核性脑膜炎治疗的核心,通常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的四联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结核性脑膜炎治疗的辅助用药早已开始使用,但一直存在争议,有关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能减轻炎症,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促进康复。鞘内注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引流出颅内过多的脑脊液,有效降低颅内压,缓解头痛、呕吐等症状。外科手术也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组46例患者中 40 例(87.0%)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脑脊液部分或全部指标恢复正常,出院后继续抗结核治疗;4例(8.7%)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指标均无明显好转;2 例(4.3%)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 例(2.2%)死亡,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综上所述,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现象复杂、发病原因多样,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1] 张润. 重症结核性脑膜炎32例疗效分析. 青海医药杂志, 2012,42(3):14-15.

[2] 徐嘉莉. 69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中西医临床特征分析. 时珍国医国药, 2012, 23(9): 2362-2363.

[3] 李启寿. 产后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青海医药杂志, 2011, 41(8): 34.

[4] 马克林,马志强.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44例临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1, 13(28):47-48.

[5] 朱成祥.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分析(附90例报告). 当代医学, 2009,(9): 37-38.

330008 江西省儿童医院

猜你喜欢

脑膜炎结核性抗结核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二代测序协助诊断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脑膜炎1例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