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3-02-02刘珂郑稼金毅赵永强曹臣杨彬
刘珂 郑稼 金毅 赵永强 曹臣 杨彬
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刘珂 郑稼 金毅 赵永强 曹臣 杨彬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微创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囊内骨折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采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总结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后康复、假体位置、Harris评分方面的手术经验。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切口长度平均6.6~11.2 cm,平均(8.7±1.6)cm。单侧手术时间26~67 min平均(49.1±21.9)min;术中失血量180~520 ml,平均(370±54)ml。术后1年关节功能评分(84.82±2.94)分。30例患者优良26例,优良率86.7%。结论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是切实可行的,但技术条件要求较高。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微创小切口
由于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即使受伤不重也易发生骨折,其中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差且多合并其他慢性疾病,骨折后易发生并发症,同时保守疗法和内固定疗法均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治疗预后不佳,存在高并发症风险,易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严重症状[1]。近年来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其具有创伤小,利于关节恢复而在临床迅速推广[2]。我院采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骨外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经X 线检查,明确诊为股骨颈骨折;27 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0.6±14.2)岁。按Garden分型:GardenⅢ型14例、GardenIV型16例。手术时间:伤后2周手术者24例,2周至1个月手术者6例。30例患者均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重建髋关节功能。按固定方法分为骨水泥型17例,非骨水泥型13例。
1.2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 脊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侧卧位,切口正好位于大转子后方,长6~10 cm,切口的1/3在大转子近端,2/3在大转子远端。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十字切开深筋膜,L形切断臀中、小肌前1/3,切口限制在皮肤切口内。用Hohmann拉钩放在外展肌下方以显露股骨颈上部结构,用Aufranc拉钩立即紧靠股方肌近端放置以显露股骨颈下部结构。将一把宽髋臼拉钩插在股骨颈内侧,一把窄髋臼拉钩插在股骨颈外侧,摆锯修整股骨颈断端,取出股骨头,清理碎骨及髋臼周围软组织,两把窄髋臼拉钩插在髋臼下缘下压股骨颈断端,充分显露髋臼,磨锉髋臼并安装臼杯。内旋患肢,将一把宽髋臼拉钩插在大转子下后再极度内收外旋患肢,用髋臼拉钩将股骨颈断端翘起,再用一把宽髋臼拉钩插在股骨颈断端后方,帮助翘起股骨颈断端并保护臀中、小肌,股骨颈断端充分显露,开髓、扩髓,打入股骨柄,安装假体头,还纳,检查活动度及松紧度,冲洗,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常规持续心电监护,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感染,术后1 周逐渐扶杖下地活动,加强下肢肌张力;避免盘腿、髋过度外旋、内收动作,保证手术的预期结果。
1.3观察指标 测量切口长度、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术后1年关节功能评分参照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根据疼痛、活动度、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4个方面进行评分,功能分为优(90~100分)、良(80~89分)、尚可(70~79分)、差(<70分)四级。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切口长度平均6.6~11.2 cm,平均(8.7±1.6)cm。单侧手术时间26~67 min,平均(49.1±21.9)min(从切皮开始到皮肤缝合结束)。
术中失血量180~520 ml,平均(370±54)ml。术后1年关节功能评分(84.82±2.94)分。30例患者优良26例,优良率86.7%。
3 讨论
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且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应力较大(体重2-6倍),局部应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就能导致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可致压疮发生、严重感染、血栓形成等不足。因此,如何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移位骨折,一直以来临床学术界存在争议。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有内固定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两种方案。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但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因骨质疏松、股骨头血供差以及局部剪切力大等原因,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不愈合率及股骨头坏死率一直较高[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被公认是理想的治疗髋关节疾患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手术方式之一,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多种并发症,从而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应用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可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术后获得早期活动,能使患者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近几年我国在此方面又有了更大的改善,在原本的术式中融入了小切口技术,只保留了成功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最关键的显露部分。对小切口的要求是术中切口必须在10 cm以下,可采用的入路方式较多,有双侧入路、后侧入路等[4,5]。小切口的目的不单单是缩短切口长度,而是在成功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切口。与其他治疗术式对比,全髋关节置换小切口术式具有更多优势,该术式可减少对组织、肌肉的损伤,降低疼痛程度,减轻病患生理负担,最重要的是可以降低术中对肌肉功能的影响[6],简短病患卧床时间,有助于进行早期活动,加快康复,病患可尽早的恢复生活状态。同时为后期的功能训练打下良好基础,利于预后。本组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手术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切口长度平均(8.7±1.6)cm,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1年关节功能优良率86.7%。由于本组病例样本小,随访时间尚短,长期随访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是通过不断训练,随着小切口后路手术经验的增加,手术会越来越完善。
[1] 易秋良,王雪芹. 空心钉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早期治疗老年股骨颈骨骨折临床疗效比较.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0):210.
[2] 黄江.老年股骨颈骨折髓关节置换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28-29.
[3] 吴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68-470.
[4] 殷鹏,候春风,刘雪莲,等.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小切口与标准切口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医学综述,2012,18(16):2726-2727.
[5] 杨磊,赵德伟,郭林,等.小切口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97-3798.
[6] 刘昌平,牛连生,臧传义.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国医药,2012,7(3):342-343.
450003 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