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改善方法研究
2013-02-02陈宏杰
陈宏杰
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改善方法研究
陈宏杰
中药对病症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而本文以中药的口服机制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对中药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进行相应分析,通过对中药中难容的活性成分的溶解、溶出速度进行改善,对活性成分在消化系统中的代谢进行控制,使中药组合中活性成分之间的有利影响进行充分发挥等方式,提升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中药制剂;口服;生物利用度
对中药制剂进行口服是较为常见的服用途径,中药制剂具有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多的特点,使中药的优势进行了充分体现[1]。但是由于中药制剂的活性成分物质基础、以及生物利用度等时常难以进行表征,致使中药的用药途径、剂型以及技术应用缺少合理的科学评价。本文通过相应实验,对提升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F)提出了解决办法。
1 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
对中药进行口服用药时,在药物进入腔静脉前,会先由胃肠道向下,通过肝脏与肠壁,并且大部分中药是以原形对药理活性进行发挥[2]。同时中药中每个单体所具有的稳定性、渗透性、溶解性、转运蛋白的外排以及单体间的相互作用,均对口服生物利用度造成影响。而药物从胃肠道中通过时,会受到许多化学、生理因素的影响。在药物溶解与溶出后,会渗透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液循环中,但是需要具有合适的油水,才能提升其通透性。对药物进行吸收的过程汇中,由于受到肠腔生理环境的影响,会受到水解、酶的降解、代谢等影响。此外,某些进行外排的分泌蛋白还会对F造成影响,使药物不能完全的进入体内循环中[3]。
2 改善方法
2.1提升溶解度与溶出 药物的溶解度对其自身的吸收以及F具有直接影响,所以提升药物的溶解度以及溶出速度,可以对口服用药的F进行改善。有相关研究发现靛玉红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是被动的扩散机制,所以其运转不会受到相应蛋白以及载体的影响,所以可以提升靛玉红的溶解度以及溶出速度,以对其F进行改善。
2.2提升药物在胃肠道内的稳定性
2.2.1代谢酶抑制剂 由于大部分中药的活性成分不能被直接吸收,使其F较低。但是也有许多活性成分由于肠代谢,导致其F较低。同时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较为广泛,具有许多生理活性。但是大部分多酚类化合物进行口服后,其F均较低,并且肠道的吸收机制还不明确。有相关研究发现,多酚类化合物口服的F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在肠道中出现了广泛的首过代谢。所以提升多酚类化合物的F,就可以使用代谢酶抑制剂,以提升其自身的稳定性。
2.2.2降低肠道菌群的代谢 药物中的活性成分通常是以糖苷类形式存在,很难被肠道吸收,所以在肠内存留的时间较长,就会受到菌群的作用。有相应的研究发现[4],黄芩苷自身的吸收较低,但是黄芩素具有中等的吸收,并且不会受到菌群的干扰。因此,研制黄芩素口服制剂可以有效提升其F,增强使用效果。
2.3提升药物的黏膜渗透性 药物的渗透性能对自身的F具有重要影响。有相关研究发现,粘膜透过性较差是三七总皂苷口服F较低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此类药物的F,可以使用提升其活性物质的黏膜透过性吸收促进剂。
2.4抑制运载蛋白的外排 肠运转体是影响药物吸收F的重要因素,可以促进或者是抑制对药物的吸收。有相关研究发现,运转蛋白对小肠吸收灯盏花素有影响,但是P-gP(P糖蛋白)基本没有影响,可是MRP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可以将其由上皮细胞中运回肠腔内,减少了灯盏花素的吸收,对其F造成相应影响。所以抑制运转蛋白的外排可以提升F。
2.5增加药物在胃肠中的运转时间 药物在胃肠道内的时间,也会对其F造成影响。如果药物在胃肠道内的时间太短,就会是药物得不到充分溶出与吸收,以对F造成影响。所以,适当的提升药物在胃肠道内的存留时间,可以提升其F。相关研究发现,采用漂浮、沉降以及黏附滞留技术等,延长药物在特定位置的存留时间,提升其吸收程度与F,从而增强用药效果。
2.6增强药物之间的有益影响 中药的成分较为复杂,各成分间的作用对其F具有相应影响。这需要构建相应的基础研究方法,对其中的理论与特点进行揭示,以对各成分间的有益反应得到充分发挥。有相关研究显示[5],醋柳黄酮中各成分可以对P-gP进行相互抑制,使其F得到提升。
3 结论
对中药制剂口服的吸收与F进行研究,由于中药具有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多的特点。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主要活性物质群的口服吸收与F进行研究,使问题变得简单化。同时通过逐步分析,对影响中药制剂口服吸收F的因素进行阐明,并对提升F的方法进行相应制定,以有效提升中药制剂的F,增强其服用效果。但是中药的活性成分以及在体内的吸收过程研究不深,而各成分之间的影响也不清楚,所以单一的研究结果还不能明确的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规律与特征进行阐述。
[1] 谢燕,马越鸣,王长虹,等.改善中药制剂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概况与思考.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38(3):195-200.
[2] 叶青,郑大贵.微波辅助萃取水蒸气蒸馏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光谱实验室,2010,43(3):1077-1080.
[3] 王娟,单进军,狄留庆,等.五环三萜皂苷类活性成分口服吸收与代谢研究进展.中草药,2012,43(1):196-200.
[4] 牛艳,洪敏,戴岳.中药活性成分对树突状细胞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2):135-138.
[5] 谭蓉,郑志昌,李卫东.重视中药作用于肠道CYP3A4、P-gp后对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中国药房,2009(18):363-369.
462500 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人民医院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