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
2013-02-02晏承彪张世泉
晏承彪 张世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为LC,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以往急性胆囊炎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手术者手术操作经验的积累,LC己经成为急性胆囊炎的常规术式[1]。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对14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0例患者,患者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56.4岁。女性患者86例,男性患者54例,伴白细胞升高132,伴发热98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37例,合并糖尿病14例。患者入院时B超提示胆囊不同程度肿大伴胆囊结石,部分胆囊壁呈双边征,胆囊壁厚0.3~1.1 cm,患者入院时均有右上腹压痛、腹肌紧张,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Murphy征阳性或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其中51例患者发作时间在48~72 h之间,89例患者发作时间在48 h以内,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全部为化脓性以及坏疽性胆囊炎。
1.2 手术方法 全部140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CO2气腹完成后。手术医生首先三孔法进行腹腔探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实施中转开腹手术,如果是患者腹腔粘连较重、患者术中出血难以控制、患者胆囊三角解剖不清需要果断中转开腹。手术钝性分离胆囊与周围网膜的粘连。首先暴露胆囊三角,确认患者“三管一壶”[2]关系,患者胆囊三角边界不清,需要首先撑开胆囊壶腹部浆膜,接下来钝性结合锐性结合分离壶腹部周围,暴显露清晰患者胆囊管,再向远端慢慢游离,至能夹3个钛夹即可。对于嵌顿在胆囊管结石可逆行挤压入胆囊,如果嵌顿紧密则需要切开取出。术后常规放置硅胶引流管,观察24~72 h。根据引流情况决定拔管时间。
2 结果
除了9例中转开腹以外,其余的131例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次完成,且术后没有任何的并发症。手术时间30-110 min,出血量l0~100 ml,常规术后腹腔引流,平均住院时间6.9 d,
3 讨论
由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胆囊周围充血水肿严重、解剖困难,曾被认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禁忌证。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手术者手术操作经验的积累,LC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越来越少,在发达国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方法[3]。
LC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手术时间一般需要在患者发病在72 h内进行,72 h内手术操作是容易方便,超过72 h后由于胆囊和周围的组织粘连较严重,解剖结构发生变化造成手术难度增大。②如果患者胆囊出血明显、胆汁漏入腹腔以及患者胆管或胆囊动脉夹闭不满意,则需要放置引流,以便观察腹腔内是否出现出血、胆漏等现象。③反复冲洗手术野,放慢手术的速度,术中认真、仔细分离肝外胆管,防止胆汁外溢。手术操作时要掌握技巧。如果胆囊水肿明显,需要适当的减压,如果患者胆囊管粗大,需要双重套扎胆囊管。术中应抓钳在近壶腹部向右上推压胆囊体部,防止胆汁外溢,
手术时机选择: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在急性胆囊炎发病48 h内,由于炎性渗液较少,虽然患者胆囊壁水肿充血,但是胆囊壁与周围组织粘连不太严重,解剖结构清晰,容易于剥离,如果患者急性炎症发病超过48 h后,胆囊壁明显充血水肿,胆囊积液、积脓,组织变脆,粘连范围变大,正常解剖关系开始改变,这样就会造成LC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渗血多,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4]。如果患者对于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严重并发症,可以先行保守治疗,动态观察患者体温、腹部体征、血白细胞的变化,及时行床边超声检查。随时根据患者急性胆囊炎症的情况、超声检查等综合因素来决定手术,以免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总之,随着认知度的提高和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安全可行的,手术过程中正确处理胆囊三角,适时中转开腹等是保障手术安全的重要因素。手术技巧、病例的选择、术中的决策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1] 吴昌林,张 健,林录.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6例体会.中外医疗,2008,27(30):41.
[2] 何东来.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的手术技巧.中国现代手术杂志,2003,7(3):217-219.
[3] 李全生,杜景平,张肇达,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的预防和处理.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7).546-547.
[4] 付永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3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