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分析
2013-02-02张晓新高迎春刘慧波肖波刘学义王永军
张晓新 高迎春 刘慧波 肖波 刘学义 王永军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肥厚性心肌病的一种亚型,属原发性心肌病[1],心源性猝死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以左室乳头肌以下的心尖部心肌肥厚为特点,临床医生应认真掌握其心电图特征,提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警惕,减少误诊和漏诊[2]。本文分析总结2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选自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诊断为AHCM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18~51岁,病程3个月至9年,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均符合美国学者Crowleg等提出的心尖肥厚性心肌病诊断标准。其中有4例无明显症状,是在单位体检中发现心电图异常,另外16例主诉心悸、胸闷、憋气、胸痛、乏力,体格检查肺部、心脏及腹部体检均无异常发现,血压正常,均无糖尿病史。其中有3例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
1.2 检测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1550P型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仪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3]。
2 结果
20例心电图表现的特点。各例患者心电图均有明显异常:①左胸导联RV4-6电压增高14例(70%),RV4>RV5>RV6。②左胸导联产生的前后肢对称、深倒置的巨大T波17例(85%),且R4> R5>R3,TV4>TV5>TV6(0.3 mV~1.9 mV或以上)。酷似“冠状T波”呈TV4>TV5>TV3者12例(60%),主要分布于胸前V3-6导联,其中TV3、TV4最明显16例(80%),最深达2.4 mV。③ST段水平压低16例(80%),以V3~V4导联最明显,且V4>V5>V6,额面心电轴均正常,20例均无异常Q波,1例出现QT间期轻度延长,所有患者均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常见致心室肥厚的病因,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心尖部心肌肥厚达15~24 mm,切心尖部心腔狭小,间壁与左室后壁之比>1.3。本组20例全部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3 讨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4:1,中国人发病年龄15~80岁,以30~60岁最多,在心肌肥厚的患者中,占肥厚型心肌病的2%~5%,主要表现为心室壁下1/3明显肥厚,以心尖部心肌不对称性肥厚为特征,约43%的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常见的症状为胸闷、心悸、及心功能减退[4]。有文献总结AHCM的心电图主要特征性表现为左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S-T段水平压低,T波对称性倒置[5]。本病临床很少见,只凭心电图改变容易造成误诊,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也容易漏诊。当遇见心电图有GNT,以V4、V5明显,左心室高电压,无Q波,QT间期延长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要为患者增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左心室造影检查。根据笔者在心电室工作多年的经验,结合相关参考文献,认为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时,心电图能够起到筛选、预测的作用,必须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才能确诊。
[1] 赵东华.5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分析.山东医药,2008,48(20):60-61.
[2] 孙剑萍,朱士洲,周兢,等.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的诊断意义.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4):261-263.
[2] 梁丽,李斐,陈为,等.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分析.江西医药,2011,46(1):50-52.
[4] 王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0例的心电图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49-1550.
[5] 孙艳辉,许晓微,李玉红.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与超声诊断.当代医学,2010,16(2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