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2013-02-02王伟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溶栓中华

王伟丽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动脉血液中断,侧支循环不能代偿,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引起局部心肌坏死,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心肌酶学和心电图出现相应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变化快,常并发心律失常、心衰、甚至心脏猝死,如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94例患者中,男61例,女33例,年龄38~78岁,平均58岁,其中高侧壁心肌梗死12例,后壁心肌梗死30例,前壁心肌梗死52例,合并严重心律失常11例,心源性休克12例,死亡6例。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

2 结果

经纠正休克,充分给氧,解除疼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护理,挽救了患者生命,降低了死亡率。

3 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 ①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心电图、神志、血压、呼吸、心律、尿量、肺部啰音及胸痛情况,备好抢救物品及除颤仪。②镇静止痛: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突然,患者感到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疼痛范围广,程度重,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或数天,常发生安静或睡眠时,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患者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頻死感,可用吗啡针3~5 mg稀释后静脉注射,5~15 min后可重复使用,给药前后应测量呼吸、脉搏和血压,若血压太低或呼吸频率小于12次/min时则不可再给吗啡,因吗啡易降低动脉压和抑制呼吸。烦躁者可用地西泮针10 mg肌内注射注射或静脉注射。

3.2 溶栓疗法 心肌梗死发作在6 h内且无溶栓禁忌证时,应立即溶栓治疗。在注射溶栓药物时要保证针头在血管内以防药液外漏,同时要注意有无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绝大部分患者经溶栓后,使闭塞心冠状动脉不同程度地得到疏通,有2例完全再通,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

3.3 一般护理 ①休息: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急性期严禁和谢绝探视。②饮食护理:予以低脂易消化清淡饮食,限制高胆固醇食品如鸡蛋、肥肉、动物内脏等,应少食多餐,不宜过饱。急性期宜进流质饮食,随着病情恢复可改为半流质。③保持大便通畅:患者生活环境、习惯和饮食改变,长期卧床都可使胃肠蠕动缓慢,发生便秘,用力排便会使病情加重,诱发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服用缓泻剂,使用开塞露或低压灌肠等方法,预防和缓解便秘。④心理护理:患者胸部难受会表现焦虑、紧张、恐惧,护士在观察病情的同时应运用鼓励性语言,耐心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稳定患者情绪,使其配合治疗。⑤氧气吸入:急性期给予间断或持续鼻导管吸氧3~6 L/min,指导患者戒烟酒、浓茶,避免摄入过多胆固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控制,遇事冷静,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合理运动。

4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各种原因阻塞冠状动脉,心肌长时间持续缺血而引起不可逆坏死,是冠心病最严重一类型,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2]。如果在发病早期及时处理、正确治疗,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和心肌梗死范围,是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的关键[3]。

[1]中华医学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病症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1-725.

[2]杨红玲.81例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特点及治疗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6,13(3):435.

[3]高润霖.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29(12):710-712.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溶栓中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