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100例的护理体会
2013-02-02徐阳李晓伟都兴伟姚欣哲王燕英
徐阳 李晓伟 都兴伟 姚欣哲 王燕英
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脑挫裂伤、脑水肿、恶性颅内压增高是导致患者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高达42% ~70%[1]。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的开展在我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近2年我院做此类手术10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选自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男60例,女40例。年龄20~67岁,平均4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5~10 h。伤后持续昏迷76例,双侧瞳孔散大12例,单侧瞳孔散大40例,GCS评分3~5分42例,6~8分58例,术后气管切开42例,失语24例。
1.2 护理措施 ①颅内压监测。术后患者立即转ICU,严密观察颅内压变化,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骨窗等,应高度警惕术后血肿复发,发现异常立即报告,立刻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②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采用多功能检测仪进行监护,每30分钟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如患者血压迅速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口唇发绀等周围循环衰竭表现[2]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③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抬高床头15~30 cm,减轻脑淤血,改善脑供血,降低颅内压。按时翻身叩背,清理呼吸道无效时要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为防止气管粘膜损伤,要选择柔软的硅胶管,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每两次吸痰时间应间隔3 min以上。室内保持湿度40%~60%。按时做气管内滴及雾化吸入,滴入次数及量根据痰液粘稠度决定,雾化次数也根据痰液情况而增减。④脑侧裂池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应低于创腔30 cm,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脱落、打结、扭转、抜脱,避免发生堵管或逆行感染,认真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每日在严格无菌情况下更换无菌袋密闭引流。引流放置时间未3~7 d。拔管时间要在脑脊液引流清亮后第2天,行头颅CT检查证实血肿消失再拔管。观察骨窗敷料是否干燥,头皮是否肿胀严重,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⑤预防消化道出血。应早期给予鼻饲,以保护胃粘膜受损伤造成消化道出血。每次注入药物及食物前都要检查胃管否在胃内。⑥高血糖患者的护理。要对血糖升高的患者血糖进行动态监测,术前术后均监测快速血糖,以后每天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测定血糖值,以便调整胰岛素的用量。⑦做好基础护理。①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特别是凝血功能差的患者,严禁为昏迷者漱口。②预防褥疮,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无渣屑。做到五勤,即勤翻身、勤按摩、勤更换、勤擦洗、勤整理。一般每2~3 h翻身一次。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重点护理,可采用垫橡皮圈、棉垫或海绵垫等措施。③防止泌尿系感染的护理。有留置尿管者,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2次,每天更换1次尿袋。按时膀胱冲洗,准确记录每日尿量。
2 结果
恢复良好17例,中残19例,重残20例,患者清醒,但每天日常生活中某些活动需他人协助。植物生存9例,死亡35例(35%)。
3 讨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明显地提高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1],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凭多年的护理经验、熟练的护理技术以及丰富的专科护理知识,严密监测颅内压,认真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引流管护理,积极预防消化道出血,注意高血糖护理,重视基础护理,只有这样才能配合医生共同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1]佟建洲,李鑫,范经世,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305例体会.中国医药导报,2011,8(17):170-173.
[2]王欣民,张树翠,何茂英.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202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