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上好数控实践课的教学方法探讨
2013-02-02顾其俊
顾其俊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310053)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了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 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出现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因此,培养具有真才实学技术工人是摆在我们职业院校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它体现学生对所学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 具体到数控实践课程而言,数控实践是以数控工艺、 数控加工刀具、数控编程为基础,数控机床操作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一门实践课程, 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 尤其是数控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必修课程,就是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锻炼,这对于学生数控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综合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才能上好这门数控实践课呢? 笔者针对高职院校数控加工实践时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
关键的教学方法
每当学生刚接触到一个新的实践环节时,都希望了解其与自身日后就业的关系,也会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理。 因此,讲好第一节入门教育课关系到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如何保持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开拓的创新思维。 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学生一但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就会变成一种享受、 一种愉快的实践体验,例如,在正式上课前,指导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会吸引学生眼球的由数控机床加工出来的实物。 我校在学生第一次上操作课时向学生展示的数控加工模型有坦克、火车头、宝塔、国际象棋等。再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方法, 播放一些数控机床如何加工典型零件的录像, 同时也制作一些数控机床加工的图片用动画的方式播放出来以帮助学生直接了解实际情况,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体会到数控加工的优越性,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关系教学法 介绍目前的实践与以后生产的关系, 如在数控实践中先提出问题: 精确制导导弹在飞行了数千公里以后误差为什么只有十几米, 现在的卫星入轨精度为什么越来越高等。 告诉学生, 那些精密复杂的零件都是通过数控机床加工出来, 数控机床目前在国计民生中已越来越凸显重要性。 因此,现在的实践就是为以后工作中实际零件的精确加工打好基础。 这让学生还在学校实践阶段时心里就已认识到数控机床对所加工零件尺寸精度保证的重要性。
体验教学法 目前,机电类职业院校大都有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往往都是一些实力较强的大、中型机械加工企业。 在数控实践课开始前, 先组织学生参观这些企业。 例如,我校的一家校外实习企业某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有一台从意大利引进的数控机床价值高达3 000 万,但该机床的操作师傅却是一位通过数控大赛锻炼才脱颖而出的1985 年出生的年轻人。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讲与练的关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时常会发现当教师在讲授数控机床的操作内容并做演示时, 大部分学生有急于动手的心理。 为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上好下一次课,通常教师都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采取先集中讲解、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模仿的方式, 并交替进行。 但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和教学效益的要求, 各学校不可能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多巡查、眼要尖、多动脑、多解释、多示范。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在不断巡视中检查学生的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是否正确规范, 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讲解细致, 而且要进行动作要领的反复示范, 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总结、指正,并强化要领,从而能够加快学生对所学技能的巩固和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和课程安排等原因的限制,大多采取的是分组教学模式,即根据自身现有设备条件, 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 几个学生共用一台数控机床, 在整个实践周期内,学生分别轮流操作实践,因此要保证学生操作设备的时间能得到合理分配并且对实践充满激情。 对没有轮到操作的学生不让他们闲着无事, 不能因实践安排上的问题而对学生学习兴趣造成不良影响。 我校的做法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讲解、指导下, 让学生做一些不是很复杂但比较有趣和有纪念意义的零件,学生在实践中一但有了成就感,就能进一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对暂时没轮到操作的学生可让他们自己来设计将要加工的纪念零件。 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 让参加实践的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目标,有收获、有压力、有动力。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 要把难懂的问题拆开变为易懂的, 让易懂的使其更加容易掌握。 如数控铣床加工中,以刀具半径左右补偿(G41/G42)的设置来说,难度虽然不大,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对刀具半径补偿知识理解不透, 在编程中弄反指令造成零件报废。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拆分成两个步骤进行描述:判断时要顺着刀具加工前进的方向看,此时,人的站立位应在刀具前进方向的后面; 在前进的方向和人的站立位确定了之后, 刀具在零件的左边就是左补偿, 刀具在零件的右边就是右补偿。 通过现场实践,学生立即就能搞懂,并且很快就能熟练使用。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目前的教学安排, 大多是采取先讲授数控编程、数控工艺等的理论课,间隔一段时间或一个学期再上实践课, 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讲授过的理论知识产生模糊、混淆甚至遗忘。 这种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的教学方法已经严重影响了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实践课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复习编程指令、加工工艺、数学计算等理论知识, 造成了已经有限的实践课时间又被人为地浪费掉。 为此,我校现已采取了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增加实践课时,将编程等理论课放到实践课中进行, 即采取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方法, 或者采取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方法。 在两种方法的选择上, 具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对于有些零件的加工可由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时, 教师先抛砖引玉,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 将讨论结果向教师汇报。 这样, 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对已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
教材与实践的关系 选好上课教材,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既然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教材和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同时也要求学校选择适用的教材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此应当注意选取学生可以自学且图文并茂的教材为宜。 由于各个学校采购的数控设备不尽相同,数控系统也是种类繁多,而市面上现有的数控机床操作教材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单一系统的,如法那克系统和西门子系统; 而华中、广数等其他数控系统的教材和资料较少,而且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在用的教材在内容介绍上比较相似,缺乏必要的图片和关键部分的详细解释,造成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不太看得懂。 理论课选用的教材拿到实践课中时,又因缺少详细的机床操作系统介绍而大打折扣。 有些校本教材在介绍了机床的操作系统时,又对理论编程弱化, 甚至有些教材还将数控车、数控铣分开成两本,结果就造成了学生在上实践课时通常要带多本教材,同时这也是一种间接浪费。 一体化教学应该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一种趋势,一种好的教材应当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同时,还必须是包含了大部分院校现有的数控系统介绍,对不同的系统在刀具补偿方式、 简单的参数设置与调整、固定循环格式上的具体差别都要通过学生易懂的方法体现出来,如采用图片的形式一一展示等,既让学生在学习时一目了然,也可避免造成教学上的失误, 消除安全隐患。在教材的结构形式上,合理设置章节和目录,让学生在目录的引导下能够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好教材的好处就是对于难度不大,教材中有明确解决方法的问题,教师不一定要全程示范或直接解答,可以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相关内容。 如我校现在选用的《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技能实训教程》一书就包括了上述要求。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运用资料,带着目标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学生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下,我们要把实践课上好,首先就要备好课,并且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我们既要重视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引导,注意上好第一节操作实践课,并且通过实践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另外,要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难题, 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实践操作中,理论知识与实际要紧密结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有话职说
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 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苏格拉底
[1]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卜匀,刘海生,刘学江.数控实践教学管理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1(52).
[3]朱学超.高职院校数控实训实践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