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挂线术配合抗生素及中药坐浴治疗肛周脓肿95例
2013-02-02向前郭玉远
向前 郭玉远
切开挂线术配合抗生素及中药坐浴治疗肛周脓肿95例
向前 郭玉远
肛周脓肿; 切开挂线术;抗生素;中药坐浴
肛周脓肿即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由于肛管直肠处有丰富的蜂窝组织,感染后易并发脓肿。感染多继发于肛窦炎和肛腺炎,炎症扩散引起括约肌间隙感染,即近齿线的联合纵肌内感染,直接蔓延、淋巴扩散或沿肌间纤维扩散,致括约肌间隙脓肿形成、肛旁皮下或肌管直肠周围间隙脓肿[1],该病治疗不当,或者误治,容易复发,造成难治性的肛瘘。2009~2012年作者采用切开挂线术配合抗生素及中药坐浴治疗肛周脓肿9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5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76例,女19例,年龄21~58岁。病程最长1年,最短3 d;其中低位肛周脓肿69例,高位肛周脓肿26例。
2 治疗方法
2.1手术方法 患者取左侧卧位于手术台上,充分暴露腰骶部位,确定腰腧穴,常规消毒后,腰腧穴麻醉,注入利多卡因,观察患者无不良反应后,嘱患者取截石位,肛门及其周围用碘伏做常规消毒,用新洁尔灭消毒肛管及直肠。铺无菌手术巾,观察麻醉效果,待括约肌松弛后,肛内指诊,进一步明确脓肿的大小、位置、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脓肿波动明显处或深部脓肿穿刺定位处切开,切口呈放射状。坐骨直肠窝或骨盆直肠窝切口应距肛缘2~3 cm;直肠后窝脓肿切口应距肛缘1.5 cm,避免损伤肛尾韧带。脓肿切开后应彻底引流出脓液,用手指探查脓腔,将脓腔内间隔全部彻底分开,用刮匙刮除脓腔壁腐烂组织。用球头软探针轻探寻找内口,另一手示指伸入肛内,帮助寻找内口,将探针从内口引出,探针尾带橡皮筋,将橡皮筋牵拉到最大张力,钳夹橡皮筋根部,用10号丝线结扎根部,放置引流条,外敷无菌纱布,术毕。
2.2抗生素治疗 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4~7 d,病情严重者可选两种抗生素连用,首选硝唑类,因肛周感染多为厌氧菌感染。
2.3中药坐浴 从手术次日开始,每日用中药汤剂熏洗、坐浴局部,时间10~20 min。药物组方:大黄15 g,连翘15 g,栀子20 g,野菊花30 g、蒲公英30 g,芒硝30 g、艾叶20 g,黄柏15 g、当归15 g,冰片10 g、白及15 g。创面清洗后局部换药,1次/d,保持创面清洁。
3 治疗结果
1次性治愈95例,创口愈合时间为15~40 d,平均22 d。术后随访 1 年无复发,无肛瘘形成,无后遗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4 讨论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的脓肿,该病是一种常见的较为复杂的外科感染,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男女发病比例为4 ∶ 1[2]。作者采用切开挂线术配合抗生素及中药坐浴治疗肛周脓肿,其主要优点为:①切开挂线是中西医结合的手术方法。西医外科切开引流是治疗肛周脓肿的主要方法,挂线术是中医外科治疗肛瘘的传统方法。肛周脓肿切开后人为形成了外口,找到感染途径即内口挂线既解决了内口问题,又 达到了切开引流的目的。采用橡皮筋作为挂线材料,利用其自身的张力起到了慢性切割作用,解决了结扎丝线不能一次切断,再次扎紧给患者带来痛苦的问题。慢性切开肛门括约肌,边断开边生长,并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避免了一次切断括约肌造成肛门失禁的后遗症状。同时,也减少了术中、术后的出血机会,减少了桥型愈合,一次达到治疗目的,不遗留后遗症。②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促进术面愈合。③术后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坐浴。方中芒硝、冰片具有消肿止痛、收敛固涩之功效;大黄、栀子、黄柏具有活血祛瘀泻火之功效;野菊花、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连翘、白及具有解毒消肿、敛疮生肌止血之效;当归、艾叶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诸药合用具有清热消肿、止痛生肌之效,促进创口愈合。
综上所述,切开挂线术配合抗生素及中药坐浴治疗肛周脓肿具有疗效可靠、疗程短、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吴孟超.新编外科临床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89:79.
[2] 艾中立.肛门周围脓肿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649.
473000 南阳市中心医院(向前);方城县中医院(郭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