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2013-02-02吕春荣
吕春荣
日趋严重的医院感染是一个无形且无情的侩子手,也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而医院临床的侵入性检查和操作很多,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病原菌而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由此可见:做好手卫生,可减少1/3的医院感染,减少国家资源浪费,同时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如何切实提高手卫生执行效率,降低医院感染率是当前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洗手是一种最经济、最基本、简便易行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原体的重要手段,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手污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手污染的细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群,这一途径比经空气传播更具有危害性。目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有限,医院任务非常繁重,在繁忙的医疗活动中,往往忽视了手部卫生,直接导致了由手传播的医院感染。
1 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
1.1 工作繁忙时手部细菌量成倍增加 在临床工作中,一名责任护士要管几名至十几名患者;治疗护士一次治疗时间要为患者治疗几十人次,如此大量的工作,要做到每次操作前都洗手,在实际工作中难度较大。工作繁忙时将其与正常情况下的手部带菌情况进行比较,平均菌量高出几倍,从而使医院交叉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
1.2 影响医院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的主要因素
1.2.1 医院的管理因素 对洗手或擦手的效果进行有效监控,是未来医院应该重视的环节。有部分医护人员认为科室或医院对洗手或擦手没有足够的重视是其手卫生执行的影响因素。有报道指出,来自同事的榜样和反馈对个人行为有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医院相关部门应对护理人员的手卫生进行定时或不定时地有效监控,加强护理人员间的交流,以促使其改善手卫生行为。实践证明,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状况的改变对医院感染率的变化有一定影响。
1.2.2 医护人员的认知因素 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知识水平,对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有重要意义。大部分医护人员对个人对洗手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忘记了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洗手。一些护士甚至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洗手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并对洗手具有除菌作用持怀疑态度等。这些说明护理人员对手卫生行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对手卫生的认识仍存在不足。因此,医院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护士手卫生的教育。
1.2.3 医院洗手的设施因素 洗手设施是导致洗手合格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研究报道,洗手设施可导致医务人员洗手后的二次污染。目前,许多医院的手控式水龙头和肥皂上携带了大量细菌,因而洗手肥皂与水龙头污染细菌总数严重超标。同时,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公用毛巾擦手使菌落数增加59.57倍。毛巾的整个清洗消毒处理过程易因人为因素而造成毛巾消毒不彻底,从而导致洗手后再次被污染的危险。尽管使用一次性纸巾干手是干净的干手方法,但费用使医院难以接受。因此,为了减少因手引起的感染,医院管理部门要为医务人员提供相应的措施,改善设施环境,以提高手卫生。
1.2.4 医护人员的工作因素 绝大多数护理人员认为“工作”忙是影响其执行手卫生的最主要原因。危重患者病情危重,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几率就增高,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的护士的洗手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性质病房护士的洗手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危重症病房的护士洗手率较其他病房的护士洗手率高。这与医院相关部门对不同性质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手卫生强调程度存在差异。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危重症病房护士的洗手率出现下降,说明洗手率与工作量大小呈负相关的关系。
1.3 洗手与手消毒方法 卫生部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对于医务人员洗手方法要求是“六步洗手法”。有作者进行了不同的洗手方法或不同消毒液的比较研究。于勤等进行了手的不同消毒方法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该院在班护士150名随机分3组进行监测,分别为试验1组:0.2%过氧乙酸液毛巾擦洗手;试验2组:百能牌消毒剂擦洗手;对照组:肥皂流动水洗手。结果显示3组消毒前后除菌率依次为98.0%、96.0%、78.0%,试验1组及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作者认为0.2%过氧乙酸与百能牌消毒剂对手的消毒效果相仿,而百能牌消毒剂使用较简单、方便。也有研究认为,用“六步洗手法”加常用消毒液消毒或用洁芙柔松宁消毒液六步洗手均可达到良好的除菌效果。因此,在卫生部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没有强制规定消毒剂,让各个医疗单位自行选择。
1.4 微生物学监测方法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进行采样及细菌培养,Ⅰ、Ⅱ类环境手部细菌菌落数≤5 cfu/cm2,Ⅲ类环境≤10 cfu/cm2为合格,均不得检出致病菌。
2 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
大部分护理人员懂得手卫生的重要性,明白手卫生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率。然而,多数文献的研究报告都认为在临床护理人员中手卫生的合格率低。洗手不合格主要表现在洗手时间短、洗手范围小和洗手方法不正确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手的合格率仅为58.33%,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后,手合格率明显提高至95.00%。课间速干手消毒剂可有效去除手部细菌,使手卫生合格率提高。应树立手卫生新观念,认真落实手卫生制度,重视各项操作前的洗手,将六步洗手法与速干手消毒剂合理运用、优化组合,使双手达到清洗与消毒的目的。
3 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3.1 加强医院行政管理及对手部卫生的宣传培训 首先有计划地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将手卫生纳入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考核内容,不断强化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制定操作性强的手卫生管理制度,认识到手是传播病原菌的主要媒介,不断提高整体综合素质,从思想上重视洗手,自居加强手卫生意识,明确洗手的目的,即保护自己也保护灭菌物品不受污染,更重要的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传播、保护患者,加强手卫生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环节。
3.2 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可提高手部卫生依从性 提高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依从性主要集中在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上。在全院各科室推广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尤其对工作量较大的科室,由于工作忙,而专用洗手设施有限,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的医务人员极少,有的医务人员虽然执行了洗手,但洗手效果很差;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极大方便了医务人员手消毒,为医务人员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快速手消剂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抗菌作用源于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乙醇的杀菌作用速度最快,以含乙醇为主的手消毒剂可以快速地降低皮肤表面的暂居菌,等优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确保医务人员清洁的双手进行各种医疗活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4 手卫生管理对策
4.1 强化工作人员手卫生及培训 要求医务人员掌握并熟练应用六步洗手法,张贴六步洗手法彩图,提醒医务人员勤洗手、正确洗手。同时应将手卫生纳入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内容,不断强化其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识与知识水平。
4.2 完善洗手环境及设备 改善洗手设备,设专人负责将洗手液容器每周刷洗消毒一次,并更换洗手液,并定期检查洗手环境及洗手液是否符合要求。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特别是高危科室,使医务人员做到洗手高效、方便易行,从而提高洗手依从性。
4.3 提高工作人员的洗手依从率及洗手合格率 强化洗手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预防医院感染传播,在规范操作程序的同时,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保护患者,而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切实做好手卫生的管理和监控,将手卫生制度落实到实处,对于切实改善手卫生状况,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医院领导务必监督医务人员不断提高洗手依从性和合格性,此举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具有事半功倍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