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输液号牌在中心注射室的应用
2013-02-02王秀萍蔺秀香
王秀萍 蔺秀香
人工输液号牌在中心注射室的应用
王秀萍 蔺秀香
通过人工输液号牌的应用改善门诊中心注射室差错率高满意度低的现状。使用人工输液号牌后,输液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未使用输液号牌前的96%上升到98%以上。
人工输液号牌;中心注射室
中心注射室是医院的窗口,平均每天承担着来自医院各门诊科室患者白天的输液任务约350余人次,其中老人与小儿占85%以上。输液患者无床号、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重名、谐音现象时有发生,无形中增加了护理查对难度与隐患。为了进一步落实输液安全管理模式,减少护患纠纷,2012年2月山东省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在原有的输液流程中推出一项新的管理举措-人工输液号牌的应用。这一新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双重身份识别制度的全面贯彻执行得到了更好的诠释,有效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宣传科根据本科室要求,制作出规格为5×9 cm的长方形塑料输液号牌,号牌的正反面均印有醒目的阿拉伯数字编号,顶端打孔并穿上鲜艳、美观、舒适的松紧扣,使患者便于套在手腕上,携带方便避免遗失。成人和小儿输液区各制作200个(1-200号)号牌,其中小儿输液号牌为白底红字;成人输液号牌为蓝底白字。
1.2使用方法 输液患者交药时,收药护士核对药品无误后即发放给患者一个与输液瓶号一致的输液号牌;注射护士根据输液瓶号叫号,经核对患者输液号牌、姓名一致后方可注射,穿刺成功后再收回输液号牌;使用后的输液号牌由相关护士及时擦拭消毒、查对、交接、备用。
2 结果
使用输液号牌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输液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未使用输液号牌前的96%上升到98%以上。
3 讨论
3.1有利于输液安全管理 患者持牌注射,既对患者及家属起到告知和自我保护的作用,更对护士起到监督作用,减少了护士粗心大意引起的环节差错,有利于护士严格执行输液对号对名双重查对制度,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为患者安全输液增加了一道有力屏障。
3.2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输液室工作量大,机械性操作易使护理人员产生消极情绪,导致思维混乱。一号一名双重身份查对,有效杜绝了患者重名、谐音的输液隐患,减轻了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3.3优化输液流程,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3.1小儿输液区高峰期人员嘈杂,哭闹的患儿易使家属心烦意乱、顾此失彼导致差错的发生。使用输液号牌,实行对号对名双重核对后输液,从根本上避免了患儿家属听错而盲目作答现象,杜绝了错输液体的事件发生。此外,输液号牌上的数字浅显易懂,大而醒目,对于成人输液区中耳聋、耳背、眼花的老年人使用更为方便。对患者及家属起到了告知、自我保护的作用,对护士也有监督作用,使患者也参与到了安全监督的环节中[1]。
3.3.2输液号牌的使用,便于各输液区的患者根据自己的输液号按顺序注射,避免了在输液窗口围观、等候现象,解决了以往秩序混乱的局面,保证输液工作持续有序进行,患者满意度逐步提高。
3.4节支、增效 相对于一套造价大约6万余元的电子叫号系统,输液号牌的使用既经济又实惠。一张号牌的造价仅为两角钱,全科400张输液号牌总共花费80元,且可长期重复使用,真正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中心注射室病种多样、人员繁杂是不可避免的伴随形势。工作量大,工作流程重复性强,极易使护士产生疲劳感,仅靠强调责任心而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差错事故还是有可能发生[2]。输液号牌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辅助手段,它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查对效果,还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安全系数,是本院中心注射室输液管理模式上的一次创新,有效提升了本科室输液安全管理水平。
[1] 彭慧,李晓婷.护理标示在外科ICU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4):487.
[2] 陈幼菊.护理警示标示在病区安全操作中的运用.临床合理用药,2009,4(2):76.
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