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分析

2013-02-02陈鹏崔红领崔庆周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夹层主动脉螺旋

陈鹏 崔红领 崔庆周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 aneurysm,ADA)是指由于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以及坏死,同时由于某种诱因造成动脉内膜撕裂,进而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血肿[1]。如何能够早期明确诊断是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的关键。多层螺旋CT能够明确病变的范围、部位、程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24例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探讨其诊断价值,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以来应用MSCTA确诊为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21例患者伴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患者年龄31~76岁,平均60.4岁。其中女性患者5例,男性患者19例,住院患者19例,门诊患者5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突发剧烈胸背部疼痛,同时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胸闷气短等症状。

1.2 检查方法 24例患者检查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检查前需要禁饮食4~6 h。告知患者以及家属可能因造影剂会出现的过敏反应。我们医院应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应用造影剂跟踪技术。患者首先行定位像扫描,扫描是从头侧到足侧,包括主动脉弓上三大分支及髂总动脉分支,扫描范围从患者胸廓入口直至盆腔下缘,接下来制定扫描范围以及感兴趣区。增强时我们以升主动脉为监测点,设定阚值150 hu,应用靶血管对比剂浓度监控触发扫描技术。当达到设定阈值时,接下来开始快速容积扫描,螺距0.938,准直器厚度0.75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经肘前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入碘对比剂100~120 ml,流率控制在3.5~4.0 ml/s。我们全面详细观察分析图像,后期应用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进行三维重建。主要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的具体位置、血管壁硬化程度、真假腔所占比例、累及范围、以及有无附壁血栓及等情况进行观测,同时进行分型,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2 结果

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准确可靠,24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显示真、假腔24例,显示内膜片24例,内膜破口15例,腔内血栓形成9例。不同的重组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

3 讨论

主动脉夹层病目前尚未明确。临床统计大多数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患高血压,据临床和实验报道血压波动的幅度与主动脉夹层分裂相关。正常成人的主动脉壁可以耐受一定的压力。夹层分裂主要是发生于升主动脉,究其原因是此处经受血流冲击力最大,病变可从主动脉根部一直向远处扩延,最远可达髂动脉及股动脉,同时可累及主动脉的各分支,如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肾动脉等[2]。由此可知,动脉壁的缺陷是造成夹层裂开的先决条件,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中层肌肉退行性变,而年轻患者血管壁中层以弹性纤维的缺少为主。合并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有助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

单凭临床症状,很难明确诊断夹层累及的范围。CT扫描是目前确诊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检查方法。血管成像扫描速度快,无创伤。CT检查主要包括平扫、增强扫描以及图像的三维重建。而血管成像诊断价值优势是其图像重建后处理功能。对于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如果如果单纯的胸主动脉或腹主动脉的扫描,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明确夹层的全部范围。血管成像能够精确的显示主动脉夹层所致真假两腔及间隔内膜瓣片。主动脉真假两腔形成以及内膜片CT诊断夹层动脉瘤的基本征象,CT可显示主动脉内膜钙化内移。一般内移5 mm以上具有诊断价值[3]。真假两腔在增强时可同时显影,真腔因血流速度快,真腔往往表现密度较假腔高,而患者病变部位越广泛,假腔越大。CT增强扫描能较清晰显示撕裂内膜片,CT横断图像上呈弯曲的线状低密度影,主动脉夹层患者症状加重而突然出现胸水或心包积液增多时,则需高度怀疑破裂。

主动脉夹层需要与以下几种情况鉴别诊断:①与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表现为单个扩大的主动脉管腔伴周围性钙化。主动脉夹层表现为内膜钙化内移及残留的管腔狭窄。②临近正常或异常解剖结构:在主动脉根部需要注意区别内膜片与主动脉窦,内膜片为1个浅弧形结构,主动脉窦则为3个相等大小的弧形结构。③撕裂的内膜片与条形伪影鉴别。条形伪影表现为较粗的直线形结构,而内膜片表现为一层薄而略为弯曲的线样结构。

总之,多层螺旋CT能无创、快速、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能够明确范围及形态,以及与各大分支血管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详实的影像学依据。

[1]刘坤申.主动脉夹层分离的处理原则与经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1(2):107-109.

[2]唐志祥,王亚非,景成定,等.磁共振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附22例报告).2004,14:373-375.

[3]张龙江,包颜明,杨亚英.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4-85.

猜你喜欢

夹层主动脉螺旋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主动脉假腔插管的应用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MRVE夹层梁随机振动的最优跳变参数控制
护理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感染并发症救治一例
MSCTA与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