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评价

2013-02-02姜雪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抗凝置换术髋关节

姜雪岩

髋关节置换术常用于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1.3% ~25%[1]。我科2009年8月至211年8月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至211年8月我科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4例,随即双盲的分成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42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8.4±9.2)岁;病程:1~28个月;病因:股骨头缺血坏死17例、股骨颈骨折10例、髋关节炎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7例;护理干预组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9.5±10.8)岁;病程:3个月至36个月;病因:股骨头缺血坏死15例、股骨颈骨折12例、髋关节炎10例、髋关节发育不良5例。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抗凝治疗的护理干预 抗凝治疗是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血栓发生的常用方法。通常在术后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0.4 ml,皮下注射,应用7~10 d。护理人员在应用抗凝药物的过程中应当严密的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等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

1.2.2 机械性预防护理干预 机械性护理干预是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最有效方法[2]。早期的功能锻炼、穿弹力长袜、足底静脉泵等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文献报道[3],术后功能锻炼进行的越早,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率越小。因此,术后第1天即应当进行下肢的肌肉被动运动、进行关节的背伸和跖曲训练、加强对下肢肌肉的按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弹力长袜可以产生自下而上的阶梯性压力差,有效的促进下肢静脉的血流,减少血液淤滞。足底静脉泵通过压力调节促使足底的血流加速流向足背,有效的提高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预防血栓的形成。

1.2.3 病情观察的护理干预 术后严密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应当重点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皮温和下肢的肿胀程度。如果患者出现皮肤发凉、皮色发绀、肢体肿胀疼痛、下肢动脉波动减弱等征象,应当考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及时的通知医生采取处理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和处理数据,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表示方法为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1年。常规护理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1例,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6.2%,护理干预组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857,P <0.05)。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手术方式。研究表明,静脉血流发生淤滞、血液的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发生损伤三因素是导致髋关节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上述三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药物干预和术后机械性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本组研究中,护理干预组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远低于常规护理组的发生率,与卫聪莉[4]进行的研究报道结果一致,表明护理干预具有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作用。

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术后具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针对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大大的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在护理工作中应当推广使用。

[1]王学谦,张铁良.实用骨科手术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9.

[2]陈丽.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1):137-138.

[3]陈华,钟敏珍,蒙月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护理学报,2009,16(22):38-40.

[4]卫聪莉.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62-63.

猜你喜欢

抗凝置换术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Mutually Beneficial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