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移动宽带网络校园建设*
2013-02-02张有成刘旭
■张有成 刘旭 尧
*本文为武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WWG48。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措施和载体,是创建现代化学校的重要基础。网络信息资源逐渐成为新型的教育资源,资源整合、资源库系统及资源库应用系统,在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基于中国移动宽带全面覆盖农村中小学试点实验项目就是为此做的硬件准备,有效的应用才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当前,中国移动宽带全面覆盖农村中小学试点实验项目建设工程逐步展开,“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成为现代化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有了校园网络建设的基础,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应用。针对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的特点,应建立多种保障机制来保障宽带项目可持续发展。
1 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保障机制
学校要成立宽带试点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建设。制定《数字化校园设备管理使用制度》《数字化校园设备管理员职责》《软件装入监管制度》《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使用制度》和《多媒体教室管理使用制度》等系列制度。围绕工程建设与应用工作,提出具体落实措施,确保项目设备正常运行。同时要求做好工程建设、验收、教学应用等各类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建档工作。要加强项目宣传,领导要重视推广远程教育教学,大力提倡利用网络资源和设备,进行教育教学资源与各学科的整合。规定每位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每周不少于两节,积极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备课环节让教师应用计算机教室查阅资料,提高备课的效率。健全完善责任制、工作细则、培训制度、网络信息发布制度、教学资源收集整理和审查入库制度、教师使用奖励制度、网络安全运行维护制度等。要把教师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作为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等的重要依据。
2 建立教师终身学习机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远程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人员培训是数字化校园能否正常运行和发挥使用效益的关键所在。要合理制订培训方案和计划,制订培训考核测评办法,分对象、分层次开展培训。加强校长、网络管理员和学科教师的培训,逐步完成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校要明确培训任务,对45岁以上教师,要求其掌握常用的操作方法,对中青年教师,则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基本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获取、处理和应用课件的基本能力。在内容安排上,要重点培训“如何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对教育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加工、学科教学整合利用”等。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和实践,使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大大增强,使教师从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阶段转向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为重点的阶段。
3 建立教研活动的长效机制
为了使宽带项目真正达到有效应用,学校有必要持续开展课堂应用评优与数字化教学系统应用研讨活动,检验教师掌握和熟练运用电子白板、优课数字化教学系统的能力。鼓励教师上课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教师要抓住学生对电脑、网络等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课前精心设计制作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吸引学生,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图文并茂,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武威市天祝县红圪垯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在项目建设和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开展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研究论文评比活动,引导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达到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信息渠道,强化课程意识,自制课件素材的阶段目标,教师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教师受益的同时学生也在受益:学生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共享了优质教育的成果。
4 建立网络资源的辐射机制
宽带网络项目建成不仅促进了学校教学,而且还惠及到本村村民。通过学校的宣传和学生传播,学生家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了互联网,引来村民查询一些党的政策、实用技术、市场行情等方面信息。校讯通的开通,也为家长联系学校和学生提供了便捷渠道,可以使家长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在校情况,深受家长的认可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