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革命战争时期无线通信技术的历史及其培训特点分析

2013-02-02孙学超徐琤颖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训练班红军培训

孙学超 徐琤颖

(1.天津市无线电监测站 天津 300074;2.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191)

用于战争的通信手段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自从有了战争,就有了军情传递,也就有了专门负责传递军情的人员和机构。在商朝时,就已经有了传车。西周初期开始有驿站和烽燧报警系统。春秋战国时期,烽火台曾经作为各个诸侯国传递信息的媒介。秦朝开始实行烽邮共存的体制,中央由丞相总管,地方由郡守、县令兼管。西汉继续沿袭了秦的邮驿体制。至东汉时,邮驿则由太尉府主管。到了唐朝时,邮驿由尚书省的兵部管理,由各府、州、县由兵曹参军、司兵参军和司兵分掌邮驿。当时,在全国的要道均设有邮驿,而且在边境还设置烽火台传递军情。至北宋,已建有一整套递铺通信系统,分步递、马递以及日行四百里的急脚递三种。到元朝时,邮驿由兵部和通政院管理。将急递铺与驿站并行设置,是专门传送官方文书的通信组织。明朝时,邮驿由兵部车驾清吏司和通政司管理。急递铺则每铺设铺长一名,铺兵数名。到了清朝时,邮驿分为驿、站、塘、台、所、铺六种组织形式。其中,站、塘、台由军卒充役,以传递军情为首要任务。随着电信技术与工业的迅速发展,1905年,新军、海军分别在北京、天津、保定等行营及海圻、海容、海筹、海琛四军舰上设立无线电台。1906年,还在天津小站旧营开办了电信学队,并在北洋常备军中组编电信队。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独立旅和师以上部队均设有无线电通信分队。1927年,国民党军队在团以上部队设有通信队。1928年,国民党军成立的交通兵团中亦有通信队。直至1935年,通信兵才开始作为一个专门从事军事情报的新兵种确定下来。

早期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无线通信设备与技术人员的一般状况

(一)中共在上海白区建立的第一部地下无线电台1.造出自己设计的第一部收发两用的无线电台

1927年“四·一二”事变以后,白色恐怖在白区十分猖狂。国民党对红色政权控制得很厉害。“八七”会议之后,党中央机关陆续从武汉迁至上海,中共在白区的工作逐渐恢复。1928年,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创立了红军,并建立了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在上海白区中的党中央,迫切需要冲破国民党的封锁,加强与红色根据地的联系。当时,共产党已转入地下,再公开利用国民党的通信系统传递信息已经变得十分困难,党的联系全靠秘密交通员在上海与江西之间往返,传递一个信息往往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不仅速度慢,而且也不安全。中共中央党组织恢复发展中急需无线电通信,建立党的无线电通信站已迫在眉睫。

1928年,党在莫斯科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决定在上海白区着手建立地下无线电通信站。1928年10月,周恩来开完“六大”从莫斯科回到上海,就开始抓此项工作。建立无线电台一是需要有设备,二是需要有技术人员。从那时起,周恩来开始派人自己研制无线电收发报机,并派人去学习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中共中央还成立了中央四个特科,专门负责汽车等几个技术方面的工作。其中,第四科交通科负责筹建地下无线电通信站。经过一年的奋战,在1929年春末,终于造出了第一部自己设计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此时,被中共派往国民革命军学习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的学员已结业。1929年秋,中共中央在上海沪西极斯菲尔路(现万航渡路)福康里9号租了一栋三层楼房作为台址。为了适应环境,报务员们衣着华丽,房内摆着沙发,墙上挂着字画,以富裕的家庭作为掩护。这样,中共的第一个地下无线电台在上海白区建立。地下无线电台建立之后,需要尽快地培训无线电技术人员。但是,在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上海,怎样秘密地培养党的报务员呢?那时,上海常有一些失学青年请家庭教师上门教课的情况,无线电通信技术培训教师就以这种形式做掩护,分散居住,单线联系,一个一个地单独上门去教学员。

无线电通信训练班常常只有几个学员,分散住在几家亭子间内,但教员却只有一人。据当时的一个学员回忆:“他(教员)每天上午和下午到我亭子间来一次,教我收报和发报。那时,教学设备只有一只电键,一个蜂鸣器,两支铅笔和几个拍纸簿。有时我敲打电键,他在我旁边纠正姿势,有时他发报,我听着蜂鸣器发出的‘滴答’声音学习抄报。我学无线电,对房东一家是公开的,房东夫妇知道,他的房客吴先生(我),一边学习商业上用的报务技术,一边着手找职业。”后因为白区国民党对无线电管制得越来越严,参加培训的学员经常被抓,因此,改由建立小电器工厂或一些商业店铺作为掩护来进行报务员培训。当时的无线电技术课程主要采取边讲知识、边操作的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讲两本书:一本是电器工程的普通课本,另一本是袖珍英语无线电课本。一般从电器的常识讲起,讲无线电的原理和电子管、变压器、电阻等原器件的作用,然后,讲收音机、发报机的装配、线路及应用。讲完知识课之后,就教学员学着安装收音机,先装3个电子管的,后装4个电子管的以及5个电子管的。同时,还学装15瓦功率的电台。这种方法可以使学员迅速掌握无线电通信知识和操作技术,能将学成的学员尽快派到党急需的地方去工作。在培训中,他们不仅培训无线电通信的操作技术,而且还要求学员掌握无线电设备的组装与维修技术,一身兼备多种技术。在白区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培训始终以党的工作需要的现实出发,采用为学员量身订做的学习与训练方式,为中共在白区的地下无线电台培养了一批紧缺的技术人员。

2.共产国际无线电训练班的支持和帮助

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向共产国际提出了一个议案,即中国成立了工农红军,各省都需要无线电通信技术人员,要求共产国际办一个无线电训练班,共产国际接受了这一议案。于是,党中央从1928年夏开始一直到1937年,每年都向莫斯科共产国际无线电训练班、列宁格勒伏龙芝军事通信联络学校派送学员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当时的学员回忆说:“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有,上午讲电学、无线电收发报机原理、学习电码和国际电语。下午,自制收发报机或收发报练习。”“训练班是由苏联人教课。开始阶段是学习收发报技术,教员用电键‘滴滴答答’地拍发,我们几个人围桌而坐,头戴耳机,边听边抄,抄完后当场校对是否准确。暑假过后,开始学习无线电原理和制作机器零件的技术。”“课堂旁边的一间房子里有一架发报机。隔壁还有一个小工厂。教员叫我们去小工厂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制作电容器、变压器、线圈等无线电元器件,以便回国之后买不到元器件时自己动手做。”“经过2年的时间,我们都学会了无线电理论,会收发电报,会装收发报机,还会制作简单的零件。”此外,还有学习军鸽、军犬通信、收发报机装置维修以及密码编制等技术培训课程。莫斯科共产国际无线电训练班为中国共产党培养的无线电通信技术人才,在党筹建无线电台的初期成为技术骨干力量,对共产党的成长和发展是极大的支持和援助。

(二)红军苏区最早的无线电台的建立和第一批通信技术人员的培训

1930年9月,彭德怀率部攻打长沙时,与友邻黄公略部只隔一条铁路,却不能互相联系,长沙两攻不克。前委书记毛泽东在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特别提出,此次作战因没有无线电通信而失去战机。从那时起,红军开始意识到建立无线电通信对于军队打胜仗的重要性。

1930年月12月和1931年1月,红军先后围歼国民党军张辉瓒师并击溃谭道源师,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在战斗中缴获了一部半电台(另有半部已被砸坏),俘虏了10名电台人员。当时,红军总部就下了这样的命令:“必须把缴获到的无线电台和俘获的无线电人员一律保留下来送总部处理。”从这时起,红军为建立无线电通信队伍开始创造必要的物质、人才和技术条件。

1931年1月28日,为扩充无线电通信队,朱德、毛泽东联名签发了《调学生学无线电的命令》,要求各部队选调“十四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家庭经济地位是工人、雇农、贫农或参加过斗争的,须有高等小学毕业或都相当文化程度者,学习期限暂定四个月,学习课程:机务、报务兼学。”并强调:“各部接到此命令后,须即按照上列条件和人数,选送可造就的青年来学习。要认清无线电的工作,比任何局部的技术工作都重要。选调人员要在2月1日前送来本部考察是否合格,不合格的仍旧驳回。望各部体念这种工作的重要,在现有干部或技术人员当中,抽调出来以应急需,是为至要。”

1931年2月初,在江西宁都县,红军总部开办了第l期无线电训练班。学员都是当时从红军中挑选出来的优秀连指导员、青年科长或青年干事。朱德总司令、毛泽东总政委对这个训练班很关心,他们与周以栗(当时总政治部代主任)经常来无线电训练班作形势报告或给大家上党课。最后,这批学员只剩下10个人,只学了4个月,就分到红军的无线电队参加了第二次反“围剿”作战。

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歼灭敌28师公秉藩部时,红军又缴获一套100W的电台。于是,决定把前一套电台由报务员带到前方,跟随毛泽东总政委和朱德总司令行动,新缴获的一套电台随叶剑英留在后方,从此,前后方开始使用无线电通信,红军自己培养的无线电通信的报务员也开始上机工作。

第二次反“围剿”结束后,红军在南丰县康都镇举办了第2期无线电训练班,学员20余人,同时,在红三军团也举办了一个无线电训练班。

在第三次反“围剿”之后,红军的无线电通信有了飞跃式的发展。1931年12月宁都起义部队带给红军8部机器和40多名无线电技术人员,红军的电台陡然增加到14部。宁都起义后,红军在福建省长汀又举办了第3期无线电训练班,这期学员30多人。从此,训练班改称为军委无线电学校。从第6期无线电训练班起,学校开始设置有线班、无线班和司号班,还有一个鸽子训练班。无线电训练班一直办到第11期红军开始长征时为止。

第四次反“围剿”结束后,中共中央在苏区建立了一个通信材料厂。有一部车床和钻床,主要工作是利用已有的零部件装配包括无线电在内的机器。到长征之前,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一共发展到17部无线电台。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正式成立,毛泽东任主席。11月25日,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任主席。此时,还成立了红色中华通讯社,配给一部电台,用“CSR”呼号发布新闻。1932年初,瑞金与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沟通并建立无线电通信联络。随后与湘鄂西苏区红三军也建立了无线电通信联络,形成了苏区红军的无线电通信网。

早期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无线电通信人才培养的特点

从早期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培养无线电通信技术人才的历史中可以看出,由于中共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技术人才的理念,采用应用务实的训练方式,因而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无线电通信技术人才,为红军的几次反“围剿”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中可以概括分析出在早期革命战争中中共在培养无线电通信人才方面的几个特点。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理念

中共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与人才从无到有,是因为早期革命战争发展迫切的需要,也是白区地下党无线电台建立之后革命工作的需要。因此,应用务实就成为中共培养急需人才培训的理念。因而,人才的培养会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会操作,还会维修设备的多面手型的技术人才,一方面,符合了当时中共因在白区工作隐蔽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中共因发展无线电通信站而带来的设备不足等问题。因此,尽快培养出能迅速上岗的无线电通信技术人员成为当时党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在设备、资金、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在遇到任何困难时都不会影响中共坚持应用务实的培训理念。

(二)因地制宜、随机应变的多样化培训方式

1.上海白区地下无线电培训的“一对一”登门方式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之后,白色恐怖十分严重,在上海白区建立中共中央机关十分困难。当时的党组织设在法租界,国民党特务、警探、会同法租界的巡捕房相互勾结,共同破坏中共地下组织,几乎每个星期都有革命者被捕。为了培养党的第一批无线电通信人员,中共中央特科办了一个秘密无线电学校(也称“训练班”),是在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三楼是学员宿舍,二楼是宿舍兼教室,楼下客厅放着一张写字台、几个凳子及一些电器材料,还有一些工具和一台进口小发电机。门上挂着“福利电器公司工厂”的牌子,以此为掩护。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白区的无线电通信的培训教学只能采用分散居住、登门“一对一”的培训方式秘密进行。1930年3月,从各地苏区抽调了一些学员到上海参加地下“无线电训练班”,并以各种身份作为掩护,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与培训。学员于1930年上半年相继结业后,迅速充实到党的无线电通信人才急需的一线。

2.苏区举办定期无线电通信技术培训班且学制机动,教学方法灵活

在红军苏区,由于国民党的包围和封锁,在设备、教材等短缺的条件下,中共一直坚持举办无线电通信技术培训班。从1931年到1932年,仅用了2年的时间,就建立了多部无线电电台。不久,在中央苏区建立了红军通信学校,先后培养出210余名机务员、报务员、电话员和其他无线电通信技术人员,使红军各部队都迅速建立了无线电和有线电的通信网。1933年6月,以红军无线电学校举办的第六期训练班为基础,在瑞金洋溪成立了红军无线电通信学校,设有无线电、电话、旗语、司号等专业,另设机务人员训练班。到1934年,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共开办11期,培训学员2000多人,这些学员陆续分配到红军各级通信分队,壮大了红军无线电通信队伍,为红军无线电通信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与技术保障。

当时的红军通信学校的管理人员总结了红军通信学校三条教学经验:“一是教学目的明确,教与学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精简实用;二是教理论与教实际紧密结合。结合模型教学,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三是课堂学习与课后复习结合起来。除了讲课,还要耐心辅导,因人施教。”“经过考试,符合要求的按期毕业。早达到要求的提前毕业,不符合要求的留校继续学习,直到学好为止。”这种灵活的培训管理方式重视理论与操作训练相结合,重视提高操作技术,为红军培养了大批的实用的无线电通信技术人才,他们为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早期的无线电通信技术人才留学方式

为了帮助中央工农红军创建无线电通信站,苏联的共产国际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无线电通信技术人员,缓解了党在初创时期建立无线电通信站技术人员短缺的困难。自1929年至1937年期间,1929年、1930年选派毛齐华等6人在莫斯科国际无线电训练班学习。1930年,首批学成者奉命回国,从莫斯科到海参威,经东北回到上海,成为中共早期在上海白区建立地下无线电通信站的骨干核心力量。1929年、1930年选派涂作潮等5人在列宁格勒伏龙芝军事通信学校学习。1932年至1937年间选派李春田等8人在共产国际无线电训练班学习。这些学员以国外留学的方式在苏联学习并掌握了无线电通信技术。这是红军最早的以去苏联留学来学习专门技术的方式,影响至今。

[1]朱仕朴.中国革命战争期间军队通信教育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伍星.对中共无线电技术侦察史中一些问题的探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0(1).

[3]王诤.中国工农红军的无线电通信从半部电台开始[EB/OL].(2009-07-16),http://cpc.people.com.cn/GB/85037/8270514.html

[4]庄春贤,陈安.屡建奇功的苏区红色电波[J].党史文苑,2009(17).

[5]邱新民.红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建发展(上)[EB/OL].(2011 -05 -09).http://img.mg1912.com/news/2011/05/09/5d670bb92f756d25012fd4bb6a6f0320.html.

[6]江峰.试论红军的通信建设[J].军事历史研究,2003(3).

[7]李建昆.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无线电波[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训练班红军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少寨红军桥
比眼力
十送红军
冠军的秘密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减肥训练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