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主导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出纳实务》课程“三维递进式”教学模式为例
2013-02-02李华
李 华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310018)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带动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种需求中,不仅需要发现和研究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学术型人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迫切地需要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来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由原来的卖方市场(供求驱动)走向买方市场(需求驱动),毕业生呈现“错位”式的供大于求的局面,一方面,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存在着大量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这种迹象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清醒认识到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与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偏差。除受“学而优则仕”影响而鄙薄职业教育的社会文化层面原因外,其根本矛盾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的教学层面。
实践教学思想的历史起源
最早的实践教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描绘的儿童游戏场,尊重儿童、注重发展孩子的个性,反对强迫教育,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以行求知,体验学习。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改造,强调活动教学思想和亲身实践。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认为由于默会知识具有情境化与个体化的特性,很难诉诸于文字,其学习与更新要借助实践的形式才能掌握。
我国实践教学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先秦的诸子百家——荀子,他所倡导的“知行统一观”,强调“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生活教育”论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强调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国青年提出了将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希望,要求同学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会计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经济管理学科,其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沟通专业理论和实务操作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笔者以《出纳实务》为例,对其构建的“三维递进式”教学模式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令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出纳实务》课程的设计理念
《出纳实务》课程是会计专业开设的实践主导型课程之一,课程以出纳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职业标准为参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系统设计教学步骤,构建了“三维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课程通过营造仿真化的教学环境,使用全真的实训业务资料和教学软件,运用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出纳岗位业务胜任能力,突出了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的企业化和教学内容的职业化,做到实践与教学“零距离”。
《出纳实务》课程的主体框架
《出纳实务》课程依托课程专家、行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通过调查问卷、企业走访、电话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出纳岗位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结合实际企业出纳岗位业务发生的频率和复杂程度,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思路,坚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设计原则,构建了“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电算化实训”三维递进式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设计现金业务、银行业务、出纳报表等单项实训项目训练学生对简单出纳业务的处理能力;通过设计出纳岗位综合实训项目训练学生对复杂出纳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通过设计出纳岗位电算化实训项目训练学生运用财务软件处理出纳业务的能力,实现同一业务资料的手工与电算化“双轨”实训的教学目标,突出对日常典型业务工作原理的分析和处理流程的展现,合理统筹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知识与能力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保障措施
制定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出纳实务》课程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应知和应会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根据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块化特征,结合不同实践训练要求,分别采取小组评分、教师评分、系统评分等课程评价体系,由学生组建课程学习小组对课程单项实训进行小组成员集体评分,由专任教师对课程综合实训结果进行评分、由系统对电算化实训过程进行评分,突出课程评价体系多元化、过程化、实践性的特点。
开发情境化配套教材 《出纳实务》课程融入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开发了系列情境化的配套教材。通过设计“实习生培训计划”的故事情节贯穿整本主体教材,并辅以大量与课程相关的案例、图片、图标,融入诚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为标准,开发了涵盖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电算化实训等项目的能力训练手册,注重培养满足岗位要求的高素质会计技能型人才。
组建互补型教学团队 《出纳实务》课程紧密依托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互补型教学团队,将专家的专业优势与教师的课程优势相结合,将企业出纳岗位最新的业务处理技术与原理、工作流程与步骤引入课堂,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业务实际要求的无缝对接。同时,将实务界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入教学团队,促进专、兼教师在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共享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
建设多功能实践基地 《出纳实务》课程按照企业出纳岗位的实际布局,建设了多功能的仿真化出纳实训室。通过营造企业氛围,模拟操作过程和业务处理流程,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操作文本和规范流程,实现了工作场所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实习与工作合一的教学目的,增强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数字化课程网站 《出纳实务》课程依托学院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将课程标准、讲义与课件、生产性实训、案例集、习题集、试题库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上传网络。同时,引入了教学视频、虚拟动画、空中影院、QQ空间等媒体教学素材,实现了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元介质的融合。搭建了立体化、数字化、信息化课程同步课程网站,打破了传统课程教学受时间、空间等限制,实现了将课堂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由教室向寝室的延伸,为学生提供“自助式”的学习平台。
《出纳实务》课程的改革成效
(一)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构建了“三维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出纳实务》课程以企业出纳岗位需求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了单项实验、综合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的“三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三个层次不同环节的实践课程教学,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进行业务操作,突出对学生岗位关键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二)顺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实现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双轨”实训体系
《出纳实务》课程顺应我国会计行业领域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了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双轨”并行的教学目标。通过手工的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巩固学生岗位技能,熟悉业务流程,掌握专业知识;以电算化实训提升学生的业务能力,检验手工实训的结果,进一步明确两者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满足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力。
[1]李华.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0(2):51-52.
[2]李华.出纳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5-126.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8-79.
[4]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5-37.
[5]谢琨.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3):45-46.
[6]李玉珍.会计“三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2008(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