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进展
2013-02-02龚镇谦
龚镇谦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的消化系统常见病, 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人群, 且男性多于女性, 主要分为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 除了恶性溃疡外, 几乎所有的消化性溃疡疾病均能经过药物治疗痊愈[1]。目前,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种类繁多, 但根据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降低胃酸浓度, 增强胃粘膜抵抗力发挥作用, 如果患者的消化性溃疡疾病是由于感染幽门螺杆菌( HP)引起的,那么, 药物治疗过程中则必须配合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进行治疗。现将近年来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进展分析如下。
1 降低胃酸浓度药物
目前, 公认的消化性溃疡的最佳愈合条件是维持胃内PH值在3.5~4.0之间, 因此, 积极给予患者降低胃酸的药物,抑制胃内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 减弱或消除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是胃酸分泌过多患者的辅助和维持治疗的最佳方式[2]。
1.1 制酸药物 目前, 临床上应用最普遍的制酸药物包括: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碳酸钙、碳酸氢钠及含抗酸药物的复方制剂。其主要通过中和H+, 降低H+的浓度, 来达到降低胃酸的目的, 从而促进消化道溃疡的愈合。
1.2 抗胃酸分泌药物
1.2.1 H2受体拮抗剂 H2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抑制因组胺、胃泌素及胰岛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常用药物包括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西米替丁最先在国内推广,通常以4~6周为1个疗程, 但该药可以通过血脑屏障, 患者长期大量服用会发生烦躁不安、幻觉、失眠、精神混乱等症状,因此, 具有精神障碍史的患者应不用或慎用。雷尼替丁属于新型H2受体拮抗剂, 抗酸作用比西米替丁强5~ 12 倍, 且较小通过血脑屏障, 不易引发精神障碍。法莫替丁属于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 抗酸分泌作用更强, 副作用更小[3]。
1.2.2 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被认为是目前最强大的胃酸分泌抑制剂, 主要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 使壁细胞中的H+不能运转于胃中而减少胃酸分泌。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 奥美拉唑作为第一个质子泵抑制剂, 具有作用强、作用时间久、抑酸完全的特点, 对消化道溃疡的疗效显著, 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但该药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从尿中排出, 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雷贝拉唑是在奥美拉唑基础上改进, 得到的新型药物, 可以同时作用于H+-K+-ATP 的4 个部位, 由于靶点多, 抑酸作用更强, 起效更快[4]。而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型异构体, 在肝脏代谢慢, 可以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 因此, 起效更快, 抑酸作用更强。
2 增强胃粘膜抵抗力药物
增强胃黏膜抵抗力药物通常是指胃黏膜保护剂, 主要通过增加胃黏膜碳酸氢盐的分泌、增加粘膜血流量以及通过隔离胃酸和胃蛋白酶, 使胃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以保护溃疡面免受胃酸、胆汁及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害[5]。临床上常用的耦合剂包括:枸橼酸铋钾( 胶体果胶铋、得乐、德诺)、次硝酸铋和硫糖铝。硫糖铝能与胃黏膜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 覆盖溃疡面, 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胆汁酸的渗透、侵蚀,从而利于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
3 抗幽门螺杆菌药物
目前, 已经证实, 幽门螺杆菌是影响消化性溃疡疾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主要因素, 因此, 针对感染幽门螺杆菌( HP)引起的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 必须配合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进行治疗, 以起到杀菌和抑菌的作用[6]。应用最广泛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等, 但为了保证这些抗生素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疗效, 必须在应用同时,注意提高患者胃内的PH值, 临床上可以配合铋制剂及质子泵抑制剂使用, 通过这种方法, 能够使抗菌药杀菌活性有效增强 , 达到治疗目的[7]。
4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范围内的慢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之一, 主要是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等损伤因子增强, 黏膜自身保护能力下降, 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8]。近年来,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新药不断涌现, 从抗酸药到最新的质子泵抑制剂, 从抗幽门螺旋杆菌药到黏膜保护药, 从单一用药到联合用药, 大大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 显著降低了复发率, 特别是根治了一些难治性溃疡,成绩值得肯定。目前, 临床上对于消化道溃疡的治疗原则是消除患者的自觉症状, 促进溃疡愈合, 防止溃疡复发[9]。为此, 有针对性地合理应用消化性溃疡药物, 以进一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保证长期用药的安全有效,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任务, 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10]。
[1]杨妙芳,朱人敏.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6,11(2):91-93.
[2]施莹.消化系统常见不合理用药探析.中国医药导报,2009,6(6):151-1521.
[3]Sato Y,Kawashima Y,Takeuchi H,et al.In vivo evaluation of riboflavin-containing microballoons for floating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system in healthy humans.Int J Pharm, 2004,275(1):97-107.
[4]姚宏昌.消化性溃疡研究的若干进展.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10,31(5):8-10.
[5]孙绍金.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 1 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6,16(7) : 418.
[6]刘红,葛晓群.转化生长因子对消化性溃疡的修复作用研究迸展.国际消化病杂志, 2006,26( 5) : 320 -322.
[7]刘志胜,韦秀芝.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内科,2007,2(4): 650-651.
[8]刘永丽,石雷.质子泵抑制剂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现代医药卫生, 2007,23(22):3393-3394.
[9]斯锞,廖文.两种常用根除幽门螺杆菌三联方案的疗效观察.华西医学, 2009,24( 4) : 896-898
[10]尹江燕.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进展.医学综述, 2013,19(11):20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