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寻孩子那缺失的感动

2013-02-01范明月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感动素材品德教育

范明月

【摘要】作为教育者,我们常感叹现今孩子越来越冷漠,越来越难被。究其原因,孩子感动的缺失是因为感动缺少道德实践的内化过程,努力挖掘素材,贴近学生是帮助学生重新找回那份缺失感动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感动;品德教育;素材;资源

一、“感动”的无声失落

记得一次语文课上,和学生谈到“父母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这个话题,同学们纷纷发言。“妈妈每天都为我做早餐,而且不管风吹雨打都会接送我”,“我的爸爸晚上睡觉都会经常过来看看我是否盖好了被子”,听着自己的学生如此的感言,我心头一热,问:“当你们的父母为你做这些事情时,你有什么感受啊?”出乎我意料的是,在孩子们的回答中有不少这样的声音:“我的父母一向都是这样对我的,也没什么特别的感受,习惯了”。我,无语了……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但若被孩子们“习惯了”,这不就意味着孩子们对这世界上最伟大的亲情都产生了漠视,不就缺失了人世间最美的那份感动吗?孩子们,我该拿什么来感动你?我们的教育该如何帮你找回那缺失的感动?

二、窥探不会“感动”的背后

记得曾经有一位教育专家颇有深意地说过:“最可怕的是没有让现在的孩子感动的东西,要教给他们如何懂得感动,包括为养育自己的父母而感动。”孩子们那天真的笑脸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笑脸的背后却唯独少了一份感动,我在心里不禁暗暗自问:孩子不会“感动”的背后又是什么?

1、当前孩子的现状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竞争的社会中,物质财富日渐丰富,精神财富却有所不足。他们学会的更多是竞争,而“感动”却被渐渐地遗忘。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众星捧月的一代。对于一个集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孩子,家人对他的关爱,别人对他的好,他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是情理之中的。他们不会因为自己拥有了很多而感动,反而会因为自己缺少了什么而耍性子。“冷漠的一代”正是因为过惯了幸福的生活,反而对身边一切的爱感到麻木。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报道:“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的首届中国公民道德建设论坛上,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徐惟诚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现在的许多孩子,为什么不会感动了?关键是这些孩子缺少道德实践的内化过程。”因此,今天的品德教育不能再单单停留在嘴上说,而更应该让孩子从生活中寻找感动的素材,从实际中接触“感动”,感受“感动”。

2、当前教学的现状

在当下的教育中,素材的缺乏导致说教太多,体验太少;表面热闹,内在感受不足。究其原因,常常是令上一辈感动的内容已快速贬值,不再适用于现今的孩子。老师在激情昂扬地赞颂着英雄的伟大精神,学生们就在暗地里思考:“生命只有一次,牺牲自己值得吗?”老师若还继续沿用以前的课程资源教授学生,换来了只会是学生的热情缺乏,自我错误价值观的逐渐加固。为了挽回孩子失落的感动,教师就应该做个有心人,沉静地融入生活,细细地感受生活,用生活的实际说话。很多时候感动学生的不是什么壮丽的言辞,也不是什么华丽的篇章,更不是什么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事迹汇报。也许,一个微笑的、真诚的笑容,一句体贴入微、温暖人心的叮咛,一个肯定的、鼓励的眼神就能触动学生感动的神经。

三、努力挖掘素材,探寻教学中的“感动”

品德教学需要“感动”,那什么是“感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在品德课堂上不仅仅对学生进行一次次说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心灵有所“触动”,内心有所“感动”,因为一次深刻的“感动”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其效果远远超出了一千次、一万次的“说教”。

1、以事感人——发挥周边可利用素材的优势

我们大多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在课堂上把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课后的行为却不尽人意,为什么呢?主要是课本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无法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更无法感动学生,使学生停留在说道德的层面上。若我们能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挖掘身边的素材,发挥资源优势,为学生准备充分的“感动”资源,那么教学就能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要善于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道德教育要力求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素材,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道德情感。”思品课要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中走出来,回归现实,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他们构建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从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情动人——步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孩子心中具有巨大动力和调节功能。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情感是教育的基础,所以,“以情动人”是教学的基础。

教师不能没有感动,要感动学生,必须先感动自己。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全身心投入、满怀激情地讲述某件事时,听者也会满怀激情。同样,在教育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要想感动学生,必先感动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领会深刻的道理。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呼唤、激励、鼓舞。我们要让教学的课堂成为教师用激情燃烧教育,用感动进发智慧的阵地。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感动去激发着学生的感动,唤醒着学生的感动,引发学生的“震撼”,激发学生的“共鸣”,当师生在一起切实地因感动而领略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时,教育的境界也就得到了升华。

猜你喜欢

感动素材品德教育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爱,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