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易其稿见精准

2013-02-01胡振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原稿书面语复句

胡振刚

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是编辑人员在编辑工作中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而在编辑工作中能够做到语句通顺、语意明确、无错别字、无标点错误等则是编辑人员最起码的专业底线,这是毫无争议的。而准确、精妙地选用词汇则是稍高一点的要求。然而,在编辑实务中,我们有很多编辑并不注意这一点,而是抱有“此词尚可,彼词亦通”“该词基本能用”“近义词都差不多,无所谓”“是那个意思就行了”等词汇选用观点。其实,往小处说,这是一种极不认真的编辑思想;往大处说,更是一种缺少编辑职业修养错误倾向。下面,笔者就日常编辑实务中所遇到的一个常见词语的选用谈一谈精选词汇的重要性。

请看下面的几个句子:

1、刚读这则材料,我们还以为是写一只小动物呢,原来是写黄杨树的。

2、初一读到这则材料,我们还以为是写一只小动物呢,原来是写黄杨树的。

3、乍读这则材料,我们还以为是写一只小动物呢,原来是写黄杨树的。

4、甫读这则材料,我们还以为是写一只小动物呢,原来是写黄杨树的。

5、粗读这则材料,我们还以为是写一只小动物呢,原来是写黄杨树的。

这几个句子是2012年第3期《高中生学习·高一版》在编、审、校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它们分别是一篇阅读赏析文章的作者原稿、一审改稿、二审改稿、三审改稿和终审定稿。如果不字斟句酌,不品味咀嚼,这几个句子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加以辨析,则可发现四易其稿还是非常必要的。仔细分析这几个句子的用词,很容易看出,四易其稿,改来改去的重心一直是几个易混副词——刚、初一、乍、甫、粗;只有终审定稿才最为准确。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这个易混副词的基本用法。“刚”,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离“现在”时间很短,多用于口语表达,多数情况下并不与后文组构成表承接的复句,如“他刚从上海回来,还没有吃饭呢”;偶尔也有组构复句的情况,但多为紧缩复句,如“他刚从上海回来就听说了这件事”。“初一”,是“初”和“一”两个时间副词的合用,表示刚开始,刚刚,一般与“就”连用构成复句,上下文之间必定形成承接关系,多用于书面语体,略带文言色彩。例如“双方初一交手,海天基金的金融顾问汤必成就感受到了伟业国际控股集团总裁白原崴的咄咄逼人”句即为典型的承接复句。“乍”在作时间副词时,有两个义项,其一是“刚刚,起初”,如例句“老王和老李分手多年,乍一见面,两人都不敢相认了”;其二是“忽然、突然”,如例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个副词明显地适用于书面语体。“甫”,是一文言色彩极浓的时间副词,也是“开始、起初、刚刚”意,例如“惊魂甫定”“年甫二十”等,多用于文言色彩较浓的语言环境中。“粗”是“粗略、略微、大体”的意思,既适用于文言语体,也适用于书面语体,还适用于口语语体,如“敝人也是粗知一二,何当‘精通之谓?”又如“我也只是粗看了看,没有发言权”,再如“粗看没有什么,细看还真有点意思呢”。相比之下,以上五个副词中,“粗”字适用面最广。

然后,我们再来分析上面的五稿之微。作者原稿是附在阅读材料后的赏析部分,可见,作者在写赏析文章之前,肯定已经对赏析材料反复研究,深入分析过了,否则是不敢下笔“赏析”的,所以,离“现在”时间很短的“刚”字用在这里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况且也不太符合书面语体。一审初稿中的“初一”虽然符合书面语体特征,但并未与后面内容构成表承接关系的复句,也是不太合适的。二审改稿中的“乍”也不甚准确,原因有二:其一,“乍”的“刚刚、起初”意与作者原稿中的“刚”如出一辙;其二,“乍”的“忽然”意也不恰当,因为材料题目有可能是“突然”看到的,但内容是要经过细心研读的,研读材料之后再有“忽然”之感也是不合事理的。三审改稿中的“甫”多用于文言语体中,而作者原稿并无文言色彩,所以,“甫”字不合语体。终审定稿的“粗”字,不仅说明了对阅读材料的大致了解而非深入领会,因而误认为“是写一只小动物”,而且适用于作者原语体。所以,这个“粗”字用在这个句子中最为准确、恰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编辑实务中,只有对每一个语句、每一个词汇进行字斟句酌的思考,语句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从某个角度来说,编辑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对文章、语句、词汇进行斟酌、对比和筛选的过程,组稿、审稿如此,编辑、校对也概莫能外。

猜你喜欢

原稿书面语复句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校读记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特征
“中央圖書館”所藏甲骨文字原稿
订 正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