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2013-02-01周微微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评课磨课素质提升

周微微

【摘要】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是实现教育目标,达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特别是在教育处于转型提升时期的当下,教师的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尤为重要。园本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许多研修形式开展得轰轰烈烈,流于形式的低效教研屡见不鲜,因此,我们以坚持“五个多”为抓手,从教学基本技能技巧出发,通过多读书、多备课、多说课、多评课、多磨课,扎实有效开展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素质提升;读书;备课;说课;评课;磨课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工程的顺利启动,各个幼儿园都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作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作为省园本教研示范幼儿园,近年来立足本园培育人才,进行了有益探索,具体可概括为五“多”。

一、多读书——储备新知,培养华气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别人。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这是对园本教研最为生动的诠释。为此,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储备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能力,才能教育好孩子。我们积极倡导教师读书,使之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每一位教师懂得读书是工作,读书是生活,读书是责任;让每一个活动室、办公室都成为读书室;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教者、学者、思者。

1、读“有字书”,因“知道”而“做到”

作为幼儿园教师,有两类书必须读:一是孩子们读的书,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以及现在孩子们正在着迷的经典之书,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有对话的可能;二是读教育名著,读这样的书可以少走弯路,因为人类几千年的教育活动积累下来的好的理念和经验是不变的。因此,我们开展了主题为“知识因传播而美丽,人生因读书而精彩”的“读百书”活动,针对这些书籍,倡导教师每周读一文,每月读一刊,每学期读一本书。具体做法:

读通教育专著:每学期向教师推荐一本教育专著,比如《爱的教育》、《爱弥儿》、《做最好的老师》、《孩子是天我是云》、《窗边的小豆豆》等,让老师们在阅读的基础上记录读书笔记并撰写读书体会。读透教材教法:组织教师学习《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和新课程标准,并组织教师尽心教材教法的园本培训,组织指导教师通读教材,读透教材,集体研讨教材,吃透教材,以便灵活运动教材。此外,我们还订阅大量教育杂志,比如《上海托幼》、《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辅助教学杂志,让老师们的理念在阅读中更新。读书成为习惯:开辟“读百书沙龙”,举办“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让老师们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给爱读书的老师一个展示的机会。

2、读“无字书”,出“书本”入“生活”

周恩来总理曾作一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读无字之书的重要。教师不仅要读有字书,更要读无字书。生活皆课程,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大书,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多留心身边的事情,多看看多问问多想想。使教师不断把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化,把实践知识向理论知识升华,把零碎知识向系统知识提高。

二、多备课——实践真知,奠定根基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终生备课,形成教师自己的知识海洋。”备课是引导教师在业务上逐步成熟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连续性的细致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必须准备足够的时间并付出足够的精力。对于备课,有的教师“不动脑”,这是一种简单、被动的“抄袭式”备课。因此,我们在新时期的备课活动中,把重点放在“选材”和“策略”上,力求教学设计立足本真,注重适合、实用。即:依据教材、幼儿、教师这三要素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同时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1、把握整体目标,合理安排计划

教师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必须全面正确深刻地把握好教材,才能备好课。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细读整套教材,站在整体发展的高度研读每个主题的具体要求,并从幼儿实际出发,准确找到教学目标的切入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保证幼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有系统的达成循序渐进。

2、落实幼儿主体,灵动选择策略

教学活动的设计,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们的视角来选择学习策略,才是科学有效的。选择教学策略时,要从幼儿的主体性出发,积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个体都有机会发展和提高;要了解幼儿的发展起点和空间,选择贴切的教学方法,使他们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提升。

3、注重个体差异,教师分层管理

备课与教学一样需要教师的个性化创作,如果一味地集体备课,一刀切地统一管理,将使理想的预设和动态的生成化为泡沫。新教师:年轻、思维活跃,脑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框,因而他们备课的特点往往是突发奇想、跳跃式的,所以对他们指导的重点应是:备课的规范和基本功。经验型教师由于工作年限长、经验多,形成了一些思维定式,对他们的指导重在观念的更新与转变,逐步地跳出老路。对骨干型教师的指导应尽可能的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给她们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空间,重点指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为日后“精品”教案积蓄实力。如此可分层指导、注重差异、促教师个体的不断进步。

三、多说课——深刻剖析,理论升华

“说课”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增强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成为师资培训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说课不仅要说清“怎样教”,而且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迫使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牢记“抓重点,阐策略、评优缺”九字真经。

“抓重点”——针对幼儿心理年龄特点,说课时要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教材。阐述教育者的设计意图及理念,说明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制定教学目标,确立活动的重难点。

“阐策略”——说课时,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论来解析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策略,阐释幼儿学习方法与学习思维过程,逐步展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过程。

“评优缺”——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反馈。教师说课时必须针对设计主线,预设活动的效果,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展开想象和分析,从而客观认识评估此次教学达到的深度、广度和活度。

四、多评课——交流经验,集思广益

评课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对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等方面做出客观性价值判断。评课可以带动教科研水平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评课作为一门具有研究价值的科学和实用技术,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更讲究一定的原则。而在现实评课教研活动中,有的教师比较随意评课,观点不明确,无关痛痒;有的教师评价过于细致,常常抓不住关键;有的教师形式主义,充作老好人……

为克服这些弊端,在评课中,教师要坚持完整评课“三部曲”:点出最欣赏的优点,并用理论武装;指明主要缺点,用教学实例分析;提出合理教学建议,共同商讨有效的修改方案。我们采用面对面式的评课:每次研讨课后,组织教师们开展“地毯式评课”,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每位教师都梳理自己的观点认识,实现共享,在聆听思考中内化,在研讨争鸣中提升,从而达成认知上的重新整合,实现研学双赢。

五、多磨课——明确思路,总结提升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对某几课的教学反复地、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个教师尽快地达到较高水平。通过磨课“解剖麻雀”,对课的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形成科学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评课之后,我们强调“趁热打铁”,“乘胜追击”,并结合评课意见,以人为本,重新调整改进方案回到课堂中实践。通过“三”重磨课,集思广益,巩固成果。

1、让骨干教师“开方子”:磨课过程中,要求名师、骨干教师诊断开方。针对性教学问题,提出指导教学策略,力求“再走一步更精彩”的可喜效果。

2、让新老教师“结对子”:根据教师年龄特征和业务特点,确定师徒结对。讲究新老协作,经验丰富的教师随时登台示范,给予青年教师形象直观的引领。让优秀的课堂驾驭智慧、良好的课堂教学经验得以传承。

3、同台亮相“组队子”:通常包括学课、备课、说课、讲课、议课、结课等六个环节。由团队教师共同参与,分担任务,协作探讨,避免“单打独斗、效果低下”,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总之,多读书,积淀底气;多备课,用一生敬业和专业;多说课,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多评课,和而不同真君子;多磨课,不达目的不罢休。“五个多”的坚持是常态化的教研体现,是最实在扎实的取向。

源于常态化、实在化、生成化,服务于教学实际的教研活动才真正具有生命力。新课程下的教师应主动参与常态化教研,从最细微处出发,保持“时刻教研”的头脑,建立“时时是教研之时,事事是教研之事”的思想,认真学习、主动反思、积极引导、促进成长。

猜你喜欢

评课磨课素质提升
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提升研究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在磨课中磨砺成长——“华夏之祖”的磨课故事
点滴磨砺,点滴进步
在磨课中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