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教学思路 增进学习兴趣
2013-02-01王瑞
王瑞
【摘要】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影响意义很大。但由于表面实用性不强,致使现今学生对待历史比较冷漠,缺乏热情。故文章在历史教学思路与方式的扩展和创新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力求增加教学过程的生命性,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关键词】教师;历史教学;扩展思路;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传承学科知识、培养认知感观、引导人生价值、陶冶人文情操等方面都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可以便于人们积极地接收传统文化,而从中获得教益;对历史更迭的认识,可以使人们发寻社会的变化规律,以认知未来的发展;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可以培养人们正确的人生观,引人深思;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个性修养,增加人们的人文气息。
但这些来自历史学习的深远意义,大多学生却不能清楚地认识。据调查,东北地区在校初高中生普遍认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与现实存在距离,对今后发展实用性不大。在校学生学习也只为应试而学,从而大大削弱了历史学习的良好作用性。
虽然学生主观倾向排斥历史,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教师把握好教学过程,期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学生对历史逐渐产生好感,学好历史。
所以笔者将教学地点细化,针对教学思路和方式提出几点建议,力求使历史课更加吸引学生,从而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来自教室中的兴趣
1、琢磨教学语言,带动学生兴趣
教师的讲授一直是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语言的作用,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如果教师语言形象生动、感人至深,就能使学生提起精神。但如果是传统“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就会在平直枯燥中失去对一门课的热情。
所以教师应多斟酌教学语言的表达,使历史课堂妙趣横生亦或富有感染力。如用谜语“半个《春秋》(打一朝代名)”,使“秦”这个朝代在学生积极的猜测中产生,从而吊起学生的兴趣;而在讲辛亥革命时,用“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幅对联评价孙中山的一生,以简概全,既便于学生记忆,又能使历史课堂富有感染力。
2、增加历史情境,诱发学生兴趣
历史知识的获取同其他学科一样,本该是有生命性的。但如果学习过程只以听为主,那么这种生命性就被弱化了。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历史角色演绎,通过学生自身积极地参与,可以使其在乐趣中获取知识并能增进学习兴趣。
如讲“戊戌变法”时,可以让学生演一场课堂历史剧。让学生个性演绎出慈禧的阴险,光绪帝的无奈,谭嗣同的大义凛然等。因为教学方式以学生演出为主,加之学生要经过搜集资料、深入揣摩和生动表演等过程,所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牢固、对史实的了解也会更加清晰。而这个过程比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更具有效果和吸引力。
二、来自教室外的兴趣
1、走进图书馆,兴趣增加知识积淀
因为教师知识渊博,才可以讲出课本以外的知识点。而这种知识的积淀是来自大量地阅读。通过阅读,教师可以饱读不同的作品、接触各家的观点、体会各界的说法。而对于学生亦是如此。但因为大多学生自主性差,加之应试教育科多时间紧,学生平时几乎不会摄取教材以外的知识。
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带学生到本地图书馆进行一次集体阅读的教学,以兴趣引导学生来扩充所学的历史知识。例如在学完“鸦片战争”后,学生可以去查阅《海国图志》《林则徐传》等相关书籍。虽然这种知识扩充可以布置到课下由网络完成,但作为集体教学活动,尤其是通过图书查阅,会让学生感到集体参与过程的趣味性,也能使其在投入中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2、走进历史展馆,兴趣带动情感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图片和视频来了解真实史实。但这种方式却也因环境的局限而不被感觉深刻。所以以参观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带进历史展馆,让学生接触实物和置身环境场景,就会增进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能使学生更真实地表露情感。
进行历史展馆教学,教师也需考虑实际情况,应带领学生到所在地区的展馆就近参观。例如在学习“解放战争”时,最能突出此内容的展馆是位于北京的“全国解放战争馆”。但如果是辽宁锦州本地采用此教学方式,则可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因为作为解放战争组成部分之一的辽沈战役就发生在锦州,这既具有代表性,又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以上建议主要依据教室内外的不同教学环境而分列出的不同教学侧重,虽然过程和重点不同,但其本质都是通过历史教师对教学思路和方式的扩展以及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爱上历史,学好历史。笔者只是小谈几点,而历史教学如同历史本身博大精深,所以还需历史教育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在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而积极实践和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