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思政课课堂教学研究

2013-02-01张弢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角色

张弢

【摘要】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大学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积极参与,学习态度消极被动。本文从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方式和学习测评手段等方面对学生的被动角色做出成因分析和思考,针对性地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思政课;角色;成因分析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大学思政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用发展着得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高等教育赋予思政课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思政课课堂常常是由教师“一人演讲”,学生则是“各行其事”,对思政课的学习态度消极被动。这样的课堂教学局面势必使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有必要对大学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消极被动的态度进行成因分析和思考,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应对这一现象。

一、大学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角色的成因分析

在现行的大学思政课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带着课本不带“心”,坐在教室里干自己的事情,对课堂学习的内容消极被动,而真正能够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只是少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有学生本身的因素,有教师的因素,也有教学内容、方法和结果测评的因素。

1、学生自身的因素

在学生方面,有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志行动,不重视思政课的学习,甚至认为思政课只是空谈理论。有些学生关注个人的、功利的需要,轻视乃至忽视社会的、精神的需要,认为思政课并不重要,只要通过考试就行,上课是否积极投入不是问题。有些大学生具有逆反心理,蔑视道德,否定崇高,亵渎理想,甚至将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视为“英雄”,鄙视道德教育。诸如此类的种种思想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消极被动表现。

2、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与青年学生的需要不相适应。大学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群体,他们关注国内国际发生的大事件,渴望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在社会上正确定位,希望老师能够针对时事做出一些点评和分析。有些教师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教学中照本宣科,面对学生的需要,有时显得无能为力。把思政课上成了一般的文化课、知识课,这种纯理论的讲解不能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时反而引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不合理。当思政课教师数量无法满足教学任务时,只好抽调其他教研室的教师来补充。此外,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年龄老化、人才断层、学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都将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和结果测评的因素

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是一种以社会为本位,以教师为主体,以道德知识为主要内容,以灌输和背诵为主要方法的道德教育。是由外向内对青少年进行道德灌输,让他们无条件记忆、追踪、模仿和信从这些道德规范。在这种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大学思政课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说服性教育为主要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学习结果测评方面,主要以开卷考试为主,要么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现能力,翻课本找准确查找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要么是要学生写一篇论文,评论某一个社会现象,或者阐释自己对某一德育规范的理解。这种测评方式固然灵活,但是却与学生的课堂表现缺乏联系。对于只是想通过考试测评的学生而言,课堂学习是否投入并不重要。

二、对大学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角色的思考

大学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的,理想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只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要改变学生在思政课课堂学习中的被动角色,需要对上述因素做出分析和思考。

1、学生方面:激活学生的道德需要

大学道德教育不应该被理解为单向的传授道德知识、灌输道德理论,不应该被理解为与学生心理状态无关的带有强制性的他律过程。德育教育的效力与大学生是否自愿接受外在的道德影响并内化这种影响密切相关。要激活学生的道德需求,要让学生懂得:第一,人的本性不是并不是自私的,而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们需要具有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准则。第二,人的自我完善是一个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个人各个方面内在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在具体社会生活中完成。第三,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的,这种相互依赖使人们互相提出要求或认同某种社会规范,即个人在社会中得以生存的道德。

2、教师方面:优化教师队伍,完善知识结构

培养和选拔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优化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及学位层次,努力形成队伍发展的良性机制。

大学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做到:一方面,要关心国家大事,对国内国际形势有敏锐的洞察力,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另一方面,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要传授作为“当然之则”的道德知识,更要能够讲清楚“当然之则”后面包含的“必然之理”,是大学生意识到自己遵守道德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要坚信而不以任何方式蔑视和践踏自己所传授的道德,使大学生感觉到道德教育主体的可信性。知识的魅力在于它能够给人以智慧和力量,从而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真理的向往和追求。

3、教学方面:课堂教学与知识测评手段的多样化

纵观各高校开设的基础课,近几年来,在实践教学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多仍然沿袭或仿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仅限于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相脱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节。

大学思政课教学要从传统的以教授和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向多元化、充分利用教学媒体的教学方式转变。首先,利用多媒体,把抽象深奥的理论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图形以及影像资料展示出来,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所看到的现象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第二,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思政课理论教学中的优势。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启发性的真实案例,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讨论结果,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和与之相关的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第三,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某一道德理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头搜集材料,分析、讨论搜集的资料,形成对某一现象和某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

在学习结果测评阶段,完善以往的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和讨论,并将学习情况记录下来,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

三、结语

大学思政课教学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真诚为他们排忧、解难和释惑的过程中,引导和帮助他们正视现实,热爱生活,提升人生境界。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角色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