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对研究生管理模式的探讨
2013-02-01韩春艳
韩春艳
【摘要】随着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师在研究生政治思想工作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模式为导师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需不断完善与改进,更要不断的创新,这也是今后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心所在。
【关键词】导师;政治思想;工作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建设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高校,它更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不断创造辉煌成果的有力法宝。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对于加快学校发展,吸引高质量生源,树立良好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研究生教育到目前已有30多年,截止到2011年,全国在校研究生达到100多万人,中国已成为全世界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近些年来,绝大部分研究生都是应届本科生,年纪偏小,正处在道德发展和世界观成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当前快速转型的社会经济形势,研究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选择必然更加开放和多元。面对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研究生在价值行为的选择上难免会出现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甚至触犯公众道德底线的现象,这些价值行为选择就构成了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现实冲击和潜在挑战。因此,现阶段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导师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一,导师对研究生的情况最为了解。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思路和基本设想,推出了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为核心,以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仅靠政治理论课已经不足以满足教育管理的需要,导师在思想上的引导、生活上的关怀是对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补充。
第二,导师时刻与研究生保持密切联系。由于专职人员和辅导员人数的限制,很难有生科研工作的同时,不断的对社会和学术上的敏感话题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容易掌握了解研究生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第三,导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研究生。导师身份的产生是严格按照程序评选出来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术态度是导师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导师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影响着研究生,研究生更愿意接受导师的教诲,导师对研究生个体精神的陶冶性和培育性的教育价值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三、导师对研究生管理模式的探讨
第一,做好导师岗前培训,健全考核制度。首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导师遴选的重要指标。在进行导师的遴选时应将导师的德育工作考核列入其中。其次把导师参与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作为导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任职之初树立导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要求。最后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激励措施,将导师的思政工作延续下去。
第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培育的全过程。导师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透视能力,善于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中洞察学生的心理轨迹。在研究生入学双向选择时,导师可以运用心理测试手段,初步了解研究生个体的性格特征、价值取向、入学动机与发展目标;在之后的授业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有侧重地根据社会现实需求因势利导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引导;在定期的谈话与交流中,以防范与诱导为原则开展心理疏导和教育,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心理健康的研究生挖掘潜力,不断发展和完善性格,另一方面及时发现有处于心理劣势和心理压抑状态的学生,给予正确引导。
第三,赋予导师相关的管理权力。强化导师对研究生的德育培育工作,赋予与其职责相适应的权力。尤其是在研究生招生、奖助学金评定、优干三好的评选、毕业鉴定审核等关键环节应给以导师更多的自主权和控制力。
第四,及时给予研究生正确的择业导向。研究生在毕业前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会因就业问题受挫出现心理波动现象。导师在帮助鼓励学生顺利完成论文的同时,要及时与研究生进行择业话题的探讨,对研究生就业心态和就业方向给予一定的引导。导师也可利用其丰富的社会资源,延伸研究生对职业世界的探索,加大职业生涯探索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促进就业成本的最小化。
“研究生导师”,代表着尊重与博学,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品质的体现,如何帮助研究生化解压力、设计人生、适应社会,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困惑与矛盾,疏导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和内心和谐,寻求精神归宿,意义重大、任务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