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健康、超越”
2013-02-01苏伟民
苏伟民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事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既是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理论和新课程改革,为满足社会培养人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又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也在趋于完善。于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在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兴起。不过,人们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以,我国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不足以成为现实所需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尤其是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方面不够科学、系统、综合,特别是尚未形成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经验对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
基于此,如何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怎样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愿意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就成为当前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难题。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万小”)从实际出发,针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经过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构建了鲜明活泼、丰富多彩的高品质体育文化,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概念的强化——解读“校园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即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相对于体育文化来说,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其终极目标是通过学校的体育教育培养杰出的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对“校园体育文化”这一概念的认识极其重要。“校园体育文化”,大致有三层含义:一是强调在校园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二是着重以身体练习为实施手段,以各类体育知识为主要内容;三是旨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学校的体育教育不仅包括身体的锻炼和体育知识的学习,更涵盖育人的意义,诸如树立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指点学生领略体育美学、组织学生进行与体育相关的文娱活动等。归根结底,重视和强调“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学校的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师生文化素养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价值的体现——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1. 建设鲜明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
当下,学生身体素质的不佳和体育意识的薄弱,使得营造体育氛围,培养体育精神,建设鲜明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成为当务之急。受过去观念的影响,现在学校的体育教学比较侧重体育知识的灌输、体育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体育氛围的营造、体育精神的培养。如此一来,既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的体育教育不应只进行体育知识的灌输、体育技能的传授,更应重视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念的培养,注重营造积极、健康、浓郁的体育氛围,重点建设鲜明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引领学生感受体育的魅力,接受体育的熏陶,树立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思想,养成天天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培养合理规范、高尚良善的“校园体育文化”
如今,社会不良体育文化正在逐渐入侵校园。学生盲目跟随时尚,模仿外国运动明星的发型、穿着,效仿狂野、放纵的行为,痴迷于金钱和地位,甚至利用体育赛事进行赌博。同时,在校园内的体育活动,也时常会有学生为了器械、赛事而争吵打斗,出现秩序混乱的现象。无疑,这些不良的体育风气已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破坏了良好的校园风气。因此,培养合理规范、高尚良善的“校园体育文化”刻不容缓。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对抗外界不良风气的入侵,更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完善其人格品质。这就要求学校不断地开展健康有益的体育文化活动,并让其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态度、体育价值观,对师生的生活质量、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培养合理规范、高尚良善的“校园体育道德”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
3.构建促进发展、全面育人的“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校园文化,即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而构建促进发展、全面育人的“校园体育文化”即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发展、全面育人的校园体育文化于学生而言益处很多:一是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满足其精神文化的需求;二是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其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三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规范个人行为,树立团队意识,协调人际关系;四是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精神烦恼,给其带来愉悦心情,使之身心和谐而健康地发展;五是有益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提高创造能力,培养挑战精神,具备规则意识。
三、建设的举措——落实“校园体育文化”
1.结合实际,制定“校园体育文化”的总体目标
学校要制定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目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将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思想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而这正体现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特色。经反复研究,万小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参与、健康、超越,以高品位文化,引导学生在体育中学习做人,促进全校学生实现体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即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参与,即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让体育在校园中富有感染力、充满吸引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体育的爱好者、体育文化的建设者;健康,即让学生懂得“健康第一”的道理,懂得不但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并能适应各种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绝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抵制不健康的文化;超越,即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使每个学生比过去更健康,在运动技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力上不断进步,进而自我超越、全面发展,今天当个好学生,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
2.体现关怀,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基础
万小校园不追求富丽堂皇、豪华气派,但在财力许可的条件下会尽量增加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建设先进而现代的体育设施。目前,万小有标准乒乓球桌45张,标准篮球场5个(其中室内塑胶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4个,网球场1个,还建起了200米橡胶跑道和小型足球场,并在树荫下建起美观而舒适的水泥桌椅,桌面上设棋盘。这不是单纯的物质的陈设,它体现着学校对学生的关怀、对体育的重视。
3.激励锻炼,营造体现“校园体育文化”的环境
万小校园内有富于健康美的体育艺术雕塑,围墙上有栩栩如生的体育运动图像,长廊上有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和名人的体育理念、体育格言,体育展览室中有反映世界、我国、本市和本校的体育竞赛活动图片,并设有体育奖品陈列室,供学生、家长和其他来宾参观。如此体现“校园体育文化”的校园环境的营造,激励了师生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4. 全面改革,建立“校园体育文化”的组织制度
“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包括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中师生的责任、学校各个体育组织(如运动队等)的建立、体育课程的设置、体育活动开展的制度和原则等。万小对“校园体育文化”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力求建设体现“健康第一、全员参与”理念的“校园体育文化”组织制度,其具体措施有两点。一是成立学校体育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体育科组长、教工会主席、各年级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为小组成员。学校体育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每月初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会议内容有:其一,对上月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详细的总结;其二,研究学校体育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其三,确定本月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题。二是用制度规定教师人人有关心体育、与学生一起参与体育的责任。为此,万小在体育方面对教师的具体要求有:其一,必须积极地参与;其二,一定要以身作则;其三,进行必要的干预。
5.五种功能,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
万小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宗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具体而言,有五方面内容。一是建设校园体育健康舆论文化,加强健康体育文化的导向功能。二是建设激情投入、神采飞扬、友好和谐的赛场文化,让运动员和观众都感受到体育赛事中激烈对抗、自我超越的魅力,加强体育文化的激励功能。三是开展体育“小志愿者”活动,建设学校体育公益和服务文化,提高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四是开展体育摄影、体育美术、体育音乐舞蹈、体育文学作品、体育服装设计等创作、欣赏活动,开设体育审美知识课程,建设体育美感文化,提高体育文化的审美教育功能。五是开展“健康第一”的意识教育,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文化,提高体育文化的健身功能。
四、实践的成效——收获“校园体育文化”的累累硕果
经过探索和努力,万小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教师和家长能自觉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教育,构成了教育合力的格局。二是学生具有强烈的体育意识,能够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师生体质、体育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三是形成了“参与、健康、超越”的体育文化特色,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具有了较好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既能有效地抵御校外不良文化的侵袭,又能在体育活动中文明有礼,人际交往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均得到明显的提高。四是以“参与、健康、超越”为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不仅促进了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更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知名度。
五、前进的方向——“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将不断延续
今天,体育的概念早已超越传统,不再局限于身体锻炼和竞技比赛,已悄然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并以一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形式存在。它不仅令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健康、快乐,更为人们引入乐观、积极的生活理念。它对人们的生活的改变是不言而喻的。学校作为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窗口,建设鲜明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对树立师生的体育意识、培养高尚的体育情操、营造健康向上的体育氛围、促进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均有重要的意义;对深化学校教育改进和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皆有深远的影响。万小“参与、健康、超越”的“校园体育文化”,是针对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对体育物质文化、体育组织和制度文化、体育精神文化进行的改革实践,其取得的一定成效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之路是漫长的,万小对此的探索与实践将不断延续。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