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教学领导力,建立内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本教学支持系统

2013-02-01余凯张春莉阚维赵树贤

中国教师 2013年2期
关键词:中心校专家学校

余凯 张春莉 阚维 赵树贤

提高教学领导力 促进教学有效性

编者按: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核心。如何将有效教学的改革工作落到实处?怎样的有效教学更符合教育发展的需求?本期《专题策划》聚焦在北京市顺义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启动的城乡联动教育改革试验工作上,并撷取相关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经验,形成一组颇具代表性的文章,以飨读者。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北京市顺义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于2011年底启动了城乡联动教育改革试验工作,并组建了由牛栏山一中、顺义一中、顺义三中、仁和学校、牛一实验学校、石园小学、李桥中小、南法信中小等8所中心校、17所观察校参加的教学发展共同体,围绕有效教学和教学管理进行深入探索,形成符合学校特点的教学及管理模式,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有效教学是中小学课程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常常遇到知识传授和学生发展相互割裂的情形,结果造成课堂教学有活动没有体验,有温度没有深度,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或者知识与技能出现缺位,方法和过程出现游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出现标签化等诸多弊病。“有效教学暨干部教师能力提升项目”是该实验工作的四个子项目之一,它将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定义在了高认知和高参与的结合上。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高参与程度基础上的高水平认知过程的发生。概括地说,表现在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知识的增进、技能的提升、参与的愿望、兴趣的增加、认同感的获得、价值观的发展。这一概念是整个项目设计的逻辑起点,旨在将关注知识传授和关注学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为了顺利实现项目目标,北京师范大学的项目专家对项目进行了认真设计。

一、项目定位和内容

项目的愿景是建立内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本教学支持系统,提高项目学校课程和教学领导力,奠定学校教学可持续提升的工作基础和机制,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持续改革。所谓内生,是指着眼于教师和教学干部,提高这部分群体使用工具、发现和诊断教学问题并发展有效策略和措施以改进教学的能力;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着眼于长期改进,提高教师和教学干部有组织、有计划的团队学习,获得学校提升教学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所谓校本教学支持系统,是指依赖项目学校自身力量所建立的包括课堂观察与诊断、教学评价与改进、教研组教学研究、教学团队建设、教师科研和知识管理等在内的互相支持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不同于以往依赖教研员或大学专家进行的注入式改革,不同于以往着眼于一人一课的评点和改进,而将着力点放在了促进教学改革持续深化的学校内部长期支持系统的建设上。

在四年的项目周期内,我们将项目的有限目标界定为围绕有效教学及管理进行深入探索,打造高效课堂,形成符合学校特点的教学及管理模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产生可见的项目成果。

项目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其主要内容包括一个愿景、两个平台、三个抓手和四项成果。一个愿景即上述内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支持系统。两个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和干部能力提升平台。通过这两个平台,教师掌握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维度,形成系统的反思能力;教学干部发现学校课程教学共同问题,帮助教师发展有效教学策略。三个抓手分别是有效教学理念手册、诊断工具包和学习元平台。四项成果即适应学校学科特点的教学策略,适应学校教师特点的教研机制,持续反思以改进教学并能辐射其他学校的教师团队,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

二、项目工作机制

项目注重团队工作与单独指导相结合。团队工作包括项目学校工作日制度、集中培训和项目总的研究课题。项目总的研究课题暂定为学生发展与课堂教学改革。单独指导包括项目专家、教研员、课程和学科教学专家针对项目学校需求进行的教学指导以及项目学校在各自学校范围内围绕项目总课题进行的子项目课题研究。

项目使用博客建立了项目管理平台,使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学习元平台建立了知识管理平台,以期实现项目管理与知识管理相结合。

在横向组织方面,项目实行工作坊制度。8所中心校各自选定两门重点建设的学科课程,文理各一。通过两门学科课程的建设辐射学校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的发展。17所观察校按照学段和学区编入围绕8所中心校建立的工作坊,参加相关活动,分享和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在纵向组织方面,项目按照学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中心校中的两所高中学校编为高中组,三所初中学校编为初中组,三所小学学校编为小学组。在大规模团队合作学习之外,鼓励各个中心校按照学段编组加强交流。

为了引导学校建立真正内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支持系统,项目注重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和教学培训相结合。除了课堂教学改革和组织教学研究以外,项目专家针对项目学校需求组织教学培训,并在培训中进一步加深中心校内部、中心校之间乃至不同区域之间的教学交流。同时,项目注重过程管理和发展性评价,建立集中反馈制度。每一学年至少有一次中心校集中反馈,由项目专家和学校向项目下达单位北京市顺义区教委汇报工作进展,研究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评价项目实施效果,审议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并根据反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干预的措施。

三、项目实施

有效教学项目已经确定了三年的分年度工作主题。第一年的工作主题为体现高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第二年的工作主题为体现高参与特点的教学过程,第三年的工作主题为体现高效率的教学评价。

除了北京师范大学项目专家团队和研究生助手团队以外,项目强调从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入手,组织项目学校研究团队,在各个项目学校建立核心教师工作小组,由学校选定的教学两门学科课程的骨干教师组成,作为该校参加该项目的核心力量,与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学主任和包括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在内的主要教学干部以及外请的教学专家、学科名师、资深教学管理人员一起工作,发现、诊断和解决教学与研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针对中小学教师在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方面的困惑,北京师范大学的项目专家经过广泛征集和认真甄选,从众多问题中挑选出20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分为概念篇、实践篇、管理篇和研究篇,回答了诸如“如何判断课堂教学是高效或者低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内容知识”“如何处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新课标下考核内容无限拓展之间的矛盾”等常见问题。

如何让教师和教学干部具有有效的教学诊断能力,一直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难点问题。项目组编制了教师语言流动和巡回路线、教师提问、学生投入状态、教师反馈情况等观察工具。以教师提问观察工具为例,该工具以美国课程学家布鲁纳的研究为基础,将一节课中教师所有的问题分为知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评价性问题等,将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分为讨论、探究和思考等。这种基于定量观察基础上的教学诊断工具能直观地呈现教师提问对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水平,为针对教学问题提出策略性建议提供有效的思路。

内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支持系统重在学校生成知识的管理和分享。为了与中心校教师和干部保持不间断交流,每次课堂观察以后,课堂教学录像经编辑后上传至学习元平台。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项目专家的书面反馈意见以及使用教学诊断工具所做的数据分析均储存于学习元平台,做到听必评,评必改。学习元网络平台的使用有力地加强了中心校之间、项目专家与学校教学干部、教师之间的交流,并辐射到观察校乃至全区的中小学。

项目开展近一年来,8所中心校已开展了三轮核心工作小组教师培训及三轮专家集体工作日。17所观察校按照学段和区位划分参与了专家集体工作日活动。在专家集体工作日,项目专家进行课堂观察,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座谈,与项目学校教学干部研讨教学改革,反馈意见。在项目总课题的基础上,各校已形成各自研究的子课题,如“读懂学生作品,调整教学策略的研究”“发挥不同主体评价功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行为”等。

有效教学项目仿佛一颗石子,在顺义中小学激起层层涟漪。用顺义区教委教育改革办公室孟海芹老师的话说,“我们在课堂上理解不精、把握不准、关注不到的有些东西,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无论是优点还是不足,都需要第三只眼睛帮我们发现、启迪我们反思”。在牛一实验校的活动中,教师们向专家提出了很多关于如何准确理解与把握教材的问题。一位英语教师拿出一个列有二三十个问题的本子,每个问题间留有预写答案的空白,渴求的心情显而易见。

北京市顺义区对于有效教学的探索还在继续。有效教学理念手册不仅加深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而且新的认知体系也在逐渐形成。教学诊断工具的使用更使得教师和干部能有意识地关注与高认知和高参与密切相关的课堂教学元素,学生的高阶思维水平和学习兴趣也在逐步增长。学习元的平台方便了教师之间和学校之间的知识管理与交流,访问量和讨论量在逐月提高。

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接下来的四篇文章,就代表了中心校在攀登之路上的一次驻足回眸。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莉婧 梁金)

猜你喜欢

中心校专家学校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Module6 Unit 1 Can I have some sweets?
沅江:聚焦课改
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指导行动研究
学校推介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东坪中心校“阳光健身工程”结硕果
专家答疑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