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医学院校图书馆社区医学信息服务研究
2013-02-01贾秀梅
贾秀梅
(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社区信息服务是面向特定社区, 帮助人们获取有关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和推进社区发展的信息资源的服务。 随着社区读者对医学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 许多医学院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展医学信息服务, 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笔者通过调查部分医学院校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工作开展情况时发现, 大多数医学院校图书馆还是采取传统的服务方式开展社区信息服务,如与社区合作举办讲座活动、为行动不便的读者送书上门等,服务范围比较狭窄,服务内容有待深化。 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医学院校图书馆应改变现有的社区信息服务方式,依据读者医学信息需求,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构建网络服务模式,以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满足社区读者对医学信息、知识的需求。
1 社区读者医学信息需求特点
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里不但有一般居民,还有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者,如社区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等服务人员。 这些读者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有着不同的特点:(1)一般居民需要医学普及读物,如养生、保健类图书、期刊等。他们对医学信息的需求非常明确,需要及时、准确、大众化的有关生命健康、疾病预防、医疗保健、科学运动、合理用药、健康心理等方面的信息。如肖凤玲等在对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的社区居民进行 “信息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时发现,大多数的社区居民希望获取疾病预防与治疗、养生保健的书刊资料。 (2)社区卫生医疗机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特别关注最新医疗卫生政策、医疗市场动态、药品设备价格以及国内外医学科学发展动态, 重视收集分析医疗卫生市场及竞争对手的信息,其信息需求具有政策性、广泛性、方向性、实用性、可行性等特点。 (3)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需要专业性的医学技术知识。 如:临床医生主要从事防病、治病的临床工作,信息需求是为解决疑难病症,重视诊断、治疗方法、病例、药物使用等方面的信息,所需信息必须准确、快速、实用、可靠;护士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 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沟通技巧,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品质, 其最需要的是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用药知识、护理新进展等护理知识。 (4)残疾人、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医学信息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残疾人对康复医学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欲望。 据党旖旎对无锡市残疾人现状及康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 在康复服务需求中, 各残疾类型残疾人对心理服务的需求率普遍较高, 视力残疾的主要康复需求是康复医疗信息,听力残疾主要康复需求为辅助器具信息,肢体和智力残疾主要康复需求为功能训练指导知识。社区读者不同的医学信息需求, 为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社区信息服务指明了方向。
2 基于网络的医学院校图书馆社区医学信息服务
2.1 面向社区一般读者,开展医学文献传递服务
文献传递是文献提供机构借助计算机信息网络通过电子邮件、文件传送协议及数据库文件记录电传等方式将文献传递给拥有终端的文献需求者。目前我国有CALIS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NSTL 文献传递服务系统、CASHL 文献传递服务系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系统,这些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具有“响应时间较短,服务效率较高;注重系统集成,确保使用方便;直接面向最终用户,努力减少中间环节”的特点, 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了相关机构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而且降低了我国信息资源利用的总成本。 CALIS 下设了文理、工程、农学、医学四个全国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全国医学文献信息中心主要任务是通过与各高等院校医学图书馆的合作与交流,在各馆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协调高校医学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 共同建设高等院校医学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同时, 提供强大的网上检索服务和文献传递服务。医学院校图书馆可加入全国医学文献信息中心,为社区一般读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 如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与大连市各医院图书馆建立联系,为各医院医护人员提供文献传递服务。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E-mail 和QQ、MSN等实时聊天工具, 及时与社区读者沟通和交流,及时为他们传递所需文献。
利用Java 强大的数据库功能、 网络通讯功能及跨平台能力、多线程技术及可靠性强等优点,建立基于B/S 三层体系模式的电子文献传递系统,以馆藏书目数据和电子资源为依托, 以用户需求信息为核心, 实现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一体化的电子文献传递服务, 是医学院校图书馆面向社区读者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的一种选择。 本系统采用如图1 的三层结构模型, 第一层用户通过浏览器提交文献传递请求, 系统管理员通过浏览器实现文献传递系统的管理和数据接口配置。 第二层的Web 服务器专门用来对用户请求和系统管理的逻辑处理, 并根据要求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操作,将操作结果送到第一层。 该系统能方便、有效地实现文献传递申请、传递过程、费用结算等业务流程的管理。 建立开放式的数据接口,能方便地与OPAC 系统相结合, 能对用户进行分类管理和费用自动结算。
图1 三层结构模型
2.2 面向医疗工作者,开展医学知识培训服务
社区医疗工作者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人员, 医学院校图书馆为他们举办类型多样、课程设置完善、形式深入浅出的专业医学知识培训,是完善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得力措施。 医学院校图书馆可建立网络培训系统,重点开展医学技能培训。 笔者构建了基于ASP.NET 的网络培训系统 (如图2所示),可实现在线学习、考试、交流和管理四大主要功能。
图2 网络培训系统功能模块图
在线学习模块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社区医疗服务人员学习各类相关专业知识的平台, 帮助他们有效提高业务能力。 管理模块主要分为学分管理、系统管理两大块内容。 考试模块通过网上组织大型或小型的专项内容的考试, 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答题, 系统根据管理员给考生设置的难度系数进行自动组卷。 在线交流模块方便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交流的论坛,各个专业管理员是版主,负责回答相关的问题,及时解答系统在使用过程和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 提供一个更方便更有效的学习交流平台。
2.3 面向残疾人、疾病患者及其他读者,提供医学信息咨询服务
网络技术的发展,缩短了馆与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这使医学院校图书馆从原来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首先,医学院校图书馆可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辟服务社区栏目及电子信箱, 在网站上公布有关学校向社区开放的规范性文件, 明确各类资源开放的形式、时间、相关要求及图书馆最新讯息,并设立社区信息服务专区,在建设医学数据库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医学信息检索服务。 对网络医疗卫生保健信息进行搜集、筛选、评估,提供分类导航服务。 其次, 开展医学信息虚拟咨询服务。 医学信息咨询服务是一种技术型信息咨询服务,因此,笔者认为应构建基于知识库的专家咨询系统,借鉴医学专家的经验和智慧,为残疾人、疾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学信息咨询服务。 咨询知识库是从用户的提问中选择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经过编辑整理, 并添加图书馆员对该问题做出的答案,形成可供检索、浏览的参考源。 专家咨询活动是一种充分利用专家知识的实践,专家的经验、知识储备在这一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把知识库与专家咨询系统相结合,实现知识的积累,提供更多的服务方式。
基于知识库的专家咨询系统整体架构如图3所示,系统分为咨询客户端、中心服务器以及咨询专家端3 个子系统。
图3 基于知识库的专家咨询系统架构
咨询客户端为用户提供实时专家咨询和无人值守的信息交互。 根据用户的选择,这两种方式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者可随时转换。 中心服务器端提供实时交互接口的实现、 对咨询过程的记录以及知识库的组织存储等, 并提供知识库的统一操作平台:知识库管理平台(图3 简称为管理平台)。中心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咨询专家端根据一定的协同策略通过实时交互接口实现实时咨询的功能,并负责知识库的管理与维护。 另外,系统管理员通过身份认证后, 可实现对咨询日志的维护。 本系统采用基于Windows 操作系统的Microsoft VisualStudio.NET+SQL Server 2000 的数据库解决方案。客户端用网页,专家端用Winform,消息用XML 来封装传递, 采用高层的HTTP 协议,客户端网页用一个HTML Component 来实现和Web 服务的通信, 并用脚本实现无刷新的页面效果。最后,通过电话、QQ、BBS、E-mail 等交流工具,为读者开展多元化的卫生健康咨询服务。 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医学院图书馆、汕头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在图书馆网站上开辟咨询栏目,开展实时咨询服务。
3 面向社区读者开展医学信息服务应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3.1 正确处理好高校与社会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作为国家图书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资源、藏书数量及种类和软硬件设施等诸多方面都比其他类型图书馆有明显优势。 医学院校图书馆理应发挥其各方面的优势, 为社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但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高校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应以满足高校读者需求为己任。 医学院校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围绕所在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于教学和科学研究,是其基本职能。 医学院校图书馆要真正参与到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信息支持服务工作中,不断更新信息服务理念,开拓新的服务范围,加大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改进服务方式,为学校师生读者提供主动性、研究性、动态性的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第二,在做好为本校师生读者服务的前提下,适度开展社区服务。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以下简称《规程》)第二十一条规定: 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 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 据统计,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藏流通率低于40%,有的还不足20%。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出, 而政府的财政来源归根结底是社会成员的税收。 因此,高校图书馆有义务为整个社会服务,即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医学院校图书馆利用馆藏文献资源为社区读者服务,既是其积极履行《规程》的具体体现,又是其承担服务社会义务的职责所在。
3.2 统筹协调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师生读者时间主要集中在学校开学时期。 寒暑假及节假日,医学院校图书馆一般没有向师生读者开放 (有的图书馆可能部分开放)。 医学院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寒暑假和国家法定的假日定期为社区读者服务, 打好时间差。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全天候向社区开放,打好空间差。 医学院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设施优势, 利用本馆现有的数字资源及自行开发的馆藏特色数据库,为社区读者提供服务,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开展医学知识咨询服务,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使服务空间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3.3 正确处理服务与管理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 是医学院校图书馆向社区开放的一个重要环节。 面对社区读者对医学信息的需求, 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与此同时,要健全管理制度,使服务更有效,使社区读者更满意。 第一,实行分类服务。 一是搞好读者分类,有限制地开放。 调查社区读者医学信息需求, 先满足社区医疗工作者的需求,然后再考虑社区一般读者的需求。 就对象而言, 先向科研部门和机关企事业工作人员开放,然后再逐步向公众开放。 根据馆藏特点,有针对性地服务社区读者。 第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要制定一套规范、实用的管理制度,在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服务范围、 收费标准等方面制定一整套操作性强的办法和规章制度, 使社区读者能尽快熟悉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制度许可的范围内为社区读者提供周全的服务。
4 结束语
医学院校图书馆拥有大量与医学相关的图书、期刊、报纸、数据库等多种类型的文献资料,为社区医学信息服务储备了充足的资源。 医学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既有医学知识, 又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在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前提下,完全能利用图书馆的医学资源, 为社区读者提供专、精、准的医学信息服务。
[1] 党旖旎.无锡市残疾人现状及康复需求调查[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8):774-776.
[2] 王薇,牟旭红,丁莉,等.护士对护理知识需求的调查及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1(1):10-11.
[3] 蔡力民,徐凌哲.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学信息需求和利用状况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1):36-38.
[4] 肖凤玲,刘玥伶,尹益民.医学院校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19):97-100.
[5] 杨志,刘英,彭泽华.医学院校图书馆基于网络平台开展社区医学信息服务探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