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013-02-01孔祥辉
孔祥辉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信息素养是衡量个体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与能力,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一起,构成个体进行独立思考、知识创新的基础。 自从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提出以来,高校图书馆以其良好信息环境、丰富的信息资源、专业的馆员队伍,成为培养和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阵地,教育途径也由最初的入馆教育、配合学校开展文献检索课演化到用户教学培训和在线教育等多种形式。 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基本服务项目之一,信息素养教育能否健康有序发展不仅对图书馆自身建设,而且对师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吉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调查
为了解吉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笔者于2013 年3 月初至4 月中旬,根据中国高校教育网提供的吉林省27 所本科高校网站导航,查找各高校图书馆主页,采用以网站调查为主,邮件、在线咨询等为辅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延边大学、长春工大等4 所学校的图书馆页面始终无法打开,故实际调查对象为23 所。
1.1 信息素养教育实现形式
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实现形式如表1 所示。从整体上看,吉林省高校图书馆基本都是在线、传统两条主线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初步具备了一定规模和较为完整的教育链条。
表1 吉林省本科类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实现形式
1.1.1 传统形式
(1)文献检索课。 调查对象中有15 所高校以图书馆为教育主体开设了文献检索课,但开设课程比较单一,且绝大部分为公共选修课,列为必修课的较少。
(2)用户培训。开展用户培训需要足够的师资力量和合理规划作为保障,因此只有吉林大学等8 所高校的图书馆定期用户培训做得较好,但几乎所有被调查图书馆都根据本校师生需求开展了多形式的不定期培训,多为自行开展,也有少数与数据库商家合作。
(3)其他形式。不少大学的图书馆都以拓展读者活动内容作为传统信息素养教育补充形式。如吉林财经大学、吉林医药学院的知识搜索技能大赛、东北师范大学的“数据库利用有奖竞猜”活动,长春师范学院的文献检索大赛、长春工程学院的读书月专题活动则举办了五届之久,效果和反响较为强烈,值得关注和借鉴。
1.1.2 在线形式
在线信息素养是为克服传统教育模式受时空限制等弊端、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社会环境而形成的新型教育模式,也可称为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其具体形式主要是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同参考咨询等其他模块一样拥有独立板块和完整的栏目设置,发布电子公告、提供(课件、手册等)教学资源以及其他相关功能,实质是传统教育形式的“数字化”。 目前,吉林省高校图书馆基本具备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雏形,23 所本科高校图书馆中有22 所利用网络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 笔者为进一步考察吉林省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程度,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形式所含要素作为依据,进一步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技术基础。 调查对象中,所有图书馆都是依托已有的数字图书馆基础自行构建,成本低,技术简单,基本没有其他web2.0 相应成熟技术的引入。
(2)教育资源。 总体而言,吉林省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媒体形式多样,视频、PPT、PDF、DOC、网页格式兼而有之,其中图书馆利用指南、图书馆概况、读者手册等多采用网页格式,培训课件、文检课课件等多采用PPT 或PDF 格式,视频类型极少,一般都需要下载,可供以网页文本形式直接在线阅读、观看的较少。 资源提供方面,有20 所图书馆的网站上提供了在线专题讲座课件。 资源数量方面,吉林大学图书馆、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长春师范学院图书馆提供资源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并对资源进行了合理分类以方便利用。
在信息化日渐加深的今天,课题上直接传授知识的“满堂灌”已经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学员们思维活跃,并且注意力更难以长时间的集中,需要使用学员关心的案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课堂参与度,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栏目设置。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服务内容,其定位、规划、部门归属等因素直接影响教育的开展情况。 相关栏目设置是能够反映其定位是否合理的具体体现。 调查中显示,有14 所图书馆设有专栏,配以统一入口,以“用户培训”或相关名称命名,同时结合其他栏目进行共同教育;其他图书馆则没有单独设立专栏,相关内容均散落或隐藏于如参考咨询、入馆指南、数据库资源等模块之下。
(4)电子公告。 73%的高校图书馆通过电子公告方式,将传统教育形式(用户培训、文献检索课)的授课计划、时间地点安排、课程大纲、内容简介、课件下载等详细信息及时告知用户。但电子公告的获取路径不一,有从图书馆主页的“新闻中心”可以获知,有的需要从用户培训等专栏或相关栏目中经过细致浏览才能查找到。 笔者发现在很多图书馆参考咨询FAQ 经常汇集有用户找不到培训信息在哪里的问题,说明这方面有待改善。
(5)开放性。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尝试直接利用各图书馆相应课件资料进行下载、阅读等活动,基本上没有受到ip 地址的限制,这说明在线信息教育的开放性较好。
另外,笔者还就其他功能做了一些了解,从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形式的发展趋势来看,理想的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还应提供反馈、在线测试、讨论、在线学堂等功能模块,然而调查发现,仅有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一家图书馆在培训时提供了“IEEE 电子期刊”专业在线培训平台的链接,由于技术基础的限制,大部分图书馆未能真正提供以上功能。
1.2 教育内容
笔者对各高校图书馆的文检课课件、培训课件、各种指南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吉林省本科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统计
所有图书馆都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方面的内容有所介绍;96%的图书馆对信息检索内容采用间接或直接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讲解,但部分高校图书馆仅针对几个数据库进行简要说明,或直接链接到数据库官网相关帮助界面。 在信息技术方面,图书馆主要还是以介绍文献管理软件、办公软件为主。 只有长春工程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7 所学校的图书馆涉及学术科研规范等方面的内容。而信息法律、专业信息素养方面的内容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2 吉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总体问题
调查来看,吉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各高校图书馆之间所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不平衡。受学校整体发展因素制约,教育部、省属重点大学如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开展较为规范、质量较高,而其他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不尽如人意,某些学校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敷衍了事或浮于形式,把其视为应付上级评估或其他目的而存在的可有可无的工作。 其次,信息素养教育标准化程度不够,尽管吉林省图书馆学会、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等吉林省图书馆领导机构在引导各馆的联合编目、文献采购、馆际互借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但是在信息素养教育这一环节明显重视、投入程度不够,没有提出针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计划、工作标准等,使得各高校图书馆在具体实施时没有具体依据和缺乏领导与协调,只能各行其是,导致形式鱼龙混杂。最后,教育理念落后:理念引领行动,目前我国国内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视文检课和用户培训就是简单的课堂教学,而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形式就是把传统形式的课件放到网站上让用户自学,而不考虑教学效果以及反馈效果等。
2.2 具体问题
2.2.1 教育实现形式亟待改善
根据笔者调查,文献检索课在很多高校教学计划中受重视程度不高,长期以选修课形式存在,导致普及率不高、地位不突出;借鉴现有的文献调研成果,并结合调查成果,用户培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吉林省各高校图书馆也基本有所体现。 信息素养教育其他形式拓展太少,开展的读者活动,缺乏宣传力度,用户参与度、广泛性不足,并且由于缺乏相关反馈,活动效果无法验证。在线形式方面,很多信息素养教育开设专栏的高校馆中,栏目名称不规范,也没有统一入口,也没能做到子栏目层次合理划分。 很多高校图书馆只能从参考咨询、数据库导航、服务指南、读者服务等栏目下属的子栏目中找,访问路径繁琐,不利于用户准确、快速地利用教育资源。 由于没有设置专栏和合理设计,直接导致教育资源或分散或重叠,内容分布上混乱无序,加之技术基础落后、教育资源稀少等一系列因素,严重制约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2.2.2 教育内容问题突出
首先,由于缺乏相应教学标准,未能系统合理规划,使得内容整体上缺乏层次性、递进性、教育对象上也很少区分适用的用户群体。 其次,从表2 可以看出,信息技能方面仍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点,内容相对丰富,但涉及信息道德法律方面非常少,在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基本不见踪迹,对于学术科研规范等与学生教师实际活动密切相关内容的介绍微乎其微,而信息法律、知识产权等内容更是没有涉及。 此外,信息意识教育环节薄弱,高级、专业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空白,这说明吉林省高校图书馆没能走出“信息素养=信息技能”的局限,使得信息素养教育沦为一种技能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从用户角度来讲,既不能保证对信息素质的内涵有较为全面的认知,也无法保证在接受这种片面单一的教育内容后,对自己的学业、学术、科研等方面起到实质推动作用。
3 完善吉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议
3.1 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
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的成功开展,得益于权威领导机构和相关协会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因此,针对吉林省高校图书馆各行其是的现状,吉林省高校图书馆相关领导机构必须要有所作为。首先,可以依据省内教育、高校发展现状,合理组织制定尤其是教育内容、教育工作标准上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强化现有的评估指标,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规范和标准。其次,构建全省范围内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共建共享网络平台。平台具体构建可以借鉴如参考咨询工作中的联合参考咨询系统平台已有工程成果的成果。以统一平台为基础,合理规划和布局教育资源,组织馆际交流,教育发展上保持协调与同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最后,以点带面,对于教育工作较为出色的高校图书馆要及时予以宣传和推广,促使省内各高校图书馆共同进步。
3.2 完善信息素养教育形式
在线教育方面,用户接受在线信息教育要从相应的入口作为起点,因此,在线形式的完善则应从统一名称和专栏设置为切入点,而调查反映的页面栏目设置混乱、名称不规范反映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没有明确定位和规划。一是要明确负责部门。二是要对信息素养教育有明确的定位,在实施层面上,在主页显著位置直接以“信息素养教育”命名的独立专栏,在栏目下将信息素养教育所涉及的教育形式、子栏目尽数纳入。 在此基础上,整合相应教育资源,引入blackboard、web2.0 等成熟技术以便拓展教学、在线测试等功能,最终服务于用户接受随时随地的在线教育。 传统形式的文献检索课、用户培训方面,图书馆也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变革,让其成为不再单调、充满趣味又实用的师生必选的精品课程。
3.3 构建完整的教育制度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同学校教务、领导部门合作,使其提高重视程度并在政策上倾斜,为文献检索课提供教育机制上的保障,避免其可有可无的尴尬情况,从战略角度真正将其纳入到学校整体教育计划中来,巩固其在大学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做好用户互动反馈工作,形成固定机制,以保证充分了解用户实际需要基础上,同时兼顾阶段性、层次性、实用性等因素的基础上设计或及时更新课程体系。
3.4 合理规划教育内容
除了加大信息素养教育中信息意识、信息法律道德、学术规范的比重之外,在当前业界提倡的整合式信息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图书馆还应加强同院系师生的合作,不断创新,大力发展同本专业、本院系结合的更具有针对性的专业信息素养教育等,使信息素养真正融入到师生专业教学、科研、学习中去,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吉林药科大学的文献检索课程与医药领域充分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此外,作为信息素养教育主体,图书馆员应时刻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和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加强馆际之间关于信息素养教育服务项目方面的交流、沟通与学习,取长补短以共同进步。
[1] 中国高校教育网[EB/OL].[2013-03-20].http://www.gaoxiao.org.cn.
[2] 彭奇志,严而清,吴信岚.我国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分析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1):125-128.
[3] 唐曙南.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
[4] 杨小凤.高校图书馆用户培训服务的调查分析[J].晋图学刊,2011(1):60-63.
[5] 王雯.国外信息素养研究最新动态[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4):15-17.
[6] CALIS 吉林省中心虚拟参考咨询系统[EB/OL].[2013-04-02].http://cvrs.jl.calis.edu.cn.
[7] 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参考咨询平台[EB/OL].[2013-04-02].http://clj.jllib.com/218.62.1.218.
[8] 张大苹.Blackboard 在图书馆用户教育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75-77.
[9] 梁智斌.web2.0 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基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图书馆信息素养网络教育平台实践[J].图书馆学刊,2012(9):65-68.
[10] 涂颖哲,唐艳春.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1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