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
2013-02-01郑欣丽玉荣
郑欣丽 玉荣
糖尿病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
郑欣丽 玉荣
糖尿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据统计, 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 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2位[1], 并且有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 也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晚期可导致失明。糖尿病病程越长, DR的发病率越高[2]。目前,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作为诊断和治疗眼底病的重要辅助检查,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现将内蒙古海拉尔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在FFA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眼科门诊为1086例糖尿病患者行FFA, 其中男522例, 女564例, 年龄最大的83岁, 最小的21岁, 平均47.2岁, 初次查FFA的有1015例,二次及以上者有71例。
2 心理状态改变
行FFA的多数糖尿病患者对疾病和造影知识缺乏了解,有的表现出不重视, 有的表现为紧张、焦虑。这些不良心理往往会影响FFA的顺利进行, 护士要注意观察与分析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
2.1 由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 加上DR早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 约有70%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糖尿病与DR的关系, 他们当中很少有人主动去医院做眼底检查。而事实上, 患糖尿病10年的人群中DR发病率上升至40%~50%, 20年以上的人群中超过90%具有不同程度的DR[3]。
2.2 糖尿病与DR均是终身疾病。随着病情的迁延和并发症的出现, 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医疗费用不断增加, 这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患者因此产生焦虑和抑郁,有些失业或贫困人员更是顾虑重重, 对FFA检查及后续治疗缺乏信心。
2.3 行FFA之前多数患者表现出紧张和恐惧。主要是因不了解病情、不明白FFA的目的和过程、担心造影的不良反应、尤其要签署知情同意书时, 患者和家属疑问较多, 有的难以下决断, 甚至婉转拒绝做FFA。还有的虽然做完了FFA, 但对被诊断为DR而表现出担忧, 担心眼底病进一步加重而失明。
3 护理
除FFA一般护理外, 结合糖尿病患者的特点, 更加注重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3.1 FFA前护理
3. 1.1 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 做好安慰患者的工作。在做FFA前护士要注意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及眼底病变的初步诊断, 特别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及理解能力, 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病情、糖尿病与DR的关系以及DR的严重危害, 说明FFA的目的和大致过程, 让患者充分认识FFA的必要性。对有困难的患者, 鼓励其正确对待疾病,多做自我心理调整, 同时给家属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 调动家属、朋友及其他相关人员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家庭的温暖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悲观无助感, 可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与信念。
3. 1.2 为保证安全顺利完成FFA, 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尽快完善相关检查, 包括血压、心电、血糖、肝功等。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0 mmol/L 以下方可造影。②请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护士要耐心解释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做好心理疏导, 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感, 保证患者的心态平稳, 以提高对检查的顺应性。③常规做荧光素钠过敏试验, 阴性方可造影。同时造影室内应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以便于意外发生时及时救治。④FFA前勿空腹, 勿让患者等待时间过久, 嘱患者随身备些糖果饼干之类, 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 应立即进食糖类食品。⑤FFA前要充分散瞳, 糖尿病患者瞳孔不易散开, 可每隔5 min滴一次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共3~4次,以加速瞳孔散大。观察瞳孔散大至7~8 mm 左右才可造影, 以免因瞳孔未充分扩大, 造影拍照时漏掉眼底周边病变区域。
3.2 FFA 中护理 因FFA是在暗室内进行, 患者难免产生紧张、恐惧感觉, 护士应提前把患者领进造影室, 并打开暗室照明灯, 有意使其熟悉造影室环境, 将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解释清楚。训练患者眼球向九个方位转动, 并说明眼球配合的重要性。介绍做检查的医生和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应对措施, 给患者以安全感。协助患者摆好姿势, 选择肘部较粗大而有弹性的血管进行静脉穿刺, 固定好针头, 以防药液外渗。在造影过程中, 护士要守在患者身旁, 并充分利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 用暗示、鼓励、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减轻患者心理负担[4]。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心率、心律及呼吸等情况, 如有异常, 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3 FFA后护理 造影结束后, 嘱患者休息并观察30 min,如无异常方可离院。告知瞳孔散大后畏光, 不要在强光下活动, 约4~8 h可自行恢复。黄染及视物变色是荧光染料所致,属正常现象, 多饮温开水, 黄染约24~48 h可完全消退。在患者等待期间应向患者及家属多介绍糖尿病及DR的有关知识, 要使其知道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疾病, 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及规律化的治疗可将糖尿病并发症减至最小, 而DR是一种可防并可治的眼部并发症。定期到眼科做眼底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必要时行FFA检查, 以利用DR的早诊断、早治疗, 避免出现失明的严重后果。对已确诊的DR患者嘱其每6个月查1次眼底或遵医嘱。DR到Ⅲ~Ⅳ期时应采取激光治疗, 以保存有用的视力, 这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有帮助。而一旦发生眼底出血及网脱, 就错过了单纯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期, 则必须联合手术治疗, 既增加患者痛苦,又要增加费用, 且效果远不及在前期治疗。护士要多举例说明DR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应对方式, 让患者看到希望,增加治疗的信心。
总之, 在为糖尿病患者行FFA整个过程中, 适时适当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患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既提高了对检查的顺应性, 又加强了自身疾病的防治意识, 对延缓病情的发生和发展,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1] 梁晓春.用“治未病”的预防思想阻断糖尿病的蔓延.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2(5):249-251.
[2] 陈桂芬, 颜京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后眼底血流动力学研究.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6(9):829-830.
[3] 张承芳, 眼底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223-253.
[4] 李明华.心理护理在荧光素纳眼底血管造影中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4(26):374-375.
021008 内蒙古海拉尔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眼科